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转融通机制建构问题研讨

时间:2022-10-05 10:28:50

证券转融通机制建构问题研讨

中国证监会于 2011 年 10 月 26 日公布并实施的《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转融通办法》),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对拓宽券商融资融券渠道、活跃市场交易将起到重要作用。但转融通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毕竟是新兴事物,刚出台的《转融通办法》并非尽善尽美。本文重点考察比较了境外典型的转融通制度,进而对建立我国转融通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建立完善适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的证券转融通制度提供参考。

一、境外典型国家和地区证券转融通制度评析

境外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证券转融通制度,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美国的市场化分散授信模式、日本的单轨制集中授信模式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

(一)美国的市场化分散授信模式。

市场化分散授信模式广泛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美国的市场化信用交易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具有比较完整的自主性的基础上的。在进行信用交易时,投资者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由证券公司直接对其提供信用,当证券公司的资金或证券不足时,向金融市场融通。美国信用交易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1、信用交易主体的广泛性。在美国的信用交易模式中,证券公司、银行、基金、保险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主体之间联系十分广泛。在融资融券的资格上,几乎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资金的富余者,就可以参与融资 ;只要是证券的拥有者,就可以参与融券。证券公司之间,可以相互融资融券。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只要建立在协议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出借证券、使用交易保证金等融资融券活动。这种信用交易主体的广泛性,源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

2、信用交易与货币市场、回购市场紧密结合。在美国的信用交易中,不仅融资融券主体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信用交易体系也与货币市场、回购市场紧密结合。美国的货币市场基本上是对机构开放的,各个机构都能够参与进行交易,获得所需的资金或证券,而使用最为广泛的工具就是回购,这源于美国透明的货币市场制度和完善的信用基础。另外,对于证券公司的短期资金需求而言,抵押贷款和融券是广为采用的方法。

3、非银行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的证券信用交易,除了交易指令需要专门的证券公司来委托进行外,几乎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由于大量的保险基金、长期投资公司、院校投资基金等长期投资主体的存在,使美国的证券长期持有者非常多,融券来源非常丰富。而信用交易活动,也为这些机构增加了稳定的收益来源(沈沛,2002 ;张万成,2008)。

(二)日本的单轨制集中授信模式。

日本的证券信用交易体系如同它的经济一样,是在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1954 年,日本通过了《证券交易法》,随后中央银行出资 17 亿日元成立了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专门为信用交易提供资金或证券融通。1955 年,日本对相关法令进行了修改,确立了大藏省对证券金融公司的监管权。在日本一共有三家证券金融公司,分别为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大阪证券金融公司、中部证券金融公司。无论是在成立时间、注册资本金、经营收益还是在融资融券业务的市场份额方面,日本证券金融公司都占据绝对的先发优势和榜首地位。日本证券金融公司的经营范围除其主要职能——转融通外,还包括证券借贷、债券业务(回购、借贷、国债投资)、债券融资、一般流动性贷款、证券抵押贷款等。尽管如此,日本证券金融公司的主要经营性收益还是来自于转融通的相关业务。日本 7 家证券交易所可以自主选择一家证券金融公司为自己提供转融通服务。日本的单轨制模式具有鲜明的层级性(沈沛,2002):客户不允许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而只能向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由证券公司在资券不足时向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而证券公司除了部分资金以外,也不能直接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融资融券,而只能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可见,证券金融公司成为整个信用交易体系的中转枢纽,基本形成了“客户 - 证券公司 - 证券金融公司 - 财务省”这样一个层级分明的体系,其优点是便于控制风险、加强监管,而缺点是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金融效率。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

台湾的信用交易承袭了日本的专业证券金融公司模式,但突破了证券金融公司只能向证券公司开展转融通业务的限制,而将其业务范围扩大到一般投资者,即证券金融公司既可以向证券公司提供转融通服务,也可以直接向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业务。通俗地讲,即证券金融公司不仅从事“批发业务”,也直接从事“零售业务”,此即所谓双轨制。台湾的证券公司只有一部分拥有直接从事融资融券的许可证①,这些公司可以给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资券不足时再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没有取得许可证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的委托,客户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融券业务。台湾的信用交易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

1、证券金融公司具有既垄断又竞争的特点。该模式一方面根据台湾地区金融市场欠发达的现状,采取了专业化集中授信的形式,另一方面又力图体现市场竞争的特点。总体来说,台湾证券金融公司虽垄断了转融通业务,但竞争相对仍较为充分。

