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研特色学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2-10-05 04:36:07

打造科研特色学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湖南省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县域内唯一一所融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62人,教职工93人,开设有平面设计、网页美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8个专业,开发有化工分析、焊工、电工及农村实用技术等10个短训项目。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的办学方向,紧扣泸溪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三大战略,通过强化全员教科研意识,细化教科研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实现了学校规模、内涵、品牌的快速发展,为服务泸溪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坚持科研兴校,全面推进学校管理创新

(1)创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坐标,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奋斗的方向,是学校教育科研实践价值取向的重要基本理论和精神的核心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形成的基石,也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基本理论依靠。在教科研工作中,我校坚持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核心构筑课题研究项目体系。基于“为每位学生创造最好发展空间和满意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的办学核心理念,我们确立了“五地”(企业的摇篮地、经济的新兴地、建设的实验地、产业的发祥地、文化的传承地)和“六个一流”(办学条件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办学效益一流、师生成就感一流、师生幸福感一流、师生归属感一流)的办学目标。提出了“三深入、五认真”教学管理方法,即深入教室查看学生学习情况,深入寝室、食堂查看学生生活情况,深入操场查看学生活动情况;做到备课、授课、辅导、批改作业、实习指导“五认真”,形成了我校“三种意识”“五种精神”,即永不忽视的忧患意识、永不放心的责任意识、永不满足的品牌意识的“三种意识”,校兴我荣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爱生重教的园丁精神、精心施教的敬业精神、投身教改的创新精神的“六种精神”,以及学校内涵发展的“五个必须”,即必须以爱岗敬业为基础、必须以招生就业为龙头、必须以教书育人为重点、必须以学生成才为根本、必须以团结安全为保障,建立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围绕“一个核心、多面同研”的教科研框架体系。

(2)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学校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率先实施校、部两级管理,降低管理重心,提升管理效能,强化了专业教学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教研教改的执行力、督导力和指导力。学校结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系统作保证、以标准谋细化、以数字达精确、以专业臻卓越、以持续求精进”,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突出“人”与“制度”的完美结合,为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深得社会好评。

(3)创新校园文化体系。学校一贯重视教育科研规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工作,以“对接经济、体现特色、科学规划、稳定实施”为指导,将教科研目标量化为具体的执行指标,在创新发展评价机制课题研究中,形成了以“崇德修身、砺能强技、笃学至善、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校园价值观体系,以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为标志的特色校园文化,以文化标识、文化活动、文化环境为重点的校园文化系统。在学校内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浓厚的学习风气、健康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自立、安全和谐发展成长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师生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1年9月,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视察我校时说:“对于泸溪职中,我很有信心、很有兴趣,我很看好。”

二、坚持规范管理,形成教科研长效机制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健全机构,明确分工,完善制度,从专业组到学科组、从教研组到子课题组、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上下齐动员,全民皆研究。所有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都要做一个课题负责人,所有教师都要参与一项课题,构成了由管理到指导的纵横网络体系。学校制定了《泸溪职中科研工作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并将教科研成绩与职称评聘、评先树优、评价考核、绩效工资挂钩。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培训计划,树立“问题即课题,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扎实有效、持之以恒。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从宏观上把好“课题规划、立项开题、实验指导、鉴定评审、评比推广”五关,要求每个课题落实四个步骤:一是前景分析、调查检测;二是制定方案、组织开题;三是抓好过程、注重实效;四是归纳总结、提炼提升。学校引导每个课题组成员做到:“一读”——坚持每天读相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教育专著;“二写”——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写一份阶段总结和一篇有价值的论文;“三上”——每学期上三节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公开课;“四会”——理念会渗透、经验会总结、课堂会评价、方法会创新;“五多”——多观察、多行动、多交流、多反思、多创新。注重教师的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教研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意识,经常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研究情况进行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并形成理性认识。鼓励教师书写教育日志,把一时的顿悟、棘手的问题、鲜活的案例等记录下来,以此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同时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规范的教科研管理形成了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管理机制,学校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师师有特色,年年出成果”的良好氛围。近三年来,学校完成国家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究课题2项,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结合研究课题1项(课题成果动画片《盘瓠与辛女的传说》正在制作中)。

