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育市场结构及其反垄断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5 01:55:24

职业体育市场结构及其反垄断问题研究

摘要: 针对我国职业体育市场的垄断态势,有必要将职业体育运动明确纳入反垄断法调整范围,明确职业体育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和豁免尺度,加快职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monopoly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sports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icitly incorporate professional sports to antitrust adjustment range, clea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exemption scale of professional sports antitrust and accelerate professional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关键词: 职业体育市场结构;反垄断法;研究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ports market structure;antitrust laws;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89-02

1 职业体育市场结构的概念与特征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它包括市场的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以及供给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意欲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市场结构的组成要素包括市场主体、市场格局和市场的集中度等方面。职业体育是指以某一运动项目为劳务性生产经营,围绕该项目的生产和开发而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商业化经营体系。按照市场结构的一般理论来分析,职业体育市场的市场结构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首先,职业体育市场的市场主体是职业俱乐部,以及在俱乐部基础上组建的具有垄断性质的职业体育联盟。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职业体育的参与者亦不例外,职业俱乐部是营利性的组织通过向市场提供竞赛产品而生存。但是职业体育的参与者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质,表现在首先它们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竞赛产品,而这种产品的生产需要职业体育俱乐部通过相互配合,共同生产。因此,具有垄断特性的职业体育联盟提供竞赛产品并维护俱乐部整体利益的组织形式。

其次,从职业体育市场的市场格局来看,为了向观众提供高水平的竞赛产品,保证比赛的精彩激烈,职业体育联盟除了要遵循市场的一般规则之外,还需要遵守特殊的体育规则。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需要竞争,但是又不能完全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局,它们之间需要协作起来进行团队生产。为维持维持职业体育市场团队生产的效率,需要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的资格条件、地域分布等作出严格要求,并通过进入和退出制度控制新球队的进入,维持各俱乐部之间竞争实力的相对平衡,使得每个俱乐部都有动力和机会来争取比赛的胜利,从而共同为市场提供竞赛产品。

最后,职业体育市场的集中度高,其本质是一个完全垄断性的市场。职业体育市场中,在职业体育俱乐部基础上建立的职业体育联盟是职业体育的有效组织形式,从一国国内的职业体育市场来看,职业体育联盟往往是职业体育市场中某一运动项目单一的产品供给者,几乎控制了相应运动项目的所有市场份额,表现出在单一赛事上的完全垄断特征。[1]随着职业体育联盟体育运作的日益成熟,职业体育市场垄断性特征日益显著,形成了垄断型的市场结构。而且职业体育市场的垄断是一种卖方垄断,即职业体育竞赛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只能是职业体育联盟或者项目协会,市场集中程度很高,几乎没有新的进入者,也不存在有效竞争。

2 我国职业体育市场结构现状及其垄断态势

我国职业体育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体育管理体制的转变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职业体育市场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起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足球项目为突破口,先行建立了职业体育的运作体制,作为一种市场活动,职业体育的发展也必然遵守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离不开竞争机制的作用,而垄断作为竞争的异化力量,在我国职业体育发展之初就显露出来。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职业体育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两种限制和排斥竞争的垄断形态,一是职业体育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性垄断,另一个则是由于管理体制而衍生的行政性垄断。但在现阶段,两种垄断的发展态势并不平衡,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所谓行政垄断,也称“政府垄断”或“政府授予垄断”, 是指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地区行政性市场垄断、行政强制交易、行政部门干涉企业经营行为、行政性公司滥用优势行为等。由于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相一致,职业体育体制也是在政府推动下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因此,我国职业体育市场的行政性垄断也是体育领域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体制特征。[2]表现为政府体育管理部门或带有行政属性的行业组织直接介入到职业体育市场中,通过供给的排它性控制职业体育市场的供给。最为典型的就是国家体育总局、其下属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以及具有行政依附性的公司,凭借其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对职业体育市场进行控制,它们既具有行政管理者的职权,对职业体育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又实际的参与到职业体育市场的开发中,和其他市场主体展开竞争。由于这些部门和组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普通市场主体所难以获得的市场资源和信息,导致了市场中其它企业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从职业体育市场长远的发展来看,随着职业体育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行政性垄断的影响和危害不断显现,需要尽快的予以法律规则。

相比于行政性垄断,由于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职业体育的运行机制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性垄断的危害和影响性较弱,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随着职业体育市场发展成熟,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体育领域的行政力量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功能趋于弱化,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诸多新的制约职业体育竞争机制内在功能有效释放的因素,职业体育中的经济性垄断态势初露端倪,并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经济性垄断在我国目前职业体育中的表现形态主要有:

