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总分行行为与地方经济发展

时间:2022-10-05 07:55:46

商业银行总分行行为与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 建立简化模型和风险概率不同条件下的模型,分析总行分行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降低风险目标下的调动资金行为 。立足于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建议,包括提倡商业银行的本地服务功能、激励设计和强化监管。

【关键词】 地方经济;总分行制;模型

我国采用总分行制的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分行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运筹资金权利的上移,使各支行信贷业务日渐萎缩,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优势产业、大中型企业,这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使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首先建立无风险的利润最大化总分行模型,来分析总分行的行为;然后放宽条件,引入风险目标,分析总分行行为,得出结论:采取总分行制的商业银行不管是分行还是总行,不管是出于盈利的目的还是降低风险的目的,都有动力实现不同地区资金的调动,而方向是把资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调往经济发达地区。最后提出规范商业银行的建议:提倡商业银行的本地服务功能;在分行的业务考核中强化本地业务的考核指标并进行合理的针对本地区的业务创新的激励设计;强化商业银行服务本地经济的监管。

一、简化模型

假设银行A有两个分属于不同地区的分行A1、A2,A1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低于A2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或者说,A1处于欠发达地区,A2处于发达地区。银行A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此目标要由A1、A2来执行,且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贷业务。

设A1的存款规模为D1,存款利率为rD1,贷款规模为L1,贷款利率为rL1,成本支出为固定成本C1。

A1的利润R1=L1rL1-D1rD1-C1(1)

设A2的存款规模为D2,存款利率为rD2,贷款规模为L2,贷款利率为rL2,成本支出为固定成本C2。

R2=L2rL2-D2rD2-C2(2)

银行A的利润R=R1+R2=L1rL1+L2rL2-(D1rD1+D2rD2)-(C1+C2) (3)

假设分行A1、A2风险概率相同,即两个分行的管理水平相同,由于A1处于欠发达地区而A2处于发达地区,因此A1所在地区的投资机会要少于A2所在地区,A1所在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小于A2所在地区,地区A2的资金需求者为获得贷款愿意支付的利率rL2大于A1地区的资金需求者为获得贷款愿意支付的利率rL1,即rL1

设A1、A2存贷款规模不变,依次为D1、L1、D2、L2,其中A1地区L1'的贷款规模调到A2地区,

则A1 的利润:R1=L1r+( L1-L1')rL1-D1 rD1-C1 (4)A2 的利润:R2'= ( L2+L1') rL2 -L1'r-D2rD2-C2 (5)

银行A的利润R'= R1'+ R2'=( L1-L1') rL1+( L2+L1') rL2-( D1rD1+D2rD2)-(C1+C2) (6)

对比R1、R1',R2、R2',R、R'可知:

存在不同地区之间调动资金时:

A1利润增加:R1'-R1= L1'r+( L1-L1') rL1-D1rD1-C1-( L1 rL1-D1rD1-C1)=L1'( r-rL1)(7)

A2利润增加:R2'-R2=(L2+L1')rL2 -L1'r-D2rD2-C2-( L2 rL2-D2rD2-C2)= L1'( rL2-r) (8)

A利润增加:R'-R= ( L1-L1') rL1+( L2+L1') rL2-( D1 rD1+D2rD2)-(C1+C2)-[L1rL1+L2rL2-(D1rD1+D2rD2)-( C1+C2)]=L1'(rL2-rL1)(9)

因为rL10,R'-R>0,即不同地区之间调动资金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途径。

二、风险概率不同条件下的模型

对银行而言,贷款能否及时归还不光取决于贷款者的还款能力,还取决于其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由投资成功的概率、抵押物的价值等外生概率决定,外生概率在同一银行的不同分行是相同的;还款意愿取决于贷款者对不还款的本期收益与未来每一时期的损失的对比。如果本期收益大于未来每一时期的损失,则贷款者会拒绝还款;如果本期收益小于未来每一时期的损失,则贷款者会及时还款。

在发达地区,投资机会很多,经济发展很快,贷款者对未来有一个乐观的预期,会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更多,收益率更大,会赋予未来一个很高的权重,从而在长期中维持良好的信用以便未来有足够的信用额度抓住投资机会,获得高回报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较差,投资机会很少,且在可见的未来贷款者看不到经济的明显发展,因此对未来预期较差,对本期的收益看得很重,从而不还贷款的概率要大。