2、客户可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融券。客户可以选择从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或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这种竞争状态使得证券金融公司加入到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零售业务”竞争中。实际上,从台湾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结构来看,其向投资者所提供的融资融券服务,要远远多于对证券公司的转融通服务②。当然,该状况与大部分证券公司不具备直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资格紧密相关。

3、证券公司与融资市场联系紧密。台湾的证券公司尤其是有信用交易资格的证券公司,在信用交易中与融资市场的关系虽然没有美国那样紧密,但比日本要紧密得多。这种联系主要是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以及在货币市场上的短期资金拆借关系。这种紧密联系进一步削弱了证券公司对证券金融公司的资金依赖,从而削弱了证券金融公司在信用交易市场上的垄断能力,迫使证券金融公司更多地转向以一般投资者为业务对象(沈沛,2002)。

(四)简要评析。

1、证券市场的成熟状况和文化背景决定了融资融券运行模式的选择。一国证券公司融资制度的选择,从根本上说是由该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的结构特征决定的,只有采取与本国金融体系相适应的融资模式,才能使证券公司的融资选择具有最优的效果。信用交易在法律上得到规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结合自身市场的特点对证券信用交易进行了精心的制度设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用交易模式。而事实也证明,这些模式都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证券信用交易的正面功能得到了积极的显现 :欧美金融市场发达,信用制度健全,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选择了市场化的模式 ;而日本在战后借鉴美国做法的同时亦考虑了自身情况,选择了证券金融公司模式,独具特色 ;台湾则在吸收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双轨制”的融资模式。目前,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是证券公司融资将逐步由银行融资转变为货币市场融资,这种转变过程是以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成熟发展为基础的。

2、证券金融公司只是走向市场化模式的过渡。如前所述,无论是证券金融公司首创国的日本,还是将其发展创新的台湾,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这种专营性的证券金融公司己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证券金融公司的转融通业务量逐年下降,证券公司对证券金融公司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它越来越难以胜任日渐增多的市场职能,在运行中出现了业务量大、责任重、风险集中的状况。从总的趋势来看,证券金融公司将在市场从初级阶段过渡到成熟阶段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最后由市场化模式取代。所以,在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设计中,应注意专业性证券金融公司的过渡性。

3、健全监管制度,防范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由于信用交易在证券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信用交易的风险较大,为了维持证券市场交易的有序性与安全性,防止证券市场信用过度扩张以及证券市场价格因证券信用交易而异常波动,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十分严密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十分细致的业务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监管体系。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具有以间接金融方式为主、利率管制、金融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内外金融市场分割、金融行政力量大于市场力量、证券市场上投机性较强、监管力度不够等明显的特征,与日本早期的金融体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日本金融体系过去和现在的改革对我们具有某种借鉴意义,我们应该选择采取日本的模式,组织成立证券金融公司为证券公司融资;而当金融体制逐渐完善、实行混业经营、金融监管能力大大加强的时候,就应该采取美国的模式,通过市场行为融资,提高融资效率。

二、我国证券转融通制度的构建

(一)市场化与专业化的选择。

市场化与专业化的选择问题,即是由各证券公司自主分散地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券融通,还是建立证券金融公司统一集中地向证券公司提供转融通服务?其实质是要不要建立证券金融公司的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有必要建立证券金融公司,理由如下 :

1、有利于融资融券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国证券公司建立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前几年由于内控不完善、运作不规范,一度出现全行业信用危机。在监管部门的主导下,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证券公司的内控及合规制度基本建立、各项基础性制度得以完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从整体上看,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仍不畅通,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证券公司而言,由其自行从金融市场上融入资金和证券,在现阶段仍有较大困难。建立证券金融公司后,银行将资金或证券贷给证券金融公司,再由后者转融给各个证券公司,使融资融券活动的传递链条单一化,既可以创造性地弥补证券公司现有渠道有效程度不足的问题,又可以缓冲从证券市场到银行的金融风险,在机制上亦比较容易理顺。相反,如果各个银行将资金或证券直接贷给证券公司,由于参与主体繁多,可能导致融资融券市场的无序化,不利于市场监管。

