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05 10:41:23

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 成绩 对策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这门学科的学习是比较艰苦的,需要系统的掌握各类公示、定理、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它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是更高一层次的高等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检验中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数学考试成绩。通过调查发现,不少中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数学学习情况不理想,其实他们自身也迫切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往往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结果事半功倍,而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研究影响数学成绩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策略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在学校这个环境里进行的。他们在接受学校的教育的同时,还接受着学校校风、学风等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良性发展,反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收到不利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教育教学资源方面的经费投入。比如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样一来,教学形式不再单一,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必然也会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应教育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团结互助、共学互比、分享经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共同取得数学学习的进步。

2.适度开展数学学习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竞赛活动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特别是竞赛中的佼佼者,能获得一种成就感。因此,适度的开展数学学习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但同时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竞赛结果容易学生产生骄傲与气馁的情绪。教师就应该在竞赛之后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多开展自我竞争,实现自我超越。教育竞赛中失利的学生把竞赛当成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方式,通过竞赛找出不足,争取进步。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引导

(1)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态度应从学习行为的各个方面抓起,而且必须要坚持做到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慢慢积累、以点带面,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而为什么要求持之以恒呢?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把意念转化为习性,把理想转化为行动的过程,而这必须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来巩固,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必须要坚持持之以恒。

(2)抓住重点,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训练。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要从多方面抓起,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分清主次,把握重点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比如,应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制定学习计划,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3)采取鼓励和表扬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高中生自控能力还不太强,虽然自己也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愿望,对于老师、家长的意见和要求能够接受,但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因为,我们需要在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不断的给予鼓励和表扬,促使其增强信心,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会、家长和学校都应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数学成绩。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要实事求是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会喜欢数学的,他们的成绩也不用让人担忧。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活动 下一篇: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餐饮管理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