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10-04 11:50:11

学校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及对策探析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教育的蓬勃发展,教学改革、学科教学和IT整合亟须各种教育资源环境,在新课标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更需要各类教育资源的支持。所以,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投入仍是制约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政府投入总量不足;其次,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过去几年,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硬件投入占到绝对比重的80%以上,而软件资源投入相对较少。

(2)满足实际需要的、优质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存在着结构性短缺。现有资源在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也是学校和教师呼声最高的问题。此外,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适合信息技术环境特点、适应德育教育素质教育需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可以说,中小学目前拥有的资源,既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3)有效资源内容匮乏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内容建设模式。目前资源内容建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厂家批量提供或由学科教师开发。完全由厂家提供的资源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大部分是一些旧教材、网上图片、声音等文件的堆积,对教学缺乏支持,从而使得可用性比较差;由教师制作的资源虽然能满足个别教师的应用需求,但难以规模化,而且这些资源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就难以共享。其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激励政策、信息服务和应用支持等。

二、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解决对策

(1)资源的建设方向应由面向教师“以教为主”的助教型资源向面向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型资源过渡。过去资源建设比较注重教师的传授型教学。目的在于帮助突破重点难点,以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新课标理念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学习,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都需要有大量优质的“学习型”资源的支持。

(2)资源建设的内容应由传统的教学资源库向基于知识点管理的积件库过渡。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模式是先有教材,然后去开发相应的资源库,如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案例库、文章资料库等。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3级课程管理,地方具有较宽松的教材选择、开发和使用权利,造成了各地区和学校每年所用的教材版本都不相同,传统的资源库已不能适应新课改教材的多样性。需从基本知识结构库中抽取适合自己要求的知识点和知识块来组建,从而比较快速地构造出有地方特色的电子教材资源库,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3)资源的结构应从离散的素材型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资源单元过渡。以前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尽量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需要,内容以与教材配套的图片、视音频、动画、课件、试题、案例等多媒体素材为主,通常只与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相关,资源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主题资源单元的建设思路,主要是以主体教育理论为基础,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作为中心,来组织学生活动需要的工具、软件和各类网络资源。它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资源,如各种教育特色主题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件、网络课程等。由于主题资源单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因而更具有生命活力。

(4)资源的形态应从静态的技术型资源向动态的智慧型资源过渡。技术型资源是指用多媒体开发工具或应用软件等经过数字技术处理而制作的课件、视音频、动画、网页、网站等资源,大多是静态的显性资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新型的教育资源建设不仅要着眼于“物”的静态的“库”的建设,更要发展到着眼于“人”的动态资源“流”的建设。因为互联网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互联”、人的智慧的“互联”,“人”是一种最宝贵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将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核心。

(5)资源的管理应从较单一功能的“信息管理”向智能化“知识管理”过渡。面对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如何准确、有效、迅速地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和富有个性化特点地加工、处理、组织、创造、挖掘隐藏在信息背后的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教育资源的“信息管理”的内涵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学习者渴望借助于某种技术能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进而上升为智慧。“知识管理”的建设理念将使教育资源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管理手段,使知识的获得、储存、应用、流通、传播更合理化,更优化:使知识更充分地发挥创造价值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学习者可以借助知识管理平台实现基于数据库的网络化知识共享、搜索、交流和管理,在海量信息中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实现自主和协作学习,进行知识发现、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

上一篇:创设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活力 下一篇:教学情境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