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尔夫教学中践行全人教育思想的探讨

时间:2022-08-14 03:36:19

高校高尔夫教学中践行全人教育思想的探讨

摘要:高尔夫课程就全国的高校而言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目前仍属新兴的课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高尔夫教学不仅仅应是系统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还应关注该运动项目中人文内容讲授;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训练,更应关注其从中所得到的体验,使学生同时在意志力、抗压力等体育精神品质方面也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自我认识,完善自我人格,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人”。本文在全人教育的理论基础下,探讨高尔夫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和教学评估,以此对该课程如何践行全人教育理念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全人教育;高尔夫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05—05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不断力求改革创新,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思潮、改革方式等不断推陈出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尤其受到关注。凡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尤其在高校这样海纳百川的教育平台更是受到非常大的推崇,比如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全人教育等。体育教学在这种教育革新的大潮下也在不断地追求卓越。其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身体素质、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及人格塑造近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高校的高尔夫课程在开设之时就已经注意到,高尔夫运动不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它还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与其他体育项目在教学推广方面的本质区别。只有深入地了解了高尔夫的历史文化、礼仪文化、竞技文化等,并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在进行高尔夫运动时以一个“高尔夫人”的姿态展现其应有的教养。以此观之,高尔夫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与全人教育的理念是非常契合的。

1 全人教育理念

1.1 全人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比较

传统上人们比较倾向于“教育”是一种有特定培养目标的计划与过程,目的是透过学校系统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个体,并且在进入社会后,也能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断学习,进而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但传统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弊端也是非常突出的:过多的以说教的方式授课和强调应试能力,缺乏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传统教育还受到市场化商业化的影响,尤其在高校,教育目标定位过多地偏向于为行业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因此过分强调学生的专业化、技能化,失去了人性化培养。

字面上“全人教育”是由“全人”与“教育”两个词组成的复合概念。“全人”的英文是“HolisticPerson”,其中“holistic”是源自希腊文的“holo”一词,意思是“一个个体的各部分的总和并不等于整体”;延伸的意思是把可以看得见的部分联合起来,再加上一些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部分,将其合并整合。于是“holistic”提出,“某一整体的事物,会比只将该整体的各个部分加在一起而更大或更多的原则”这一观点。当以此延伸对人的认识时,必须将其当成一个大于其各个“部分的总和”的整体来看待,如此才能深刻认识“人”的真正底蕴。由此可知“全人教育”的哲学起初就在于培养“整体、健全的人”。

相比传统教育,就教育目的而言,“全人教育”把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简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身体、智力、情绪、人格都全面发展的“全人”。

1.2 西方观点概述

(1)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全人教育思想首先将对人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核心内容就是“全人”的培养。

(2)全人教育寻求人类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真正意义。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偏重实用知识,忽视文学、艺术等人文课程的学习,甚至将很多人文课程视为无用,学校充斥了急功近利的气氛,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缺少对世界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缺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思考,只是一味地成为物质生产的工具,而学校就成为制造这些工具的“工厂”。人是一个整体,知识教育虽然重要,也仅是人的一部分,除了知识教育以外,还有许多其他部分不容偏废。

(3)全人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主张在学校教育中更多地透人文精神。隆·米勒的学说就直接提出,全人教育是用人文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的方法来达到全人发展的目标。

(4)全人教育鼓励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全人教育强调科际间的整合学习,并清楚没有任何一种科目、议题或因素可单独解决当今世界发展的相关课题。只有透过学科之间的互动、影响和渗透,超越学科间的各种限制,才能开拓新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问题视野,真正将世界还原为一个整体。

1.3 米勒主张的全人教育理念

美国教育学者米勒(R.Miler)是当代“全人教育”思想的首要主张者。米勒的“全人”理念,本质上是强调“灵性”(spiritual)重于“物质性”(materi-al)的,主张通过教育启发人之灵性的成长,以此培养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特质,这些能力与特质包括:爱、希望、勇气、正直、创造力、想象力、爱心、好奇心、自尊心、荣誉感乃至自我实现的期待。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专门能力的传授同时也是全人教育的媒介。米勒提出两大观点供教师参考:(1)全人教育是要理性认知领域与情感认知领域经过整合后,形成平衡的学习经验,提供给受教育者去发展自我。(2)全人教育的基础在于“信任”,信任人类的发展经由整合后的教育方式与内容,引导人向善,并不断健全自我。由此可见,米勒对“全人教育”所抱负的理想是:除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外,教育者应更重视学生个体的感性层面的培养、灵性启迪与发挥;强调学生个人的内在特质、外在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的整合,反对机械化、强制化、物质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1.4 全人教育理念的主旨

教育在于激发学生个体的发展潜能,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而全人教育总体而言,是包含身体、情绪、智力与精神层面的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中过多关注学生智力发展的层面,并且以培养学生学会认识自我,乐观积极,学会主动学习为宗旨,最终向社会输送智力与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

全人教育的主旨认为教育对象的这个“人”是个由身体、心理、理性知识、灵性等整合而存在的。因此,教育的过程应是对人的这些方方面面进行启迪、培养而不能偏颇某一面。即全人教育主张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启蒙、知识教养,更重要的是要顾及其心灵的健康成长,帮助其正确的认识自我。总之,全人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是一种符合人性光辉,符合人性需求的教育哲学观。