基于前面的分析,假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A1的风险概率β1大于发达地区A2的风险概率β2,则对于A1分行来说,在本地区发放贷款要面临两种风险:一是贷款收不回的风险,收不回的贷款比例是考核分行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指标;二是减少利润,收不回的贷款是一种损失,这种损失要用利润冲销,利润指标也是考核工作能力的指标。风险概率高的分行领导收入会减少、晋升困难甚至受处分,如何有效地降低风险成为各分行的工作的重点。

在存在风险概率的条件下:

A1的利润R1=(1-β1)L1rL1-D1rD1-C1-β1L1 (10)

A2的利润R2=(1-β2)L2rL2-D2rD2-C2-β2L2 (11)

银行A的利润R=R1+R2=( 1-β1)L1rL1+( 1-β2)L2rL2-(D1 rD1+D2rD2)-(C1+C2)-(β1L1+β2L2)(12)

由于两个地区风险概率水平不同,风险概率水平高的A1倾向于降低风险概率,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把资金调到A2,由A2低风险放贷。

A1 的利润:R1'= L1'r+(1-β1)( L1-L1')rL1-D1rD1-C1-β1 (L1-L1') (13)

A2 的利润:R2'=( 1-β2)( L2+L1')rL2-L1'r-D2rD2-C2-β2 (L2+L1')(14)

银行A的利润R'= R1'+ R2'=( 1-β1)( L1-L1')rL1+(1-β2)(L2+L1')rL2-(D1rD1+D2rD2)-( C1+C2) (15)

对A1来说,其风险概率由原来的β1降为β1( L1-L1')/ L1=β1-β1 L1'/L1, 在L1'=L1时,即A1把贷款规模L1全部调到A2地区时,A1的风险概率为零。A2的风险概率为β2不变。

对比R1、R1',R2、R2',R、R'可知:

存在不同地区之间调动资金时:

A1利润增加:R1'-R1= L1'r+( 1-β1)( L1-L1')rL1-D1 rD1-C1-β1(L1-L1')-[(1-β1)L1rL1-D1rD1-C1-β1L1]= L1'( r- rL1)+β1 L1'(1+ rL1)(16)

A2利润增加:R2'-R2=(1-β2)( L2+L1')rL2-L1'r-D2rD2-C2-β2(L2+L1')-[(1-β2)L2rL2-D2rD2-C2-β2L2]=L1'(rL2-r-β2 -β2rL2)(17)

A利润增加:R'-R=(1-β1)( L1-L1')rL1+(1-β2)( L2+L1')rL2-(D1rD1+D2rD2)-(C1+C2)-[(1-β1)L1rL1+(1-β2)L2rL2-(D1rD1+D2rD2)-(C1+C2)-(β1L1+β2L2)]=L1'(rL2-rL1)+ L1'(β1-β2)+ L1'(β1 rL1-β2 rL2) (18)

因为rL1rL1,β1>β2,β1rL1、β2rL2严格小于rL2、rL1、β1、β2中任一项,因此,A利润增加R'-R绝对大于零。在不同地区的风险概率不同时,分行之间也有在不同地区间转移资金的动力。

三、结论与建议

采取总分行制的商业银行不管是分行还是总行,不管是出于盈利的目的还是降低风险的目的,都有动力实现不同地区资金的调动,而方向是把资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调往经济发达地区。

对于银行这类企业来讲,这种调动资金的行为无可厚非,但考虑到地方经济的发展,须从长计议。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发展资金,这种行为的后果是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不平衡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经济最终陷入一种低水平的恶性循环,增长缺乏动力。另一方面,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提供资金,从公平角度讲也行不通。如果没有外力的跟进,本地的资金支撑本地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为保证地方经济良好发展,建议:

(1)提倡商业银行的本地服务功能。商业银行作为提供服务的企业形式,应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这可能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但对长期而言,本地经济的发展会给分行并最终给商业银行带来丰厚的长期利润,从而有助于形成分行与本地经济的良性互动。

(2)在分行的业务考核中强化本地业务的考核指标并进行合理的针对本地区的业务创新的激励设计。考核指标能有效地规范分行的行为并引导分行的业务创新,各地区的经济存在不同的特点,鼓励各分行针对本地特点开拓业务,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也能有效的为分行降低风险、增加收入。

(3)强化商业银行服务本地经济的监管。监管部门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应强化监管的合理化和制度化,通过设定合理的监管制度既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又能为各地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出力献策,还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阿维纳什・迪克西特,郑江淮,李艳东,张杭辉,江静译.法律缺失与经济学:可选择的经济治理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阿兰・斯密德.刘璨,吴水荣译,制度与行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周俊,张中华,宋清华.商业银行创新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上一篇: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下一篇:“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