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环境下的一次初三作文审题立意教学实践

时间:2022-10-05 12:50:10

基于MOOC环境下的一次初三作文审题立意教学实践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以“开放”“在线”和“大规模”的特点,深受当下“碎片化”的生活空间中人际交流、信息分享、表达自我的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青睐,它引发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变革,以最少教师、通过在线形式、为大批学生授课的全新网络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同时也在难以完成个性化学习和评估教学效果方面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写作前的审题立意指导是作文的起始,准确理解命题意图、把握题目的限制条件、正确判断文题所规定的选材范围等直接决定了写作的成败。基于MOOC环境下的作文审题立意教学尝试是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准确审题、巧妙构思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一种全新探索。基于MOOC环境,以《准确审题,巧妙立意――以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例》为课题的这节课,按照“抛出问题――范例归因――方法指导――课堂演练――小结课堂――布置作业”的思路设计,教学目标突出、方法直观、操作性强、师生在线互动愉悦,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内容的表达

1. 精准切入,细化教学内容的选择

作文的审题立意既包括命题、半命题作文,还包括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传统课堂教学中强调的“一课一得”在MOOC课堂里同样重要。纵观近年广东中考作文的命题,2010 年《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2011年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2012年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2013年以“那儿,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2014年《__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我们可以发现都是命题或半命题,因此将本次MOOC作文教学的内容细化为“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例”谈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2. 重视支持性材料,优化目标的生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一大支柱,目标精准,就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MOOC教学面对大规模的学习者是有风险的,如何既精准把握学情又能引起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是MOOC有效教学的关键。有些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关涉到语言表达以及学习者对现场体验与互动的需求,授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信息,同时也有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更好掌握学习技能。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而确立的教学目标,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自由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满意度。

由于学习者不固定,学习起点不明确,学习时间又相对集中,为了避免给学习者带来过重的认知负担,需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视频、阅读材料、拓展资源以及配套的学习测试讨论话题等支持性材料。如这节课的课前活动即完成课前预习案:

(1)熟悉2010―2014年的广东省中考作文真题。

(2)熟悉《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大纲》作文评分标准。

(3)对本节课涉及到的命题作文题和半命题作文题进行初步审题和立意。

学习者在学习(1)与(2)两项支持材料的基础上,对(3)中本课涉及的两类作文题目进行尝试性的审题与立意。

A. 命题类: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这也是课堂》

《那一刻,我登上了新台阶》

B. 半命题类:

《______________改变了我》

《那儿,______________》

《珍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滋味》

《让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有时,我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者将尝试性的审题与立意通过留言评论的形式提交反馈。授课教师对学习者的反馈进行分析,找出共性的问题,并由问题生成MOOC课堂教学的目标。从学习者的课前学习反馈中,发现学习者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审题时无法抓住标题或导语中的中心词语和修饰性的词语,或忽略有隐含意义的词,导致审题和立意不准确,从而导致选材偏题或离题;半命题补题 “有误,不通顺;太实,无美感;太泛,无画面;太俗,不健康”,欠缺有效的思维引导。

于是,将“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例”谈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的MOOC教学目标确定为:能够抓住中心语、修辞语和隐义语准确审清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主题与立意;能够“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补充完成半命题的题目并准确立意。

3. 典型范例的对比,优化提问的生成

提问是课堂最重要的教学行为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考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言语表达的能力。在非面对面的师生MOOC课堂互动环境中,典型范例的对比能成为课堂有效提问的另外一种途径。如在本课谈及命题作文拟题的环节时,通过《那儿,见证了我们的友谊》与《那儿,有一块钱》及《珍藏有你的如歌岁月》与《珍藏幸福》进行比较评价,让学习者谈谈好的标题好在哪儿,为什么好;不好的标题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学习者在线讨论后基本达成一致见解:不好的拟题空泛、抽象;好的拟题能够化大为小,借助事物来寄托情感;能够化虚为实,给人物活动营造生动形象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与学习者一起拟写出若干值得借鉴的标题供学习者举一反三:《那儿,有外婆温暖的小窝》《一个温暖的拥抱,改变了我》《你的大拇指,改变了我》《珍藏那佝偻的背影》《珍藏你温馨的评语》《清香的百合是我致胜的魔杖》《身后的目光是我致胜的魔杖》……

学生明白了拟题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通过经典范例的对比引出拟题方法,使得方法指导生动而立体,使之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印象,是优化课堂生成的有效途径。

4. 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的设计,优化课后评价的生成

MOOC教学中的学习任务是一种生成式课程资源,学习任务设计的来源主要有两条路径:教师的设计和学习群体在互动中产生的学习任务,前者的设计发生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而后者在学习活动实施阶段进行设计。如这节课里,对作文评分标准的学习就属于准备阶段的学习任务,而在“让你来试试”环节中,让学生充当评卷老师的角色对两个作文题进行打分的这一学习任务则属于活动实施阶段;在“让你过把瘾”的环节中,教师设置了一个情境:假如你是语文老师,布置了两道半命题作文题,面对下面两组同学的拟题你会如何打分呢?请说说你的给分理由。

学习任务与活动的完成与否取决于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在网络课程中,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是保证课程资源处于动态生成状态的重要因素。MOOC课程中学习过程的诊断性评价可以包括同伴评、自我评和机器评三个方面。作文属于语言表达的范畴,从构思到表达到反馈效果,不可能在线上完成,且师生、生生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因而可以设计课后提交的环节,即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网络后台的评价。作业本身并不是为了为难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回顾、反思、思考、提取、应用所学内容,为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深度互动提供机会。MOOC课程资源的多维性、学习方式的复杂性及评价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重视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并以此优化课后评价的生成。

二、关注细节,完善MOOC教学行为

1. 讲稿要反复斟酌

讲稿既包括教学设计中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还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小结语。MOOC环境中教学者只是比较准确预测到了大概有多少学习者会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却过高估计了自己所讲内容的趣味性,这对教学者的课堂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语言的表达方式、用词及语句的准确性都不能太随意。过渡语和小结语及对学生的评价语应事先撰写好。

2. ppt的制作及演示环境

(1)ppt的画面及背景宜简洁、清晰、有条理;图片不可过多给人花哨之感,忌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文字不宜过多,否则易造成视觉上的压迫之感。

(2)善于使用数位笔,圈点勾画,现场感强,使得授课内容重、难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授课环境光线不可过暗,摄像头宜和授课老师上半身持平。

(4)授课教师衣着宜正式,颜色不可太杂,亮色为宜。

3. 肢体动作及语速要控制

MOOC授课是现场直播,自由度小、画面固定,不经意的动作或口头语、表情瑕疵也会影响视频的质量。此外,语速要保持一定的节奏,不能过多停顿也不可过快。

上一篇:为了师生共同发展:师觉成功,生觉幸福 下一篇:火鸡产蛋期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