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应用探究

时间:2022-10-05 04:51:1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应用探究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同步性、多元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安排本着基础性、全面性、工具性的宗旨,学习内容较为简单,而当前高中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其学习需要和兴趣不尽相同,由此导致了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对较为突出的矛盾,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针对上述情况,试图通过探究式教学进行分析和解决这一矛盾,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环形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特殊性。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引导其逐步具备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就成为各个学科追求的教学目标。而探究式教学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和基础,并且利用探究式教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更是相得益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得其与探究式教学存在着巧妙的契合点,有效的利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将该课程的效果优化提升。组织探究式教学需要掌握几个基本的原则和技巧,包括环形思考、梯度思考、合作思考、提问思考等多种,合理利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环形思考,多元解题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而在实际过程中,如何解决问题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针对于当前的课程内容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其中的许多知识点,认为课程过于简单,甚至是非常枯燥和无聊的。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利用探究式教学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训练,要求学生进行环形思考,将看起来比较简单的问题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和解决。由于许多同学在学习操作时往往存在着“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问题,认为只要了解了问题解决的环节就可以了,对于背后的依据则不是非常关心,在此前提下,许多问题改变形式后,学生就无法解决了。利用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问题解决途径,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可以改变课程枯燥无聊的尴尬局面,而且能够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凸现出来,保证其主体性。例如教师在讲述Office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设计个人博客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文字的艺术化处理,在这个问题上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然后进行经验讲述活动,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让表现较好的学生走上讲台,成为教师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其他同学继续演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力争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形思考可以给学生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和众多的尝试机会,拓展其思维和视角,激发学习动机。

二、借助梯度思考,分层解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易学难精,如何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更为复杂的内容,成为教师应考虑的重要内容,如果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重复滚瓜烂熟的课程内容,学习氛围和兴趣将会大幅度下降。采取分层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如果说环形思考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三百六十度的横向思考空间,那么梯度思考则是给学生搭建了纵向思考的平台,使其能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攀登信息技术的金字塔。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如果仅仅是原地踏步的重复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也就根本无法谈起。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有必要进行梯度思考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学习优异者、学习困难者以及普通学生,教师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梯度学习。教师讲述内容可以将普通学生作为基础,讲述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而对于学习优异者,可以视其情况要求进行更为复杂的拓展练习和尝试。对于学习困难者,教师讲述最为基础和简单的内容,并可以要求学习优异者为其提供辅导和帮助。

三、采取合作思考,集中解题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大的分析性特点,由于可操作性较大,同学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的机会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机会更多。利用课堂、课间、课后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攻关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讲述部分内容时,可以适时地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当然前提是采取学校小组合作攻关的形式,群策群力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还有教师在讲述部分复杂内容例如网络技术时,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建立属于该班级自己所有的网页。让学生一起商量如何进行设计和运行。要求每一个同学自己动手将自己的照片添加上去,设置背景音乐等点缀,并且点击后能出现相关的动画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利用这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同时也具有合作性质的项目区融合学生的集体力量,使得学习的知识得以发挥应用,并有所创新和提高,可以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诠释。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之路可谓任重道远,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和深入。其中包括自主学习策略的引导和训练问题、信息技术实际应用技巧问题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素养提升等内容。利用探究式教学以及其他适宜课程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逐步解决上述问题,构建具有更高兼容性的课程模式,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2]刘成新.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1(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

上一篇:美术常态课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环节 下一篇:关注主题环境 促进幼儿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