2 高尔夫教学中践行全人教育理念的探索

2.1 设定高尔夫课程的全人教学目标

通过高尔夫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尔夫运动的历史文化、礼仪文化、竞技文化和基本规则,同时通过技能学习掌握一定的高尔夫运动和练习方法,以此让学生体验高尔夫运动的魅力和倡导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诚信自律、耐心坚韧、为他人着想、相互尊重等高尔夫运动精髓,并对其人格产生长远的影响,帮助其全面发展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全人”。

由于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个性比较鲜明,学习和接受能力比较强,对新鲜事物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同时他们个体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高尔夫课程中常常就出现初学者和非初学者同时上课的情况,这使得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分层次设定,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分析其是否准备好掌握新的内容,以此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懂层次学生的要求。这样一方面使得教学比较活动生动,增加学生的相互探讨与相互帮助,还可以帮助本课程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比如对于初学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设定鼓励其将球击扎实,距离要求稍短的目标,让其尽量在课程时间内掌握挥杆击球的基本技能;对于初学而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来说,可以设定鼓励其多思考多练动作,然后多学习高尔夫知识的目标,让学生就算动作未能非常规范,但仍能为本课程做出贡献而有所提高;对于高尔夫技能相对高水平的学生,对其设定的目标就应该是对距离和误差都有相对要求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很好的提高。

2.2 选取多元的高尔夫教学内容

2.2.1 选取教学内容的时要注意的问题

(1)要避免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化。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而且与中小学雷同,大都是简单单个技术的累加式教材组成,教材的设计思考与中小学无本质区别。内容比较陈旧,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再加上组织方法不新颖,没有创意,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夏志琴,2012)。而高尔夫运动仅仅练习挥杆的几个分解技术动作对学生来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

(2)要避免教学中过于竞技化的内容。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沿用竞技运动教材体系,采用培养运动员的教学训练模式上课,由于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对学生完成动作质量标准过高,被相当大一部分同学视为“负担”,从而使他们对体育失去兴趣,这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相“背离”。因为以竞技化为主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它忽视了健身体育和体育文化的教学,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只注重效果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导致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都只注重运动成绩,缺乏怎么样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习惯,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这种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了高校体育课教学,使高校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宽松、和谐、愉快的本色,导致学生害怕和厌倦体育课,严重地制约了教师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

(3)避免过于“重体轻文”。高尔夫运动的人文价值非常高,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就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本身而言,强调挥杆打球的技能学习是以往教学的一贯做法。同时,高尔夫是一项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的运动,所谓“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在高尔夫运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于大部分初学而身体灵活性一般的学生而言更是容易产生挫败感而降低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单一地教授打球技能对于高尔夫运动整体来说也是非常片面的,学生若缺乏了对高尔夫文化的认识,不仅无法体会高尔夫的精髓,还有可能日后在某高尔夫运动场合发生与之文化冲突的行为。在高尔夫教学过程中,应安排高尔夫运动文化知识的讲授课时,在挥杆打球的讲授过程中,也应该穿插加入高尔夫礼仪和规则的讲授。因此,鉴于高尔夫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教学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

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还可以在课后通过现代网络的媒介,比如创建网络学习空间、创建讨论群等方式,经常性地与学生探讨高尔夫的相关知识,或通过小组作业展示等形式,加深学生印象和提高学习热情。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2.2.2 选取高尔夫教学内容 高尔夫教学不单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是向学生传播西方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此达到在帮助学生通过技能习得和文化浸润来加强体育锻炼并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教学目的。因此,其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和技能两大部分:

(1)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包括: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现状;高尔夫运动的基本礼仪;高尔夫运动的文化特征;高尔夫精神;高尔夫球场和球具的基本知识;高尔夫运动的挥杆原理;高尔夫球的飞行法则;高尔夫运动的基本规则;世界主要高尔夫赛事的介绍。

(2)技能部分的教学内容。包括:高尔夫球杆的握杆方法、基本站位、瞄球方法;全挥杆的基本技术要领;推杆技术;切滚球和劈起球技术;木杆和铁杆技术;沙坑球技术;不同球位的控制球技术。

2.3 采用与全人教育相契合的教学方法

2.3.1 选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须充分体现了明确协作启发引导教学的精神和高校体育类教学的特点,符合我国高校体育类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必须专心听讲,并充当“教者”和“学者”的角色,促使学生必须要有所收获才能参与到课程中来。同时,学生必须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形成自我的想法和观点。这需要与全人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参与相契合。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并解决问题的习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须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达标、理论知识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课程当中,要求学生对于学习到的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必须要运用到实处,并以此检验学习的成果,促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通过与同伴探讨或询问老师,有效即时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沟通的能力。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实际上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下学习。当两人搭档学习时,促使其对技术要领进行相互探讨,并培养其对遇到的矛盾问题的表达能力,使小组成员在沟通过程中不仅仅增长学习成果,而且增进彼此的感情。这也是全人教育理念所倡导的。