2、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融资融券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专业性的证券金融公司,作为融资融券市场的唯一窗口,可以随时掌握整个市场的融资融券情况,便于实施有效监管,并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服务。监管部门则通过货币政策有效调控证券市场,并使其调控由行政干预逐步向市场调控过渡。总之,证券金融公司的性质、地位及其与监管部门的关系决定了它在提供服务时将履行严格的自律准则,降低风险,防范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3、有利于降低融资融券的系统性风险。建立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可以降低银行直接向券商发放贷款、信贷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的风险。一方面,证券金融公司作为专业服务于券商、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可以对贷款的对象和用途进行严格的监控,降低银行直接向券商发放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证券金融公司凭籍其高于券商的信用水平,可以保证贷款和利息收入的安全性,可大大消除银行的顾虑,增强银行乃至整个社会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安全性的信心,从而实现融资,有力地扩大券商的融资融券通道。从《转融通办法》对转融通业务的界定可见,我国转融通机制选择的是专业化模式。

(二)单轨制与双轨制的考量。

单轨制与双轨制的差别在于,在设立证券金融公司的情况下,证券公司是否可以直接向投资者开展融资融券服务。若可以,即属双轨制 ;反之,则属单轨制。笔者认为,在我国应以单轨制为宜,理由如下:

1、证券金融公司直接从事融资融券业务与其职能存在一定冲突。在设有证券金融公司的国家,一般都赋予证券金融公司一定的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监控的公共职能,即证券金融公司通过转融通业务对整个信用交易市场进行调控,如果证券金融公司本身也直接从事融资融券业务,那在一定程度上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职能存在冲突。

2、证券金融公司通过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不利于控制风险。证券金融公司由于没有分支机构,要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必须通过证券公司进行,我国台湾地区理论及司法实务认为,证券公司该项行为,虽名为“”,但其实际应界定为“居间”较为妥当。在双轨制的台湾地区,证券公司仅负有“介绍”及“初审”义务,最终的征授信应由证券金融公司负责,但是由于证券金融公司与客户没有其它业务往来,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并不深入了解,因此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导致不良资产大量增加③;一旦出现资信不足需追加担保的情况,证券公司由于其仅享有固定介绍费的权利,也没有积极性配合证券金融公司行动。可见,证券金融公司通过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其风险是较难控制的。

3、证券金融公司直接从事融资融券业务没有必要。台湾当时选择“双轨制”模式主要是为了照顾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同时也是为了市场总体上信用交易量不减少,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④。台湾地区 109 家证券公司中,仅有 60 多家可以直接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其它券商只能通过证券金融公司的方式进行。在我国现阶段,融资融券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仅有 25 家券商可以开展该业务。从本质上来说,融资融券业务是与经纪业务紧密相关的,只要没有特殊风险状况存在,从事经纪业务的券商均应取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也就没有必要通过的方式间接从事该项业务了。从《转融通办法》关于证券金融公司职责的规定可见,我国转融通机制选择的是单轨制模式。

(三)分段式与直通式的设计。

关于转融通的具体业务方案设计,存在分段式和直通式两种不同的思路,其中分段式又分为场内分段式和场外分段式。简要来说,直通式就是转融通业务由客户指令直接驱动完成,证券公司无须预先借券,没有存货。该方案的优点在于效率高,证券金融公司可借助直通优势掌握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数据,在交易中易于控制业务风险 ;不足在于证券金融公司需要直接面对客户发起的每一笔交易需求,实际上成为零售商,且证券公司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主动管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分段式就是证券金融公司的转融通业务与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分段处理,证券公司需要预先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券,先借入再供客户融券,证券公司要进行存货管理。场内分段式和场外分段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借助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实现转融通借贷平台功能,后者由证券金融公司依托大宗交易平台搭建转融通借贷平台。场内分段式处理方案的优点在于结合了直通式和场外分段式的业务特点,证券公司库存问题不突出,效率相对较高 ;不足之处是转融通借贷平台功能分散在证券金融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不同业务处理系统,二者职责交叉,不利于转融通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场外分段式方案的优点在于证券金融公司完全从事批发业务,转融通批发业务与融资融券零售业务彻底分开,起步相对简单 ;缺点是证券金融公司无法从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结算登记公司直接获取融资融券交易信息和账户信息,建立全市场的融资融券实时统计监测系统会有一定困难。由此可见,分段式和直通式各有一定的利弊,决定我国当前转融通具体方案的关键因素是是否允许证券公司持有转融通库存证券,建立可贷证券池。如果不允许证券公司建立自己的可贷证券池,则必然是直通式的业务方案。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应选择场内分段式的转融通业务方案,理由如下 :

