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新”打造经济发展“制高点”

时间:2022-09-01 01:40:20

立足“高新”打造经济发展“制高点”

【摘要】文章对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优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必备因素。

【关键词】高新区 优势

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沧州市区西北部,高新区内现有华润热电、力通联钢管等30余家企业,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年产值28亿元。有19个项目被列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5项。其中东塑集团塑料膜工业园项目,属于新技术的项目,投资20个亿,将来销售收入预计可以达到40个亿。作为市区的一部分,高新区的路、水、电、气、暖、讯等管网与市区管网连成一体。

一、发展优势

(一)政策优势

沧州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后,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冀政[2010]135号文件精神,可享受资金、财税、土地、融资、规划、机构编制等多项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在本区发展的项目将会获取优越的发展空间。

(二)产业优势

沧州市现有石油化工、管道装备、五金机电、轻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五大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龙头带动作用。因此,高新区应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大力引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和节能环保等四大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构建“4+1”产业体系,把沧州高新区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科技生态园区。

(三)区位优势

沧州北靠京津,属于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8+2”成员。2011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沿海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沧州不仅环京津、而且属于环渤海开放一线地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加快推进,沧州的战略地位快速提升,正在成为拉动冀中南及广大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京津、冀中南、鲁西北以及陕西和内蒙古等部分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沧州高新区可充分利用北京、天津高等院校在技术、人才方面的资源,通过合作开发、优势企业扩张和科技创新带动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打造成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四)交通优势

高新区坐享贯穿中国最发达沿海地区的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塑黄铁路带来的便捷交通的同时,这里也是中国高速公路等级最高、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环城高速公路外接京沪高速、京台高速、荣乌高速、长深高速、津沧高速、石黄高速、沧保高速、津汕高速、沿海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境内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距全国十大港口之一的黄骅港仅为90公里。另外,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沧州高新区进入了京津一小时经济圈、发展空间和层次得到快速提升。

(五)地缘优势

新区和其他的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相比,由于在市区,而且在京沪高铁的周边,市区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市区比较完善的服务功能,高新区都可以用得上。到高新区创业的,将来的外资、央企企业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在沧州市区住,在沧州市区买房子,生活很方便。

(六)人才优势

高新区有一支团结、敬业、务实的干部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发展就有了基础。今年先后组织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到大庆参观铁人展览馆;组织区内6村换届后的“两委”班子成员到市委党校封闭培训,使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二、几点建议

(一)高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

只要能在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人才使用创新以及土地使用制度创新上狠下功夫,并抢得先机,就一定能够在要素市场上搭建一流的资源平台,积累足够的要素资源,实现超常规发展。我们建议高新区不断出台并完善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积极搭建政产学研合作的各类平台,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建立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究机构等,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高新区创造效益的前提是聚集人才

面对创业者占比不高、低层次流动人口有余、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的实际情况,建议高新区要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观念,立足自身的优势,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积极培养人才。这其中不仅包括要培养和锻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高新区干部队伍,还包括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在人才引进上,紧紧围绕发展重点产业,依托一批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坚持“一个领军人才和一个优秀团队可以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人才的专业优势,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形成创业团队的综合竞争力。

(三)风险投资机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保障

高新技术产业离不开风险投资这一催化剂和资本市场这一孵化器。根据实际尽快制定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拓宽吸引民间资本渠道,促进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的结合,同时要及时建立起以市场融资为主体,政府支持和企业自筹为两翼的风险投资体系,形成资金来源社会化、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行为市场化、投资环境宽松化的融资机制。

(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高新区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参天大树,形成在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是沧州高新区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高新区要坚持“企业做产品,政府做产业”,立足“高新”,在项目上一定要精挑细选一批对沧州经济具有产业带动、产业聚集、产业配套的高新产业,促进沧州产业升级。

作者简介:吴会霞(1968-),女,汉族,本科,沧州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上一篇:纵向异质企业下的最优贸易政策分析 下一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产业金融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