潘建波:自然天成的青瓷名家

时间:2022-10-05 10:49:45

【前言】潘建波:自然天成的青瓷名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991年7月,潘建波从中职校毕业后,进入国营瓷器二厂设计室工作,主攻产品造型设计。这一年,他刚好18岁。初出茅庐,潘建波并没有太多的雀跃,他明白,科班的学习毕竟理论知识多,还没经过实践的考验,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他遇上此时正在设计室工...

潘建波:自然天成的青瓷名家

在潘建波的青瓷坊门楣上方书写着青绿色的“溢青轩”三字,饱满丰富。这里,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坊名,它寄托的是坊主人的人生梦想和生活境界。带着好奇,我们走近“溢青轩”,走近坊主人,一起探寻和体会坊主人的人生梦想和生活境界。

卓然天成

潘建波,工艺美术师,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1974年1月,潘建波出生于浙江龙泉。他是地地道道的青瓷世家出身,他的爷爷、外公、外婆,甚至父亲、母亲都在瓷厂工作,他和姐姐弟弟三人从小就在瓷土堆里玩泥土长大。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他渐渐迷上了青瓷,也与青瓷结下了不解之缘。“青瓷之路,仿佛早在儿时就已经是我很熟悉的路,冥冥之中我已坚定地选择了它。毫无疑问,这也正是父母给我们姐弟最好的选择。”“从父母那里,我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技艺,而是制瓷人独有的、最珍贵的品质――坚定、沉稳、忠诚、奉献。”回忆儿时的经历,潘建波感觉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潘建波是幸运的,瓷土的温润柔软丰富了他的童年,使得他的性情也安静如一件沉默诉说的青瓷作品,一个制瓷者应具备的艺术气质,在他身上,没有经过任何修炼便卓然天成。

1989年9月,龙泉市中职校开办首届青瓷班,16岁的潘建波欣喜若狂,他被推荐进入青瓷班学习青瓷理论知识和基础的青瓷制作工艺。学校专业课程完整、丰富,老师细心的辅导、专心的指点,使他对青瓷的喜欢从简单至深切,他着迷于青瓷作品的造型,对于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重要性也了然于心。系统的学习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让他终身受益。

1991年7月,潘建波从中职校毕业后,进入国营瓷器二厂设计室工作,主攻产品造型设计。这一年,他刚好18岁。初出茅庐,潘建波并没有太多的雀跃,他明白,科班的学习毕竟理论知识多,还没经过实践的考验,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他遇上此时正在设计室工作的陈爱明大师。“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陈爱明大师把我当成小弟看待,处处关心我、照顾我,特别是在造型设计和设计理念方面给了我很多指点。我当时觉得自己真的进步很快,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潘建波的思维开阔,加上大胆创新,很快就脱颖而出,他设计的作品造型各异、品种繁多,深受客户喜欢,为瓷厂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为自己后来的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可是好景不长,当时厂里订单很多,制模车间里的技术人员不够,就把潘建波抽调到制模车间专门负责模具制作。虽然工作依然充实,但离开了钟情的设计工作,他感到仍是累和无聊。1994年,正逢青瓷市场改革初始,潘建波敏锐地感觉到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在等着他,他一定要试试,所以停薪留职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潘氏仿古瓷厂”。

厂虽然办起来了,但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很多工序都得重新开始学。如原料加工,潘建波经常去请教姐夫叶小春,烧成和成型则向父母学习,加上他不怕苦、不认输的性格,很快就掌握了从原料加工到烧成的一整套技术,他的仿古青瓷在市场也牢牢站稳了脚跟。潘建波说,这个时期的创业,使他对釉料配方的使用以及手工刻花、划花等技法的应用收放自如。实践出真知,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从瓷土的粉碎、陈炼到釉料配制,从制坯、上釉到装窑、烧窑,潘建波几乎都是亲力亲为,也养成了他沉稳的性格。

怀古铸今

在龙泉,仿古青瓷是公认的潘建波的强项,但他自己却并不怎么在意。因为潘建波慢慢意识到,作为龙泉青瓷艺人不能总停留在仿古阶段,特别在造型方面,应该有更多的创新意识。所以在1995年,潘建波正式拜陈爱明大师为师。褪去浮华,再次学艺,潘建波这次从陈爱明大师身上领悟到的不再仅仅是青瓷技艺,还有他为人低调的品格、博采众人的虚心态度和自我苛求的责任心。

