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瓶颈 第50期

时间:2022-10-05 06:09:54

电子采购以其安全、节约、快捷、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企业和市场的青睐。然而,在给企业采购带来巨大潜力的同时,电子采购的安全防范、信用保障和资质认证三大瓶颈仍然有待突破。

安全防范

“网络安全问题一直存在。”艾瑞咨询行业研究部部门经理王芳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IBM最新消息称,根据它在全球各地的3700个管理安全服务客户提供的数据,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安全事件的数量从每天18亿次增加到了25亿次。在过去的120天里,网络中和基于网络的安全攻击事件增长了30%;访问IBM虚拟安全操作中心的用户数量增长了40%。

“主要因为网络安全的考虑,企业间进行电子采购顾虑很多。不管是电子资金流、信息流、还是电子物流,其中资金安全顾虑最高。”王芳表示。由于从事电子采购的采购量通常很大,因此涉及企业的资金流一般也都比较大,现在网络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不管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对于资金安全的顾虑是最高的。

“因为传统的商务流程里,不太习惯没有见到采购方,甚至没有看到商品的情况下,去完成采购的相关交付。”王芳解释,对于电子采购的安全担忧还部分受到传统交易方式的影响。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信用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信用保障

信用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竞争力。虽然电子采购价格相对便宜,大多数的企业还都是在信用的前提下去选择价格。

国外的电子采购无论从交易额还是交易比例绝大部分都要比国内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外企业的信用体系,包括整个支付和物流的社会信用环境相对比较成熟。”王芳分析,只有通过成熟的市场主体为市场提供面向个人和企业、覆盖社会领域各个方面的信用服务,才能真正创造一种适应并规范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领域尤其如此。而国内来说,信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加上认证费用较高,很多企业经常通过自己的销售额等一些简单数据来证明自己的信用条件,这里就存在很大风险,而且这种风险目前更多的由采购方来承担。

此外,国外企业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程度,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都已经相对完善,这都影响到信用保障的建设问题。

资质认证

电子采购环节上,是信誉核心还是价格核心?“信誉和价格必需要有一个平衡点,这就需要资质认证”。王芳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

“比如海尔的招标和采购,前提一定是对供应商有个资质的认证。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能够成为它的合作伙伴,需要通过海尔所要求的一些资质认证,譬如说年销售额、品牌、注册资本等等。”王芳告诉记者。第三方认证机构会专门派人去考察企业的生产、车间、库存、工人,通过考察各方面的情况给企业一个信用等级认证,需求方再根据认证来评估和判断企业的供货能力进而做出选择。“可是现在中国市场上能够为企业提供第三方认证的主要还是外国机构,费用较高,并且目前来说,更多时候需要企业自己去把相关信息提供给需求方,某种程度上,中国政府的提供和征信体制相对滞后于社会需要。”

信用征信体系对于电子采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王芳建议,政府通过以往的一些金融借贷机构也可以综合客观地评价企业的信用情况,尤其是中小企业,这样可以节省费用,并且相信会同样具有说服力。

上一篇:节成本提效率 电子采购市场潮涌 下一篇:一周人物 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