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气囊、催产素引产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5 03:38:41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米索前列醇、气囊、催产素三种引产方法在足月妊娠中应用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我院90例足月单胎头位妊娠,无宫缩延期妊娠,BishoP评分≥5分的孕妇,将其随意分成A、B、C三组,分别应用米索前列醇、气囊、与催产素引产,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气囊组和催产素组(P

关键词:气囊 催产素 米索前列醇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00-02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已被众多产科工作者所肯定,气囊助产明显缩短产程是非药物性催产的有效方法[1],催产素引产是传统的引产方式,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将其随意分成A、B、C三组,对气囊、催产素、米索前列醇三种引产方法在足月妊娠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单胎头位初产妇90例,所有患者年龄在21~35岁,孕龄为40~42周,所有患者均有引产指征,排除各种引产禁忌证。宫颈BishoP评分,均≥5分。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A组为米索前列醇组,B组为气囊宫颈扩张组,C组为催产素组。三组孕妇引产指证、宫颈成熟度、孕周、孕次、年龄、体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将每片200 g 的米索前列醇50μg置阴道后穹窿,3h后无宫缩或宫缩虚弱,宫口开大≤ 2 cm 者再置一次,每天最大剂量小于0.2mg,给药1d后无规律宫缩,可再重复用药1次,直至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大>2 cm者停止置药。

B组:在宫颈BishoP评分≥6分时将无菌气囊置于宫颈管内,打开充气开关,充气后使压力表压达到3.0~4.0kPa,(宫口已开大2cm以上者,充气压力为1.0~3.0kPa)持续3~5 min后取出气囊,部分产妇可自然出现宫缩,对未出现宫缩的产妇可静点1%的催产素诱导宫缩充气,宫口开至6~8cm时进行人工破膜。

C组:5%葡萄糖液500 ml,加入2.5 U催产素摇匀后由小剂量开始静脉慢滴,开始时以8~10滴/分的速度输入,根据宫缩、胎心情况进行调整滴速,根据宫缩情况逐渐加量,最多不超过40滴/min,直至最佳的有效宫缩。

24h为1疗程。最大用药量不超过10iu。催产素最大浓度不能超过1%,增加浓度及滴速后仍无有效宫缩,不再增加滴速和浓度。对连续滴注3天未临产者,视为催产素引产失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X2PSS 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判定标准:引产后宫口开大≥2 cm,24h内正式临产,或24 h未临产,但宫颈BishoP评分增加≥2分者,视为引产有效;引产后24 h未临产,或宫颈BishoP评分增加<2分,或引产后24 h内临产,但宫颈扩张< 2 cm 者,都视为引产无效[2]。

A组引产有效25例,引产无效5例,有效率83.3%;B组引产有效21例,引产无效9例,有效率70.0%;C组引产有效29例,引产无效1例,有效率96.7%。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有效率明显高于气囊组和催产素组(P

3 讨论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已被众多产科工作者所肯定,此药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受体与内源性孕酮争结合受体,从而引起蜕膜、绒毛变性,阻止胚胎发育,同时使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促子宫颈软化和子宫收缩。

气囊助产明显缩短产程是非药物性催产的有效方法。气囊助产仪的主要作用是机械性地刺激子宫颈,提前模拟胎头作用于宫颈口,使子宫颈平滑肌纤维、弹力纤维及结缔组织被动拉长,同时引起垂体后叶反射性地增加内源性催产素及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促使宫颈软化、缩短及扩张,再加上胎头直接压迫宫颈,反射性促使宫缩加强。

催产素是产科用于引产及催产最常用的药物,催产素为多肽类激素,能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小剂量催产素能使子宫肌张力增加,收缩力增强,收缩频率增加,但仍保持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即模拟正常分娩的子宫收缩作用,致子宫颈扩张,胎先露下降而分娩[3]。

总之,使用催产素引产前,必须严格掌握好使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严格掌握好使用催产素的浓度及速度。足月妊娠引产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比气囊宫颈扩张和催产素更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范建辉,湛小卫,李小毛,等.79例阴道气囊助产仪临床应用的评价.中国医师杂志,2007,4(9):1004-1005

[2] 杨淑萍,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0,02(23):2

[3] 王燕霞.静脉滴注催产素的产程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5):122-123

上一篇:妊娠合并心脏病35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42例甲状腺腺瘤外科手术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