1、分段式方案要求证券公司建立自己的可贷证券池,有利于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在分段式方案下,证券公司的自主空间很大,转融通业务借贷规模主要取决于证券公司净资本规模、信用级别、资产管理能力和头寸调度能力,有利于促使证券公司加强相应的管理能力。由于大证券公司更具优势,融资融券业务将可能成为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砝码,促进证券行业的优胜劣汰。适当增加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压力和自主空间,有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

2、分段式较为简明清晰,有利于转融通业务平稳起步。分段式方案将证券金融公司面对证券公司的转融通业务和证券公司面向客户的融资融券业务截然分开,两者没有直接的联动关系,处理上较为简单。在《转融通办法》中,并未对转融通采取分段式还是直通式作出明确规定,而留待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的具体业务规则进行细化明确。

(四)转融通担保制度的构建。

转融通担保制度,其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当证券公司向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时,其担保如何安排。从《转融通办法》的相关规定可见,我国转融通担保制度是以信托形式在证券金融公司名义下设立转融通担保证券账户、转融通担保资金账户,由证券公司以自有资产提交作为担保物,其基本形式与融资融券担保法律关系类似,如图 1-2 所示 :对照我国台湾地区关于融资融券担保的规定,我国现行的转融通担保制度有较大的差异。从台湾《证券商办理有价证券买卖融资融券管理办法》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对于客户担保物,证券公司可以拥有向证券金融公司转担保等较为广泛的使用权利,对某一证券或资金,客户可以用于向证券公司担保融资融券,同时证券公司亦可将其作为担保物向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提高了融资融券业务的效率。相较而言,我国当前规定,融资融券业务与转融通业务分段处理,客户向证券公司提交的担保物,证券公司不得使用 ;证券公司向证券公司的转融通担保,只能使用其自有资金或证券。这样的规定,其好处是简单明了,法律关系清晰,便于平稳起步 ;但其不足在于割裂了融资融券和转融通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市场效率。

三、我国证券金融公司的若干问题探讨

在专业化模式下,证券金融公司是转融通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拟从以下方面对此进行具体讨论 :

(一)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股权结构。

《转融通办法》第 7 条规定 :证券金融公司的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 60亿元。证券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为实收资本,其股东应当用货币出资。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批复,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 75 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出资 30 亿元,占 40%股权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出资 15 亿元,占 20%股权。比较台湾、日本、韩国证券公司的股东构成可见,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证券金融公司(元大证券金融公司是个例外)的股东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股权较为分散,广泛吸收各类金融机构参与 ;二是股东不限于证券业内机构,银行、信托类金融机构占很大比重。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股权安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证券金融公司是连接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纽带,广泛吸收两类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参与,有利于开展业务。我国证券金融公司股权相当集中,且由两大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作为发起人出资设立,没有吸收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机构参与,这与我国对证券金融公司的“非营利”定位有很大关联。如果股东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盈利性金融机构,出资设立非营利性机构则与其本身性质不符。由于我国法律对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定位都是非营利性法人⑤,由其设立非营业性的证券金融公司在法理上较为顺畅,没有障碍。但正如前文所述,证券金融公司必然要与银行、证券公司开展广泛的业务联系,要较好地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应吸收一些非证券类的金融机构参与。建议我国证券金融公司选择适当的时机向股东多元化方向进行一定的尝试。

(二)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功能定位和业务范围。

按照《转融通办法》规定,证券金融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法规对我国证券金融公司的定位。虽然如此,但是由于其开展转融通业务,有稳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所以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实际上从事经营行为,存在营利的事实。因此,笔者建议,对证券金融公司的基本定位无须强调“不以营利为目的”。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转融通业务是其最基本的业务,各证券金融公司皆如此,自无须赘言。我国《转融通办法》还特别规定了证券金融公司的市场监管职能,即其对市场运行情况应进行监控,防范系统性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境外设有证券金融公司的国家或地区赋予证券金融公司的职能较为多样化。如我国台湾地区《证券金融事业管理规则》规定,证券金融公司除可以办理转融通业务以外,还可以开展融资融券(即谓“双轨制”)及认股、承销融资。韩国《证券与证券交易法》规定,证券公司必须将客户保证金存入证券金融公司,并将客户保证金存款账户与证券公司在证券融资公司的存款账户分开,客户保证金账户可以存款账户形式开立,也可以信托账户形式开立,开立信托账户管理保证金的目的是将客户保证金与证券金融公司自身资产负债进一步分开,即使证券金融公司破产也不会殃及保证金。部分国家和地区证券金融公司除转融通以外的职能情况见表 1。步,随着转融通业务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逐渐增加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可增加转融通以外的其它资金、证券借贷业务,如认股融资、承销融资以及其它面向证券公司的短期融资。此外,还可借鉴韩国的做法,将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管在证券金融公司,这样既可以部分解决证券金融公司资金的来源问题,还可缓解第三方存管制度带来的证券业发展受制于银行的问题。当然,由于目前《证券法》对第三方存管有明确规定,上述设想需待《证券法》修订时予以讨论。

