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能环保型建筑设计的要点

时间:2022-10-05 06:09:07

浅谈节能环保型建筑设计的要点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节能环保型的建设成为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重视节能环保型的建设。节能型建筑既可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又可以改善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文章通过分析节能型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目的,深入探讨了节能型建筑的设计以及发展节能型建筑的对策。

关键词:节能环保型建筑;耗热量;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在全球低碳环境的大背景下,低碳耗能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而我国高耗能的建筑的弊端逐渐暴露,建筑工程逐步向节能型的方向发展,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节能型的建设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政府需要重视节能型的绿色建设。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主要是指利用建筑的造型、朝向、维护结构、空间布局等进行节能降耗的设计。同时,开发商要积极开发节能型住宅,引导市场的需求。作为消费者要树立节能环保意识,要购买节能型住宅,支持节能型住宅的推广。

一、节能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目的

1.1节能设计的内容

节能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布置和体型系数设计、围护结构设计以及采暖系统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布置和体型系数的设计要使建筑的设计有利于节约采暖能耗。对于围护结构的设计,要确保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窗户的气密性、朝向、层数以及入口门斗等的设计必须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对于采暖系统设计,要对管道保温和采暖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做到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1.2节能设计的目的

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辐射获得更多的热量,确保建筑物内部的热量。通过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和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要提高门窗设计的气密性,以达到减少热量的损失。

二、建筑节能建筑设计要点

1.建筑平面布局设计

平面布局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就是综合建筑平面布局的考虑,结合建筑自身朝向、体形等要素,建筑布局进行有效设计。建筑环保设计,追求建筑外形的而简单大方,在建筑外形上降低各类资源的消耗。对于建筑工程的朝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服务功能运行过程中所需消耗的能量多少。一般要求建筑朝向设计需要强调依托季节的特性,将季节特点应用到建筑使用功能上,降低对电力等资源的消耗。例如在建筑朝向设计时,应考虑夏季建筑内部的通风问题,并且还需要考虑在冬季建筑的日照问题等。因此,在进行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时,需要加强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减少电力等能源的消耗,通过设计来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建筑设计的环保节能。

2.建筑节能材料环保设计

对于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设计,还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在选择建材时应该遵循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以减少碳排放量,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为原则。针对此,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节能环保设计时,一方面应加强对新型建材的研究,并大胆启用各种新型的环保建材,例如现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陶粒砌块、新型隔墙板以及纤维石膏板等,此类新型建材一般都是以煤灰、石粉等废料为主要原料,与传统建材相比具有质量轻、隔音以及隔热效果好等特点,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应加强对工程施工地点的全面调查,充分挖掘当地存在的节能材料,并将其应用到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中去。

3.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1)外墙结构

在对建筑外墙结构进行环保节能设计时,首先应选择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墙体材料,以求能够提高外墙体的保温性能。另外,应提高外墙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尽量减少凹凸与错落,将体形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外门窗

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设计,主要就是实现工程建设的节能降耗目的,认真选择外门窗设计材料,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第一,在设计时应提高外门窗的遮阳效果,尽量减少门窗所造成的热量散失。对于门窗材料的选择,首选为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外窗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门窗的隔热效果。第二,应设计好墙面与门窗之间的比例,因为相同面积墙体与门窗相比,门窗散热是墙体的4倍以上。为了降低建筑工程的散热,应严格控制门窗与墙体比例,以较小的窗墙比例来减少空调的热量损耗。第三,还需要加强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设计,这一方面可以选择用多层或者中空玻璃的方式,来降低建筑的能量损耗。

(3)屋顶结构

屋顶结构是阳光直射的主要部位,其表面温度要比其他部位高很多。在对此结构进行环保节能设计时,可以选择二次隔热模式,即在建筑屋顶上设置隔热层。另外,可以将屋顶设计成倒置式或者是提高屋面反射率等方式,减少能量的损失。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屋顶结构的设计来实现对自然降水的收集,将收集到的水作为日常生活上使用,可以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4.电气节能设计

首先,对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根据工程不同区域实际功能需求来合理配置照明系统,以求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荧光灯加装功率因数补偿装置,使功率因数>0.95,气体放电灯的单灯功率因素≥0.85,并且应该选择能效等级相对较高的产品。对与灯具电路的设计,应该选择分路的方式,以此来避免大面积点亮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功能损耗。其次,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例如电机应选择节能型,降低设备能源的损耗。变压器应选择具有良好节能效果的设备,在配电室选择应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使功率因素>0.9变压器设置深入负荷中心,以此来减少低压电缆的用量,并可减少线路上造成的电能损耗。

