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10-05 09:39:48

论现代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摘要]从历史来看,在每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似乎都面临着价值定位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改革实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变革,在价值观的引导下调整教学的内容、目的、方法,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现代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在传统教学价值之上进行的批判和借鉴,反思传统教学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树立现代教学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现代教学 价值取向 教学方式

一、传统教学价值取向的反思

1.教学目的的异化

传统教学历史悠久,有其完整的体系,也具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理性主义”,教学就是传授知识,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在价值主体选择上,以社会为指向和核心,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一切围绕着国家与集体,忽视个体的发展,更不用说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和追求了。

2.教学方式的异化

自有教学以来,教师讲、学生听就是师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也是应用最广、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式。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堂”,学生如同“沉默的羔羊”很少有提问和异议。有学者对我国中学生课堂交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次数占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的93%,而学生提问、异议的比重分别为1.7%和2.7%。传统教学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长于记忆而拙于实践,乐于接受现成结论而不会质疑,只是被动完成老师下达的学习任务而不知主动地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本无从谈起。

3.教学评价方式的异化

从本质上说,评价(evaluate)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教学评价的功能决定了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教学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传统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其主要形式是考试。因此在教学中,与考试有关的“智育”课程备受重视,而与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关的课程都受到排挤。为了追求考试的高分,学生们活跃的思维,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被禁锢在“标准答案”之中。于是,兴趣、爱好、想象、创造、能力等统统成了对现成的固定的“标准答案”的追逐。

二、现代教学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

从我们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学生个体的重视越来越多,对教学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现代意义讲,社会是人的组合,是根据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切社会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人,而不是人为社会。罗马俱乐部主席佩切斯特指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的,与其他方面的发展和目标相比,它应当占绝对优先的地位。”同样,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以人为价值取向,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当然,这里的人包括学生和老师,但主要是指向学生。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价值主体

教学究竟以什么为中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不同的看法。现代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教学的价值主体现代教学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基本依据,而不再将教育目的和目标看成是外在于儿童的事物。支配教育目标制定的是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技能发展的规律。教学过程的依据在儿童心理内部,不仅知识传授、技能形成和智力发展是这样,就是处世态度、道德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成也是这样。而且更为明确的是,教学过程的发动和维护,全在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参与。

2.以非功利性价值为归宿

价值的构成和价值的实现是价值主体需要和价值客体属性的辩证统一。其中,主体的需要或利益是价值活动的出发点。因此,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的首要内涵。教学改革价值取向的“应然”必定是建立在对主体的利益和需求进行理智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个体对教学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即功利性和非功利性需求。在人类历史总的发展进程中,对物质的需要和对精神的需要总是相伴而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缺失的真空状态出现。因此,功利性价值和非功利性价值是教学价值天平上两种最基本的取向。教学要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首先是要满足其生存的需要。学校教学必须要能够传授给学生谋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具有他所处的时代的各种规定性,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获得理想的社会地位,这是实现个体社会化重要途径,也是受教育者的幸福生活赖以实现的物质前提。事实上,对于个体而言,教学最初所具备的就是这种谋生的价值取向,脱离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学存在的合理性。但若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实质上是把人类特有的绚丽多彩的教育活动变成了裸的动物式的生存活动。人是自然与精神的聚合体,人的存在是一种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的存在。他的义务和特权在于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奋斗不断地再创新精神生活,克服其非精神的本质。因此,人需要教育不仅是为了谋生或成为外在社会所期望的人,而是为了自身精神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指向精神层面的非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才真正是人类对学校教学的恒久期待。

三、实现现代教学改革价值取向的对策

面对上述有关现代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应以之为导向,从树立教育者正确的价值观着手,开创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1.确立教育者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取向是自主选择价值观的过程,对教学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价值观正确才会生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价值取向的建构中,教师是真正的价值主体。发挥教师的自主性、独立性,把教师对教学价值的感知上升到价值理解的层次,自主构建和完善教学价值取向,并在建构过程中尽可能的摆脱自己的情感、趣味和外在价值利益的干扰,才能全面保持其客观性。

2.开创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教师在新的教学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开创新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新教育观的改变。现代教学改革要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过程。可见,教学是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而最终将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3.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就学校内部而言,观念更新、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不可能让教师转变旧的教学方式,为了保证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和信心,必须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和评价制度。这也是教师最关心和反映最大的问题。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后顾之忧,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大的进步。

诚然,价值问题是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难把握的问题。正确理解现代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对教学改革的成败起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对教学改革价值取向的探索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加深入地探讨,才能真正做到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进步。

上一篇:义乌职校生同性恋现象研究与分析 下一篇:当代教育的主流――人格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