(三)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资券来源。

根据《转融通办法》规定,一是证券金融公司除自有资金、证券外,不得使用证券公司向其提交的担保物 ;二是“通过证券交易所和证券金融公司业务平台融入的资金、证券”的规定较为笼统,对证券金融公司的资券来源规定并不够明确,可能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证券金融公司持有证券公司向其提交的大量作为担保的资金或证券,却不能用于转融通,只能再通过另外的渠道融入资金、证券。这样既降低了融资融券市场的效率,也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试比较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证券金融事业管理规则》规定,台湾证券金融公司可以使用证券公司、客户向其提交的担保品,用于融资融券担保或是作为转融通的资券来源。该规则还对证券金融公司的资券来源做了较详细具体的列举,值得我国在立法上借鉴。

(四)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风险控制。

1、保证金比例调整制度。《转融通办法》第 18条规定 :“证券金融公司应当按照国家宏观政策,根据市场状况和风险控制需要,确定和调整转融通费率和保证金的比例”。调整保证金比例曾经一度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控制市场风险的主要手段,但对其作用也存在较多的争议,美国在 1934-1987 年,曾 21 次调整保证金比例,最初是 45%,曾下降到 40%,也曾上升到 100%,但从 1974 年以后就一直维持在 50%,其原因是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调整保证金比例对防止过度交易、调节市场波动性有显著影响(张万成,2008)。尽管如此,仍不可完全否认保证金比例是一种调控市场和控制证券金融公司风险的手段。

2、对保证金中货币资金占比的最低要求。《转融通办法》第 20 条规定 :“保证金可以证券充抵,但货币资金占应收取保证金的比例不得低于 15%”。维持一定比例的货币资金,在于确保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应对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杠杆系数予以控制,避免在极端情况下集中平仓时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3、逐日盯市和强制平仓制度。《转融通办法》第22 条规定 :“证券金融公司应当逐日计算证券公司交存的保证金价值与其所欠债务的比例。当该比例低于约定的维持保证金比例时,应当通知证券公司在一定的期限内补交差额,直至达到约定的初始保证金比例。证券公司违约的,证券金融公司可以按照约定处分保证金,以实现对证券公司的债权 ;处分保证金不足以完全实现对证券公司的债权的,证券金融公司应当依法向证券公司追偿”。通过逐日盯市,确保维持担保比例在安全线以上 ;一旦证券公司不能追加保证金,则证券金融公司可以予以强行平仓。

4、建立互保基金。《转融通办法》第 23 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可以根据化解证券公司违约风险的需要,建立转融通互保基金”。这是从整体风险角度出发加设的一条安全防线,通过互保基金,在发生系统性风险、部分证券公司不能偿还债务时,使用互保基金化解违法风险。

(五)关于证券金融公司的监督管理。

1、风险控制指标监管。《转融通办法》对净资本的要求,目的在于确保证券金融公司具有足够的承受风险的能力 ;对单一证券公司转融通余额的限制,是为了避免证券金融公司业务过于集中,风险未有效分散 ;对单一证券融券余额以及充抵保证金的证券余额上限的规定,目的是防范个别证券上的流动性风险。

2、禁止对外担保的规定。《转融通办法》第 42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不得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该规定是为了防止不正常的债务担保影响证券金融公司的正常经营。

3、对资金用途的限制。《转融通办法》要求证券金融公司的资金只能用于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以确保证券金融公司的资产流动性。

4、定期报告制度。《转融通办法》规定的定期报告制度,使监管部门能及时了解证券金融公司的经营情况,对存在的风险及时做出判决和处理。

5、日常监管制度。《转融通办法》规定,证券金融公司要接受证监会的日常监管,包括提供相应业务资料、按受现场检查等。

6、监管处罚制度。《转融通办法》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证监会应予以相应监管处罚。

上一篇:远程教育下辅导教师职业理念 下一篇:土地证券化实践概况及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