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体育学院开设冰雪健身课程的研究

时间:2022-10-04 11:54:27

哈尔滨体育学院开设冰雪健身课程的研究

摘要:以课程论研究为指导思想,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师、管理人员和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体育课程的开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推行冰雪健身课程的可行性,旨在把冰雪健身课程列入到冬季体育教学的选修课及哈尔滨体育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期为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创新研究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健身;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23—04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作为一种国家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体育课程学习的目标与建议,给院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也给体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而保证院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校的具体课程实施纲要与计划。冰雪健身课程是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原型进行延展性、提升性的再开发,形成一种保持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内在“共性”、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本校教育资源、融汇本校学生之“个性”的课程形式。哈尔滨体育学院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育人为根本,本着“准确定位、特色办学、培养国际化冰雪人才”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优质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思路,现已成为了冰雪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地处冬季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多彩的冰雪文化,具有开设冰雪活动的天然优势和广泛的大众基础,探究冰雪课程的开发,是新世纪的课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更加尊重生命,重视健康,保护环境,提升体育文化素质和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体育系、运动系、休闲与社会体育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阅搜集与冬季体育课程、冰雪运动和体育课程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160余篇并进行分类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关于开设冰雪健身课程的相关问题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探究冬季课程设置现状以及冰雪健身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为开设冰雪健身课程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3 问卷调查法 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情况下,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并结合本研究目的和内容,向教师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为100%;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96份,有效率为99%。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就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体育课程开设现状

哈尔滨体育学院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漫长,冰雪期长达5个月,这为开展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冬季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专业性体育院校,为打造“冰雪特色”逐年完善办学条件,拥有的大学生滑冰馆、高山滑雪场和冰雪教学训练基地是全国体育院校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冰雪项目教学基地,为冰雪教学开发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资源条件。

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版教学计划中冬季室外体育课程主要开设了速度滑冰、滑雪和冰壶等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见表1)。开设冰雪健身课程是对现有冰雪课程的补充与完善,使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与现代新兴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实现冰雪课程结构的重构,学院立足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冰雪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

教师是完成教学训练工作的核心力量,从事冰雪教学的教师队伍也随着学院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调查显示他们既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又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教师的年龄分布基本集中在35—55岁之间,目前年龄结构有利于冰雪健身课程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开展。学历和职称结构也较为合理,本科及本科以上占96.9%,高级职称占46.9%,完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及专业素质,能够保证冰雪健身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此可见,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创新者和研究者,现有的师资队伍能够满足开发冰雪健身课程的需求。

2.3 对冰雪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情况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内容,达成既定的教学效果。作为专业性体育院校,冬季体育课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冰雪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冰雪健身课程教学过程顺利实施,也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的达成,需要对课程目标高标准的把握(见表2)。

被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对冰雪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是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能力。分析结果符合学校体育的总体教学目标。因此,师生作为学校体育的主导者和主体者,只有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领悟,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2.4 冰雪健身课程内容的选择

体育课程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实施的媒介。没有内容的课程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有其形而无其实,冰雪健身课程作为新兴的一种体育课程,按体育知识与技术类将冰雪健身课程分为冰雪健身走、冰地保龄球、雪地健身操、雪地足球等,其内容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特点,调查发现教师对冰雪健身课程的内容选择更倾向于选择参与性、技能性强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学生对内容选择倾向于技能性强的、健身与实用性的和简单易学且有娱乐性的内容。切实可行的内容设计是冰雪健身课程开发的核心,因此,冰雪健身课程应选择集技能性、健身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等特点于一体的教学内容(见表3、4)。

2.5 冰雪健身课程组织形式的选择

《高等院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和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根据这一精神,冰雪健身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其组织形式选择依次是:一、随机分组;二、友伴型分组;三、合作型分组;四、帮教型分组。

2.6 冰雪健身课程的教学评价选择

正确的教学评价首先制定出科学的、全面的、可行的评价标准,其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最后强调建立多元的评价制度。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冰雪健身课程的教学评价应重视评价过程的激励和改进机制,表明已突破了传统的以单一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更有尊严、更有自信,见证所有学生的成功体验。由此可见,只有评价内容、方法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在冰雪健身课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3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健身课程开设的对策研究

3.1 丰富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

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明确提出学校应“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结合冰雪运动特点,冰雪健身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具备实用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能较快地熟练地掌握冰雪健身的技能与技巧。课程内容的设计充分注意到发展学生的爱好、符合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喜欢鉴赏冰雪运动的同时更喜欢参与冰雪健身,以实现冬季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2 优化课程设置结构,激发学习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教师就要努力把课安排得情趣横生,关键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注重研究和探索课程结构,如冰雪健身跑课程结构就是在冰雪上设计跑的技能重构,动作的要素、顺序和节奏等的合理设计与优化组合,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3.3 设计体育教学方法,实现冰雪健身课程整体优化

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更新设计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冰雪健身课程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应注重有效性和多样化。在运用讲解法、示范法、启发法、分解练习法、游戏法等常用方法的同时,强调“教学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优选适时加入自主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群体合作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对冰雪健身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制定完善的冰雪健身课程方案

冰雪健身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还包括多种运动的技术技巧。因此,要想将冰雪健身课程方案设计好,对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尚无专业的冰雪健身课程教师,学院领导应着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制定在职培训的相关政策,教师只有通过专业的培训,参与课程选择、改编、整合和新编的过程,探索和研究冰雪健身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这一过程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的历程,也是促进教师不断地拓展冰雪健身知识技能的广度、宽度和深度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5 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冰雪健身课程开设主要强调课程的特色、课程的创新、课程的适应性,力求形成具有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特点的冬季体育课程,从而吸引学生热衷于冬季体育健身,在任何时段都能自觉自愿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习惯,转变以往冬季体育教学活动的意识,避免“猫冬”现象,更新健康理念,超出学生时代的时间界限和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终身意义。

4 结论

(1)课程多样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打破传统的学校体育项目,引进新的体育项目,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是现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哈尔滨体育学院应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为培养创新性的体育人才提供平台。

(2)冰雪健身课程是集健身、教育、文化和娱乐于一体的创新课程,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塑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具有很大的作用。

(3)开设冰雪健身课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体育面向终身化、人文化、健身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能促进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有机的结合,推进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加体育人口,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EB/OL].http://ty.whpu.edu.en/4.h.2007—09—30.

[2]梁敬清,袁顶国.反思教师课程开发权的实现形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9(2):54-56.

[3]肖焕禹.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及21世纪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7—11.

[4]薛红,常红霞.冬季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冰雪运动,2012(1):65—68.

[5]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97.

上一篇:竞技体育双核关系的探讨 下一篇: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美感的培养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