三、坚持科研带动,全力打造教科研强校

在课题研究上我们遵循了专业性、实效性、发展性、重点性原则,着眼于促进学校、专业、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学校通过“校本研修机制研究”,建设了一支以研究、合作、自主为特征的专业引领队伍,形成科学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发展;通过“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努力创建既具有中职和地方文化特征,又具有时代性、超前性和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实践”的研究,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大力推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学生感觉自己都是一颗闪亮的“星”,体验到“我自信,我能行”,从而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模块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和“网页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围绕“五个对接”,开发了3本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完成了各专业的岗位任务分析,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部分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课题研究的专题化与系列化在促进师生、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学校鲜明的教科研特色。

四、坚持质量立校,把准教科研工作脉搏

(1)开放课堂,寻找问题根源。学校通过“推门听课”“开门听课”“开放日”等形式,向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兄弟单位开放课堂,了解老师们是否将新理念转化成了行为,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否符合学生技能培养要求,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技能状态和目标达成度。帮助教师寻找影响和谐课堂的因素,从课堂教学实践中获悉教师专业水平、敬业程度等多方面信息,发现教学中值得借鉴、推广的有价值的内容,以利于正面信息的宣传引导,以便寻找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2)研究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每年定期开展了“新进教师公开课”“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帮扶教师汇报课”“专业带头人示范课”及“专业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要求领导、教师走进课堂,思考支撑课堂教学的内在机制,寻找变革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以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块式教学研究为载体进行专题研究,引导教师研究课堂、研究实训,探究教法、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训的有效性。

(3)反思课堂,促进教师和谐发展。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课堂预设与资源生成的桥梁。学校引导教师坚持撰写教学随笔,以研究者的眼光,观察、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以便于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提升自我。

和谐课堂的构建,使学校形成了学生爱学,教师乐教,学有所成,教有所获,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目标达成度高的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益和效率,使课堂充满了师生生命的魅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五、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四大对接”工程,助推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聚焦学校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探索以高品质的行动推进学校整体工作高效达成的过程中,实施“四大对接”工程(专业设置对接产业调整,专业教学对接岗位要求,实训基地对接工作环境,职业素质对接企业文化),积极探索研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园区联校要效益、协会驻校要标准、企业入校要技能、文化融校显特色”的“三要一显”的合作机制,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2008年,根据泸溪县工业企业发展需求,我们开设了化工分析专业,共建了武溪工业园化工分析实验室,共同开发了化工分析培训项目和实操教程,培养培训化工分析技术员300余人,大多数学员已成为泸溪县工业园和湘西化工企业的技术骨干。2009年,我校分别与深圳软件园、光明成人教育集团,采取“2+1”模式联合开办计算机平面设计、主板检测与维修两个专业,实施“订单培养”。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和技能考核标准。学生前两年在校本部就读,由联办单位选派技术人员、工程师担任核心主干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学生第3年由联办单位安排顶岗实习,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为期一年的岗前强化培训,确保了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四大对接”工程的实施,使学校踏上了科学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康庄大道,真正让学生掌握了一到两门专业技能,拥有了在社会生存立足的“资本”,使学生的就业面更宽、就业层次更高、就业前途更广。自2009年以来,学校连续三年代表湘西参加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6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2011年荣获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一等奖(第二名)。近三年,学生参加“文明风采”大赛、“校园文学大赛”等获省级以上奖励78人。多年来,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8%,对口就业率在95%。

