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5 04:16:15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化,众多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资金缺乏问题尤其突出,融资问题亟待解决,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微企业也在爆发期。然而,受小微企业自身特点和现行金融体制等外部因素影响,融资难始终是阻碍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重要瓶颈。因此要在提高小微企业自身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的同时,加大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小微企业;融资难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15-02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凭借其自身特点为浙江外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小微企业在提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市场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外贸进出口,继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融资困难,从而出现小微企业无力承担大型订单,规模发展难以壮大的现象。而浙江省作为我国小微企业起步较快、发展较早的省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突出的地位,这些小微企业促进了浙江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受到银行、企业自身及相关机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也不可避免存在融资上的困难。

一、浙江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方面,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的《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截至2015年6月底,浙江市场主体总量441.4万户。浙江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为801户,相当于平均12个浙江人里就有一个老板。企业总户数达到135.2万户,从企业的平均拥有量来看,浙江每万人拥有企业数为245户,也就是说,平均41个浙江人里就有一家企业。私营企业总户数达到120.2万户。从私营企业占企业总量的比重看,浙江占88.9%,为全国最高。在解决就业、促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小微企业在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所提供的出口超过出口总额的60%。

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小微企业的资金链短缺。主要表现在:第一,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占企业总量极少比例的大型外贸企业拥有过半的贷款份额,而近三分之一占比的小微企业,其贷款额度不到大型企业的50%。第二,贷款成本及附加成本过高。在当前银行流动资金不足、新批贷款额度减少的现实情况下,企业融资成本骤然上升。小微企业难以承担贷款的高利率外加银行收取的咨询费、财务顾问费等融资成本。第三,求助于民间借贷的情况增多。非正规金融渠道的民间融资风险大、成本高,未能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外贸企业只能转向民间借贷以解燃眉之急。这些做法无疑使得小微企业很容易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

二、浙江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1.企业内源性融资水平低

内源性融资能力是指企业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的能力和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能力。小微企业普遍利润空间较低,而资金积累主要靠利润,因此在资金盈余利润空间有限的前提下,企业能够利用的资金也十分有限。

2.企业抵押担保能力有限且信用风险较大

小微企业资金储备不足,设备贫乏,固定资产少或没有,一般靠租赁土地或房屋经营厅,很难达到担保抵押的要求。小微企业虽经营灵活,但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的效益和持续经营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小微企业抗波动性差,倒闭率也很高。对于小微企业还款的拖欠率高的事实,有客观的市场因素也有主观的失信。这也是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心不足影响其放贷积极性的原因。

3.企业经营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以家族型管理模式为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划分不清财务管理不规范,产权概念模糊,经营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开拓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对于市场变化、行业动荡等情况就更加敏感。一旦遭遇环境变化甚至是风吹草动,影响最大的就是小微企业。

(二)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宏观环境较差

从2010年1月12日开始,央行曾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金融机构就会减少大概3000亿元的贷款额度,整个金融市场可贷资金的减少,势必会减少对小微企业的资金供给。在货币紧缩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理性的市场经济体就必然会考虑到贷款资金的风险性、安全性和自身的收益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通常会偏好于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想要获得银行贷款则是比较困难的。

2.金融体制不健全

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国有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银行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地方性和区域性的中小银行仍然偏少,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国有银行至今一直偏好于保持着国有经济的导向在信贷决策上遵循“四重”原则,即,重点客户,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而小微企业贷款的需求量一般不高,占用额度很小,因此经常被银行忽略。虽然银行根据国家要求都设立了小企业部,但多半并未真正启用,现实中远远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实际需要。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制约,国家在实施产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政策层面上以重点大企业为主,而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多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于小微企业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虽然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但是仍然需要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来细化。另外商业银行至今无法通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掌握企业的实际信息或动态信息、微企业自身也无法对其信用额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客观评估,造成了信用歧视。

三、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提高小微企业自身抵御融资困难的能力

1.完善中小外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在企业中积极传播“信用文化”和打好信用思想基础,培养企业主和经营者的信用品质;重点提高评级专业技术和培养信用评级人才;建设健康、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遵守合同条款,尽量按时还本付息,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打好基础。

2.完善小微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小微企业还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管理运营的规范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技术投入,根据市场情况实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其自身潜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小微企业要在量化各项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引进新的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和会计的业务素质,企业财务人员在日常的账目录入时,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具体规则办事,保证财务账目的“真准全”。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4.积极发展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会结合企业自身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的资信实力,更注重对贸易背景真实性、贸易的连续性、企业及交易对手的信用记录、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等情况的审查。贸易收入是以企业的销售收入或者该笔贸易成功后所带来的收益作为直接还款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贷款的灵活度。贸易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服务方式,有利于开拓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有些企业规模小,资产不足,这项业务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因为在贸易融资的条件下,只要企业的交易是真实合法的,企业就可以通过这项单笔业务来获得贷款,而如此不断滚动循环,企业资本的周期缩短,流动加快,资本运作可以创造更大的收益。不断滚动的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1.积极发展企业债权市场以及长期票据市场

票据贴现是一种短期的融资,票据贴现不需要担保,也不受企业资产规模的限制,不受资本金的约束。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金额小、融资期限短、融资频率高的特点而设立。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对小微企业开展了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结算业务。

2引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可引导和帮助有条件的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创新能力。如政府可围绕重点产业、重要领域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积极寻找对接服务,加强与高校间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实现企业学院的双赢。

(三)加大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1.宏观政策层面进行金融改革

宏观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具有深远的影响,政府导向与小微企业融资的难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对于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虽然近几年颁布了一些关于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政策性文件,但是现行的法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歧视小微企业的法律条文,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包括中小外贸企业在内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规范。如明确企业之间资金拆借的法律依据,完善股权融资法律制度,完善债权法律制度等。

2.构建和完善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系统

构建一个完整合理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从企业自身来看要全面推进自身信用体系建设,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第二,金融机构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现行的市场经济环境及现有的金融担保体系下,与担保公司加强协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担保比例,提高对其的信贷扶持力度。第三,从政府角度来看,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大对担保机构资金补偿力度。

3.构建合理的金融体系

一是合理的金融体系应该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方式。如信托融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融资等。这些融资方式灵活多变,易被企业接受。以信托融资为例,虽然信托融资的实际成本高于银行贷款,但是信托融资可以提供的融资期限较长,也较稳定,可以有效舒缓企业短期资金的压力。二是中国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应当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完善债券市场的发券机制,放宽对小微企业债券融资的限制。三是应大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加强民间资本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在资本市场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拓宽各级市场的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

上一篇:试论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关系 下一篇:新媒体下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