①俱乐部之间的横向垄断协议行为。职业体育俱乐部是市场主体,其首要目的就是获取经济利益,而在俱乐部所有的支出项目中,运动员的工资占了绝大部分,运动员作为职业体育劳动的提供者,由于职业体育市场垄断型的市场结构,其职业选择面表现出专业性和单一化的特征,无法和俱乐部之间进行公平的、平等的谈判,各俱乐部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还通过不当的协议行为,限制运动员的最高工资,使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因为这种横向的垄断协议受到侵害。②俱乐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我国目前的体育市场中,由于俱乐部在由其组织和参与的体育比赛中拥有绝对的支配地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就随之产生,俱乐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主要表现有:搭售,即俱乐部利用了自己的垄断地位,在门票销售中强行搭售一些其他产品,利用垄断地位提高票价,违背市场定价机制随意提高票价,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俱乐部利用垄断地位联合起来,共同排斥一些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③俱乐部并购中的限制竞争行为。俱乐部作为职业体育的市场主体在竞争中也会发生兼并收购等情形,作为俱乐部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并购有利于提高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并购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垄断问题,会对职业体育市场的竞争平衡带来直接影响。这不仅直接损害了其他俱乐部的利益,也违反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

总之,上述的这些垄断行为在我国职业体育市场中已经大量存在,职业体育市场主体依靠市场优势地位或旨在谋求市场优势地位所实施的垄断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职业体育的健康发展,也违反了市场经济基本的竞争规则,如果不加以有效规则,将会颠覆职业体育的存在基础,损害体育比赛公平竞争的基本精神,因此,应该受到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法》的制裁。

3 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路

首先,完善反垄断法立法,明确将职业体育市场纳入我国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之中。由于我国反垄断法颁布时间较短,对于职业体育市场的垄断问题尚无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目前对于损害职业体育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首先考虑到的是体育行业的内部解决,排斥司法介入,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不利于职业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除了《体育法》,我国对于体育领域的违法行为没有其他有针对性的法律作为处理依据,特别是对于职业体育垄断行为的规范不明确。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单行立法或反垄断的司法解释,把职业体育运动纳入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明确规定反垄断法适用于职业体育市场,从而对职业体育市场中的各类反垄断行为予以有效规则,建立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

其次,明确我国职业体育运动反垄断法豁免的基本原则和豁免尺度。[3]职业体育市场由其特殊的市场结构所决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仅依靠单一的市场调节,并不能保证有效竞争,因此,对于职业体育市场的法律规制既要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又要考虑职业体育市场本身发展的特殊性,注重对新兴的职业体育市场的保护。从我国当前职业体育的发展水平来看,俱乐部整体的经济实力不足,职业体育联盟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职业联赛基本上是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行政运作模式,联赛规模处于急需发展壮大的阶段。因此,对于职业体育市场中的垄断行为不能武断的一律制裁,而应该遵循合理原则,实行有限豁免。借鉴欧美等职业体育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根据合理原则,赋予职业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职业体育联盟反垄断豁免资格,对于职业体育联赛的电视转播权转让、球员转会制度以及俱乐部分布、数量等基本制度予以有限豁免,以保证职业体育的运行。而对于职业体育领域的其他限制竞争,应按照反垄断法予以严格规制。在法律调整的过程中应把握适宜的法律尺度,侧重于对垄断结构的豁免。通过有限豁免,兼顾职业体育的特点,维持其有效竞争。

第三,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赋予消费者独立的权。职业体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收益均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观众,观众是职业体育竞赛产品的接受者和消费者,构成了职业体育市场中的买方,在职业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各类的垄断行为不仅侵害了职业体育市场其他市场竞争者的利益,而且任何垄断行为最终都会使观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赋予消费者在直接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享有司法救济的权利,可以通过向司法机关提讼,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得以维护。

最后,加快职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行政垄断的处罚力度。体制因素是造成我国当前职业体育市场行政垄断的根本原因,其根本性的解决有待于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职业体育运动各项目管理中心的改革。而在现阶段,对于职业体育市场中出现的人为的分割市场,取消或者扭曲市场的行政垄断行为则应该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增强对行政垄断的惩处力度,通过法律的实施对此类行为进行适当的遏制。

参考文献:

[1]杨年松.职业竞技体育经济分析与制度安排[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59.

[2]许永刚,王恒同.我国竞技体育垄断的态势及其行业特点[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5,25(4):4-8.

[3]魏鹏娟.职业体育反垄断豁免制度初探[J].体育学刊,2008,16(6):18-21.

上一篇:浅谈RTK测量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 下一篇:青川候家村硫铁矿高精度磁测与激电勘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