2.3.2 全人教育高尔夫教学方法——美国互惠式教学法美国体育教育家穆斯卡.莫斯顿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体育教学》一书中,提出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过渡的体育教学模式。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是莫斯顿体育教学模式谱系中提到的8个模式中的第3种。它的基本思想是:在体育教学的技术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互助互利的两人小组,以便于这两人在体育课的技术学习和练习中能互相帮助,相互提供反馈信息,使技术技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互惠分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中心的转移,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种模式为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相互观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供了可能。目前,在体育运动教学中大多术科教学还没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甚至有些教师仍沿用“喂养式”教学,这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3.3 全人教育高尔夫教学中互惠式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两个人,相互作为搭档。分组前,教师要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学生明确任务,讲解、示范正确清楚,集体练习一段时间,以更好地体会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然后,将学生进行两两分组练习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相互间频繁的信息交流,积极主动的观察分析同伴练习,并把解决问题的信息及时地回输给同伴,使之得到针对性的矫正信息。小组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交往,达到为了达到同一目标、相互鼓励、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共同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是分组的两名同学要互相观察,分析讨论技术动作的要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

(2)在练习过程中小组中每个人分别担当观察者和练习者的角色,并不断交换角色。观察者的任务是对练习者的技术动作与自己意象中老师的示范动作及讲解要领进行对照,然后对练习者的动作进行评价,为练习者提供反馈信息,以改进练习者的姿态动作。

(3)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对有争议的错误动作及时予以纠正,保证课堂秩序的顺利进行。在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既提高了全班的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4 全人教育高尔夫教学中互惠式教学法的特点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营造积极、融洽、合作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精神,这也正符合我国高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革的需要。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课堂教学实施合理有效的控制而又适度放松,从具体实际出发,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具有更大自主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4 运用过程性评价体系检验“全人”的教学成果

过程性评价是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的性质和功能的认识逐步加深而提出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教育家批评以往的评价只是注重学习的量的方面而忽视了学习的质的方面,要求从质的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到了80年代以后,人们更进一步认为学习的质量不仅反映在学习的效果上,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投入学习时的动机和他所采取的策略及获得的效果是三位一体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学习的效果,还应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方式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和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式,都是一种动态的表现,采用终结性的或传统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方式都很难加以测量和评价,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了解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资料并加以评价。换句话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评价,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融合。这种倾向于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基础。

2.4.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信心,即时改错纠偏,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

过程性评价非常关注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是以何种态度何种程度完成的既定任务,并不是刻板的用死标准去衡量全部的学生,这样判断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学习质量,是符合人的多元发展需要的。而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过程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表现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可以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变现,从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过程性评价与教学时相互交融的,教师与学生长时间的互动,学生能够及时地讨论问题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及时地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2.4.2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始终 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进行时不间断地以灵活的教学和学习指标在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仅有利于课程评价的开展,对学生以类似梯度上升式的不断提高自我的指标,持续地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最后,让学生懂得逐步的过程评价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促成终身学习的重要一环。

3 结语

全人教育理念目前来说还是比较新的教育理念,就全国而言,实践全人教育理念的高校并不多,能够借鉴的经验也不多。因此,该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及时自我提升,深入学习了解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并研究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法。所以,建议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交叉学科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尔夫课程本身内涵非常丰富,该运动所倡导的精神品质与全人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因此建议高尔夫教师可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技能以外的教学投入,使学生不仅仅掌握基本的挥杆击球技巧,还能够真正融入到高尔夫文化氛围中去,将人生与高尔夫所倡导的精神品质相结合,引导学生迈向真正的“全人”。

参考文献:

[1]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9):48—51.

[2]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2—106.

[3]王琨,张德智.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运用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教学实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92—95.

[4]任亚琼.我国小学人格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山东: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华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刍议[J].湘潭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194—195.

[6]李迎春.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报,2009,26(6):755—757.

[7]刘毅伟.高校体育改革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2):149—151.

[8]林治平.全人理念与现代化(1998版)[M]台湾:宇宙光出版社,1998:93—99.

[9]林耀堂.全人教育的教育哲学基础:兼论批判理论的教育哲学观[J].哲学杂志,2001(35):32—52.

[10]吕碧琴.运动员全人教育的理念与作法[J].运动教练科学,2006(6).

[11]马贤斌.高尔夫在中国——浅析现阶段中国高尔夫教育的优劣势[J].科技信息,2011:287—288.

[12]刘景.西方博雅教育浅析[J].考试周刊,2010(42):24—25.

[13]武奋胜,卫宇.基于博雅教育理念下对高校体育实践的探讨[J].搏击体育论坛,2010,2(5):11—13.

[14]刘玉华.以全人教育观来看大学生压力源及压力因应之模式[J].实践通识论丛,2004(2):62—82.

[15]潘正德,潘惠铭.教育理念落实之研究-以中原大学全人教育为例[J].中原大学学报,2005,33(2):237—251.

[16]王鹏飞.从中国高尔夫运动的现状谈我国高校高尔夫教育的前景[J].考试周刊,2009(41):137—139.

上一篇:哈尔滨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下一篇:竞技体育双核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