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5 04:12:22

中职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不断增加的特殊家庭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突出现象。特殊家庭学生数量的增多给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困难。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所谓特殊家庭就是指与一般家庭有别、家庭成员构成特殊、缺少健全机制的家庭。如单亲家庭、离婚后重组家庭、分居家庭、寄养家庭、罪犯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类型。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特殊家庭学生所占比例大得多。而家庭变故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使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一、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1.心理问题

笔者结合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及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特殊家庭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表现,分析特殊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特殊家庭学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第一,由于家庭破裂,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在思想品德上、学习上、行为习惯上往往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生的表现,会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第二,学生失去家庭的完整后,需面对很多过去从来没有面对过的问题,如经济、情感、自尊心等,容易导致情绪的困惑和行为偏差,而产生心理不平衡。第三,心理承受能力很弱,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没有韧性和耐力,有厌学情绪,面临学习任务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不会去寻找较好的学习方法,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第四,缺乏亲情的关爱,造成精神依托和心理依靠的缺乏,而导致精神空虚、自卑、多疑。自卑感强,自我评价偏低,在心理上更需要教师的关爱。第五,缺乏自信心,不善与人交往,自律、自理能力差。

2.成因分析

第一,客观原因。一是特殊家庭的影响。由于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如父母早亡、分居离异,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在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创伤,情绪不稳定,失去精神支柱和依靠。父母的纠纷、离婚或缺失,使孩子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心理异常的直接原因。二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同学、亲朋好友对他们缺乏温暖、理解、关心,甚至辱骂、取笑他们,教师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使他们的心理问题“雪上加霜”。第二,主观原因。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当外在客观因素与学生个体内因相互作用时,更会引起学生的心理矛盾(如冲突、压力、挫折),导致适应不良,就更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果这些心理矛盾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调试和解决,学生心理将会健康地发展,反之则会引起心理异常。

二、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1.对教师进行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通过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讲座与教师自学来熟悉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校从管理角度出发把读书笔记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加强教师对特殊家庭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不恰当教育手段对他们的消极影响的认识,从而避免师源性心理健康问题。

2.加强学校班级氛围的建设,增强凝聚力

当特殊家庭的学生在家得不到完整的爱时,他们渴求在学校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幼小的心灵。要充分发挥班集体、校集体的作用,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感染特殊家庭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依靠主题班会等活动,促进自我教育。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的约束、控制能力,从他律过渡到自律。

3.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

在新生入学时详细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并详加记载。平时要注意特殊家庭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还要多与他们交谈,从中找到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对正确的方面及时鼓励和支持,对不完善的地方及时提醒,从而缩小班主任与这些学生的心理距离。制订具体的教育、帮扶措施,长期教育帮扶,观察效果,反思总结,调整提高。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弥补特殊家庭学生性格心理缺陷

有关的调查研究都充分说明,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远高于完整家庭学生,学生的很多问题行为和学习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心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心理卫生讲座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总之,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和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教育,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善待这些特殊的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温暖、和谐的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特殊家庭学生就一定会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晓梅.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2]李明福.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2008(2).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有效备课 下一篇:关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