三、节能环保型建筑设计的分析

3.1建筑物布置以及体型系数对节能的影响

建筑的朝向影响着太阳辐射的热量以及空气渗透耗热量。一般情况下,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东西向的板式多层建筑的传热耗能比南北向的要高5%左右。如果建筑物主立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会造成空气渗透量增加。建筑物的朝向应该避开冬季风的朝向,尽量采取南北向。建筑物体型系数通常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及其所包含的的体积的比值。在相同条件下,建筑物好热指标和体系系数成正比例关系。做好节能型建筑的建造,要把体系系数控制在0.3或者0.3以下。建筑物的楼梯间、外廊以及出入口对建筑物的节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筑物的楼梯间没有采暖设备以及没有设置单元门窗,都不利于建筑物的节能。

3.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做好围护结构的建设对于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是节能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对于外墙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外墙的类型、外墙的主置以及外墙的传热系数等。在屋面的节能设计时,要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使得屋面的传热系数小于规范值。因为受到风力以及室外压力差的作用,空气会通过窗户进入室内。对于窗户节能的设置,要充分考虑耗热。窗户是节能设计的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建设,不断改善窗户的气密性和保温性。对于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要进行保温措施,而对于非直接接触地面的土壤,不采取措施。

3.3供暖系统的设计

住宅建筑物供暖的热源来自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要依据采暖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设置。在供暖系统的设计时要,要确定系统的规模以及供热半径,因此要对热负荷进行详细的调查。当系统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适宜采取一、二次水系统供暖,从而提高热源的运作效率。在热水管道敷设时,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对于一次网管采用地沟敷设,而对于二次网管和庭院网管,适宜直接敷设。对于采暖供热管的材料要采用保温材料,通常采用的材料有岩棉管壳、聚氨酯硬质泡沫以及玻璃棉壳等。

四、发展节能型建筑工程的对策

4.1不断推进和加快技术创新

在建筑工程节能化建设中,需要从设计、选材、施工、运营的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建设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节能系统,发挥节能技术做大的效果。现代化的节能型住宅是凭借科技为依托,围绕节能、节地、节水、节电等方面进行建设的。对于节能型建筑工程,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建立建筑工程标准化体系,还要不断开发节约资源的环保。组织科研攻关,研发适应我国建筑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积极鼓励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其中研发的重点是新型围护结构体系、室内环境节能控制体系,空调制冷系统,降低运作的耗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要注意建筑节能技术的改造和节能技术的创新。在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中,要充分利用经济适用的节能产产品和技术。

4.2建立和健全建筑节能管理机制

政府要成立节能管理机制,指导和规范节能住宅的建筑建设,积极推广节能建筑工程,想要建立节能型建筑工程,必须从建筑施工的设计、施工过程、施工验收,等环节入手,力图节能型建筑的各环节都要符合施工标准。施工单位要严格依照设计方案施工,确保施过程符合节能标准。监理单位要依照标准节能型的建筑材料、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进行监管。应该在施工中建立节能质量总站,依照相关规定对建筑的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节能型建筑工程的质量。相关部门要对施工的工程以及工程的验收进行检查,确保节能型的施工符合设计方案。

4.3节能型建筑工程的供给激励政策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政府要对节能型住宅建筑市场进行调节,一般从供给和需求入手,促进节能型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从供给方面来讲,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政策方面给予节能产品和节能型建筑商以优惠政策以及特别折旧和税收减免政策,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减低贷款利率,确保他们资金的充足。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和补贴等方式减低节能型建筑的成本,也可以采用对节能建筑工程实施补贴制度,尤其是对于节能技术研发要给予财政补贴。政府还可以通过产业技术政策,降低节能技术的研发风险,从而促进节能型建筑工程的技术进步。另外政府可以重点扶植有条件的开发商,促使开发商实现规模经济,最终降低节能型建筑工程的开发成本。从需求方面来讲,政府应该鼓励消费者对节能型建筑的认可,实施经济鼓励政策,不断增加节能型建筑的需求。政府可以实行信息透明化政策,逐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促使节能型建筑的能耗符合预期的能耗标准,促使节能型建筑发挥其作用,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提高消费者对节能环保型建筑购买的积极性。

五、结语

推广节能型建筑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节能型建筑的开发需要政府、开发商以及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型建筑工程的产品的支持,完善节能型住宅的管理体系,对于开发商和消费者都要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以便促进我国节能型建筑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明,胡昊. 基于能源成本分析的居住建筑节能推广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39( 3) :414 -418.

[2]刘洪玉,陈伟,王松涛. 我国节能住宅供求决策的影响因素与政策框架[J]中国软科学,2006( 8) : 41 -48.

[3]黄国保.节能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J].山西冶金,2010,02(12):70-71.

[4]颜汾岩.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型住宅开发经营思路.[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5,18(05):25-27.

上一篇:浅谈建筑设计项目管理 下一篇: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动态辨识与分级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