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

时间:2022-10-05 06:40:24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

摘要: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中要有制造快乐的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探究数学知识,学习其中的奥秘,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增强。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学生会变“厌学”为“想学”,从而促进学生“会学”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寓教于乐;授之以欲;自主探究

快乐教学应该是教师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命状态。有了快乐的态度,教师就会对教学充满激情和热爱,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充满欢声笑语。尤其是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够学得开心,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和探究。快乐教学追求的是引领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内在美,让数学知识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就会在心灵深处产生愉悦的情绪,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一、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五彩缤纷,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学生意想不到的快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也可以让学生来亲眼见证,或者是让学生来讲授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是让学生来参与到游戏的形式中……不同的形式,相同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增加了学生愉悦的课堂心情,让学生有了快乐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地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动起来,在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动手参与会给课堂带来活跃的课堂氛围,也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探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行的面积》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性质,给学生增加学习的快乐氛围。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动手用小木棍去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动手中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性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平等的参与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学生甘当“听众”做“沉默的羔羊”的做法,使课堂呈现出欢快的气氛。让学生通过思考变得更加爱动脑筋,深入探究,不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更深入地去看问题,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展示出“惊涛骇浪”。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也会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欲

学生有了学习欲望就会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就会产生学习的灵感,增加学生创造的意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数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缩短了与数学的距离,学习情绪高涨。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几个苹果到课堂上,给每一个小组分一个苹果,让小组长给每一个学生分一块苹果。学生得到了苹果先是会好奇,接着就会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学生拿到的苹果是整个苹果的几分之几?有实物作为参照,学生并不会觉得问题很难回答,而且学生会充满兴趣和动力,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在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后,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三、快乐情境,让课堂充满热情和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乐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快乐的数学情境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激发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启发和鼓舞,从而积极地思考和联想。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录像让学生去观看。录像的教学形式会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课堂,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想:老师为什么要播放录像呢?在学生观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轮中国队获得多少分?意大利队获得多少分?认真观看的学生都会说出中国队是53.40分,而意大利队是49.80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哪个队的比分更高一些,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中国队的分数高。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去列出一道数学题,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高多少分?学生通过思考会写出53.40-49.80=?这个算是。教师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在了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着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着数学知识的奥秘。

四、快乐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

快乐学习活动的实质就是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不断地提高。数学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引领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使课堂“活”起来,其中蕴含了一个“动”字。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学生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们都有三角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拼图。这样的课堂学生感觉就像是在玩一样,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和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学生通过拼图一定会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去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然会觉得数学知识很神奇,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快乐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一步。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索,学生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增加了学生进行创造的欲望。快乐是学生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快乐,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快乐的学习过程才能够让学生能够产生乐学、好学的欲望,让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郭俊迪.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2.09

[2]徐志强.新课改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J]时代周刊,2013.02

上一篇: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下一篇:言为心声题为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