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防控力促有序就医

时间:2022-10-05 07:39:58

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换取民众最大的健康权益,是全民医保时代的医改目标。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和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为此,构建医联体成为2013年医改的热点之一。

然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阚全程看来,大型三甲医院带头探索三级医疗机构联动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模式,与医联体的构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以慢病防控为切入点的尝试,既可以引导相关患者有序就医,又可进一步做到防控关口前移,一石双鸟。

2013年6月,在GE医疗的支持下,河南省脑卒中筛查防治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启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项目中的三甲龙头医院。阅全程院长探索三级联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模式的愿望成为现实。防治模式探路

目前,中国约有2.5亿人患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因患脑卒中而死亡的人群已占中国总死亡人群的1/4。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到脑卒中,这一疾病发展链条,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致病、致死因素。而且,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近8.7%的速度上升,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但是,如果建立起有效的防治体系,改善效果将非常明显。以美国为例,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脑卒中的人群防治,至2004年,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60%。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80%的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和40%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

构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对相关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是“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主要目的。作为医改重大专项,工程于2009年6月启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也于2011年4月正式成立。

2O13年6月,在GE医疗的支持下,河南省脑卒中筛查防治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启动。项目将采用三级区域医疗1+1+2的模式,三级医院选定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级医院选定为新密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一级医院选定为郑州市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卫生院。

其中,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超声检查、心电检查以及相关生化检查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初步筛查,需要进一步确诊的患者转诊入对应上级医院;二级医院(县级医院)对高危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诊,提出诊疗建议和方案,疑难病症和高难度治疗的患者寻求上级医院的诊断或会诊帮助;三级医院对整个筛查项目进行管理及质量控制。最终通过脑卒中筛查防治系统的建设,实现对相关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有序就医。

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玮表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次试点项目落地河南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探索由疾控部门和各级医院共同参与的、适宜的慢病防治模式,二是对相关疾病导致的社会和家庭负担进行科学评估,以数据说服民众和相关部门重视慢病防治。

而在GE医疗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邱丽孟看来,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设备投入,使一级医院能够胜任脑卒中等慢病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质量,慢病防治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巢宝华处长,一直参与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推进工作,他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慢病防控的最关键的时刻。“如果在这十年之内,百姓的意识没有提高,政府的手段没有到位,我们各方面没有组织起应有的网络和体系建设,已经井喷的慢病将会全面爆发。遗憾的是,中国慢病防控的工作体系目前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

此次有关防治模式的探索,却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了实现慢病防控的多部门协同,河南省卫生厅成立了慢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既包括临床专家,也包括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为防治的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而GE医疗则凭借技术优势,提供包括技术、设备、系统研发服务和相关培训的全套整体解决方案,用于该脑卒中筛查防治体系的全面建设,与医疗工作者一起应对脑卒中的威胁。

之所以投巨资支持河南省的脑卒中项目,主要由于GE医疗也已注意到慢病给全社会、特别是医疗行业带来的严峻挑战。2013年5月,GE医疗对此推出了关爱先行战略,大力提倡“早发现、早诊断”的公众意识,引入高端技术和产品,资助重大科研项目,在中国建立心血管、脑卒中、乳腺癌三个关键疾病的筛查防治试点项目。联合构建防治体系

鉴于慢病自身特点,以及中国当前的医疗生态,在探索脑卒中及所有慢病防治的中国模式时,相关部门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各部门分工如何更明确,以及如何实现全民参与等问题,成为进一步完善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而在河南省脑卒中筛查防治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相关各方对此有着充分的考虑。

项目涵盖了从三甲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各级医疗机构,并对各级机构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分工,并将在试点过程中调整、完善。一旦这一项目运转成熟,则可将相关机制复制到其他的项目中。

针对参与此项目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硬件配置不足的情况,GE医疗为其提供了系统的人员培训和适宜的诊疗设备。在一级和二级医院的筛查和诊断阶段,GE的心脑血管专业彩超,对如颈动脉等部位的血管有优异的成像效果,可确保筛查诊断的准确性;而针对偏远的基层医院有便携式彩超,便于医生出诊。心电图机对包括房颤在内的心率失常有非常精准的诊断效果。

上述努力意在解决高危人群的低成本筛查问题,而相关患者的长期治疗和再梗死防治,则依赖于脑卒中信息管理系统。GE医疗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打造,临床数据库中心,便于各级医院及时掌握患者的病历数据及病史,提高诊断精确性。不仅如此,该数据库中心通过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建立标准化的健康档案,对筛查人群的长期跟踪随访和疾病管理,从而对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进行及时预警,降低脑卒中的罹患风险,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再梗死率、致残和致死率。而这正是当前中国脑卒中防治的难点之一。

在对全社会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变得非常重要。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将各自发挥群体和个体宣教的长处。正如巢宝华处长所言,患者最听医生的话。

作为河南省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全院级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打造区域协作平台,实现了急诊救治、院内治疗管理、远程教育,并将整合脑卒中的筛查、诊治和随访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健康管理和质量控制。该平台已经网络全省100余家医院。同时,阚全成也表示,在慢病防控工作中,大型医院在防治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下级医院的指导、建立相关信息系统和收治疑难重症患者方面,的确具有优势。随着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将使大医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中国医疗秩序的建立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在这个过渡时期,需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样的大型医院在慢病防治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帮助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同时也使重症患者可以获得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需要GE医疗等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中国慢病防治的进步。而这种模式的复制,更值得期待。

上一篇:《精神卫生法》于综合医疗机构之解 下一篇:反思现代精神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