再次回望,潘建波有了不一样的心境。1996年,他将“仿古瓷厂”更名为“溢青轩”,变更厂名是潘建波对龙泉青瓷的一次重新认识――龙泉青瓷釉色温润如玉,那诱人的青色仿佛一碰就会溢出,唯有“溢青”才可以解读龙泉青瓷的美。

传统与创新,看似对立、矛盾,但在潘建波的眼中它们却是相辅相成。在办厂初期,钟情于古代青瓷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潘建波选择从事仿古青瓷的设计与创作,在这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青瓷人所没有学到的知识,因为需要了解各个时期龙泉青瓷的特点,并仿制到位,所以潘建波必须不断翻阅历代青瓷史料,研究更多的文物及民间藏品,走访各大泉瓷古窑址,大窑、溪口的碎片被他珍爱地陈列在一个方形玻璃茶几上,坐在旁边说话,仿佛所有话语都在青瓷的碎片里荡漾。“这段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对我后来有很大帮助,在我看来,传统的东西如基石,它一定要稳固,没有好的传承哪来创新呢?”

创办“溢青轩”后,潘建波从传统的仿古瓷制作中慢慢地走了出来,他知道,传统有精华,但更应该融入现代人的审美理念,从原来侧重装饰转到更注重造型和釉色。简洁、大气,是龙泉青瓷精髓所在,虽然这个改变的过程比较漫长,但潘建波坚定地走了下去。

专注的潘建波如鱼得水,多年来与瓷土相亲相近的劳作,使得他在表达上显得非常得心应手。审美格调上的崇高、隽永,技艺上的精湛、完美,潘建波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在不断创新中有所改变,慢慢变得成熟。

2008年潘建波开始发力青瓷现代工艺品的创作,他又一次成功了。“出道”虽晚,却浑然天成,潘建波的作品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致,他用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征服了众多鉴赏者的目光:2008年《年年有余》被浙江博物馆收藏;2009年《荷韵》获“金凤凰”创意产品设计银奖,《荷塘清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硕果》获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蕉叶洗》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收藏,《金线宝坛》获第十届“天工艺苑・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2010年《缠枝牡丹瓶》获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杯”银奖,《冰清玉洁》荣获中国收藏2010年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蕉叶洗》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静》荣获浙江省第二届青瓷传承与创新设计评比金奖;2011年《哥窑兽耳尊》获第十二届“天工艺苑・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贯耳尊》获“非遗薪传――浙瓷精品展”银奖……

痴心守候

二十多年的青瓷之路,率真的潘建波用“我一直很幸运”来概括,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份“幸运”来得是那样的不易。的确,他是幸运的,家庭的熏陶、名家的指点、自身的领悟,一路都走得很顺利;他是幸运的,创业一路走来,自己的努力、长辈们的指引、专家的认可,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挫折;他是幸运的,早早赚得第一桶金后,没有故步自封、畏缩不前,放弃心中的梦想……但我们也清楚知道,是他对青瓷的热爱,成就了他的梦想和追求,他的成功在于二十多年的制瓷生涯中没有奢华之风,褪尽了浮躁之气。也正如他的作品――沉静、淡定。

“作为青瓷艺人,确实又苦又累。但是只要我认准的事我会勇往直前,退缩不是我的性格。因此,老天也特别眷顾我,我总会比别人先看到彩虹。”

如今,潘建波更多的时候,是让安静的心更执著于艺术上的创作。刻意宣传与炒作一定会远离他,默默耕耘才是他的性格。说到未来,他很惜言:“创新是无止境的,我会更注重体现‘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少一些人工雕琢的痕迹。”

追梦青瓷,潘建波只是说“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别的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守候是他这一生最幸福的事。正如一位专注守望者,在他的陶瓷艺术世界耕耘收获,为我们拉近自然与传统的疏离。 

上一篇:创业,从周末开始 下一篇:点心债券潮涌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