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是教育的起点

时间:2022-10-05 09:30:35

读懂孩子是教育的起点

家庭是因,孩子是果;家庭是船,孩子是帆;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出不同的孩子。读懂孩子,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只有真正研究孩子、读懂孩子, 父母才能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蹲”下来倾听孩子心声

孩子是人,不是父母手里的,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以人为本地读懂孩子。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换位思考,常想“假如我是孩子”,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适时地“蹲”下来,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一旦父母 “蹲”下来看孩子,即使孩子做的事情真的不对,也不会急于责备,而是认真地询问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让孩子能自我感受体验、醒悟改正,健康成长。如此,孩子就会完全敞开心扉,把自己心里的所想所感一一告诉你,亲子关系自然和谐,一切的教育就会“潜入夜”“润无声”。

耐心等孩子成长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和认知上尚未成熟,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苛责他们,而应该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来施教和培育。孩子像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让孩子过早凋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父母要学会因材施教,而不是以“别人家的完美孩子”给自家孩子树立一个“高大上”的榜样,让自家孩子不堪重负,更不要只看到孩子目前一时的不出色就贴上“不行”的标签,有意无意地打击孩子的自信。教育是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需要耐心和耐性。父母怀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慢慢等待,不久的一天,孩子一定会还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都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能成长、成熟、成才,整个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绽放出不一样的风采。父母不要只看眼前的冥顽就怨天尤人,而应看到孩子独特的个性风格和无穷的发展潜力。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机能起动有早有晚。有的孩子某机能的发育较晚,某些方面可能发展较差,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我们就会善待、包容孩子的缺点,不吝惜鼓励和肯定,也不会因孩子一时的反复而失去教育的信心;就会留心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引导孩子防微杜渐;就会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斤斤计较暂时分数上差异;就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素质提升;就会更加注重处理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的关系,虽小善亦为之,虽小恶而不为,最后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低一点,用孩子的高度陪孩子看世界;慢一点,用孩子的速度陪孩子成长;笨一点,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走进孩子、理解孩子、倾听孩子、解放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等待孩子。只有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来施教,相信不久的将来,孩子就会在我们的期盼下、等待中慢慢长大。

上一篇:歌声与轨道(外3章) 下一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哲学思想在学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