2.“双师”队伍建设,打造特色教师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机制研究,把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视为打造特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品牌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师资建设制度设计和经费保障来有效地实现目标。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探索了“三格”培养机制,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分成入格、升格、风格三个层次,对应实施青蓝培育、校本培训、名师培养三大工程和“中青年教师学历提高、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五大培养培训计划。在师资管理中,创设“进入学府深造”“深入企业实践”“返入学校研修”三大培训途径。为了提高教育时效,促进教师内涵发展,2012年,我校在教师中又推出了“11012”工程,即针对不同层面学生的“1句话教育”“教师每天10问”和“教师的12项修炼”。着眼教师未来发展,我们提出了教师培养的“1369”计划,即1年合格、3年成熟、6年骨干、9年名师。近三年来,我们共投入师训经费50余万元,选派50名中青年教师参加部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送49名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同时,我校在湘西首先推行“首席教师”制度,建了学生评教选课制度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月评表彰制度,使不少教师一专多能,能够有意识地把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专业实践、学生成人成才紧密结合,使教研教改能力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提升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品牌

(1)创新德育理念。我校始终坚持“知识是银牌、能力是金牌、人品是王牌”的理念,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出发,以优质学生人格培养为核心,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在塑造“职业人”的过程中,将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工作形象、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纳入学生职业素养的整体培养之中。构建了“三守三会”(守时、守纪、守信,会做人、会做事、会理财)德育模式和“三全”(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工作机制。

(2)健全德育组织。构建德育工作“五线三级联动”机制,从组织上保障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不留死角。①组织健德 :建立了以校长、政教处/专业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教育主线”,作为德育常规管理的主力军,保证日常规范教育的有序开展。②课堂渗德:建立了以校长、教务处/专业组、任课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渗透德育主线”, 任课教师首先管好课堂45分钟,同时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③党团建德:建立了以学校党支部、校团委/学生会、班委/团支部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发挥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④生活融德:建立了“主管领导、总务处、宿舍/食堂”等后勤德育线,在生活教育中融入职业化意识的培养。⑤合力育德: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企业” 合作德育线,形成良好的机制,保障德育在校内外有效开展。

(3)开展德育活动。学校坚持创新德育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注重德育实效。德育活动做到“六有”:年年有创新、学年有重点、学期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精彩。确定了七大活动主题,即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心理健康和感恩教育、就业择业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开拓了德育工作的七条途径:校本德育活动、学科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与文明风采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党团活动、家校企三位一体联动、校园文化环境教育。目前,我校学生都能够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成长道路和就业等方面出现的各种烦恼。学校通过举办新生“快乐学习月”“校园开放日”、优秀毕业生报告会、教育专家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追求。

六、坚持服务经济,全面推进四大培训工程

职业教育科研的最终落脚点是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校是泸溪县职教中心办学主体,“十一五”期间,成功创建了“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在教育科研和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围绕发展园区经济、壮大特色农业、打造劳务品牌,着力构建“三到三为”(办学到工厂、培训到企业、送教到农村,为企业服务、为行业培养、为产业助力)职业教育模式,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并充分发挥学校、部门、行业、企业优势,盘活了职业培训资源,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在培训过程中,做到订单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自主培训与联合培训相结合、劳务输出培训与自主创业培训相结合,职业培训坚持理念新、内容全、方式活、效果实。近三年来,我校开发职业培训项目30多个,完成技能型人才培训455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4320人,再就业培训3178人。先后与武溪工业园、金旭公司、飞跃公司、晓园生物科技等10多家县内龙头企业合作,共计培训技术人员及产业工人2000余人,大面积提高了县域内支柱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依托乡镇农校,先后开设椪柑栽培、油菜培管、畜禽养殖与防疫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民近10万人次,年均培训3万人次以上,经过培训学员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当了现代农业的领军人物。办学至今,我校已为农村培养了5000多名科技致富的带头人,目前全县95%以上的青壮年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实现了“开设一项专业、拉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农民”和“人人有技能、家家都致富”的目标。我校职业培训工作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得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州委书记何泽中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所职业学校。”州长叶红专说:“泸溪职教是泸溪的亮点工作,全州的特色工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天已经真正来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以创建“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为契机,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内涵发展,强力打造教科研特色学校,切实增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为泸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上一篇:“婴儿”同声传译 下一篇:考验妈妈定力的幼儿急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