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治理与环境影响

时间:2022-10-04 11:01:11

城市河道治理与环境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保护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由于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会对我国对城市河道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我国的水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治理,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和综合法。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对于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河道治理中,由于受到对生态河道认识偏差的制约,就使得生态河道的治理离预期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就城市河道治理与环境影响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 A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环境影响

随着时代的逐渐向前发展,人们对周围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发展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门话题,以至于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而河道治理得如何关系到百姓生存环境质量的好坏,是环境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城市河道的治理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风貌,而且有利于改善城市水系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城市的河道整治是一项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园林学及美学等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型的城市河道,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把河道两岸建设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和市民的休闲胜地,让城市河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我就关于城市河道整理与环境影响的问题做一具体分析与研究。

一、国内城市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河道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河流湖泊受到严重的污染,平均每年的损失就达到了三百七十亿人民币。造成这一结果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生活用水中的有机污染,其中化学需氧量与氨氮的污染最重,使河道出现了发臭、黑、脏以及堵塞的现象,这就急需全国人民以及政府重视河道污染的治理问题,而目前,我国国内城市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河道护岸结构单一

由于河道的自然特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渠道化,而以前的河道护岸工程主要是考虑到水土保持、河道冲刷等内容,因此一般的护岸结构的结构形式有干砌块石护岸、浆砌石护岸、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混凝土护岸、浆砌石护岸、钢筋格子笼护岸、打木桩护岸、格宾网护岸等,但是这些护岸的结构形式都比较单一,都不利于各种微生物、植物等的生长,也不符合现代化的生态要求,与此同时,水流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等方面还都比较欠缺。

2、河道淤积严重

河道的淤积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其常常会对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河道淤积的现象还是相当之严重。而且还会形成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淤积等问题。

3、河网水面面积逐渐减少

目前,由于修路、修建房屋、农民侵占河滩地等多种活动的影响,大部分城市的河网被任意占用,许多建筑物和垃圾逐渐流入河道,造成河道变窄、水面面积减少,而且也减少了河网的容量,对河道正常作用的发挥带来重大的影响。

现在,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都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河道形态比较单一,片面强调了防洪功能,从而对流动的生态链造成破坏,淡化了河道的生态功能的发挥,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此外,防洪能力的不足,水质污染的严重等,都是河道工程治理过程中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二、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

为了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实现河道的生态治理,必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保证协调性。在进行生态修复时,要注重整体风貌的协调发展,注意河道与周边环境发展的特点。

2、要以自然修复为主。即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是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3、要保证河道的修复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尽可能地对河道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进行统一的统筹安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化治理的目标。

4、综合性原则。即在进行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时,要首先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例如:饮水、防洪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在考虑其他生态功能的完善。

三、城市河道治理的方法

1、物理方法

物理修复技术是机器去藻饮水冲刷、合理调水、疏通挖掘河底淤泥等。顾名思义即是把污染源从河道中清走,这样就可以降低河道底部污泥对水流的污染,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质量。而调水就是利用各种设备的合理控制将河流上游较好的水质以及周围的净水引入到污染严重的河流地段,这样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不能长久使用,因为该方法不能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只能在一时起到作用。

2、化学方法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采用各种的化学药剂,例如添加盐铁能使磷迅速沉淀、添加石灰可以达到去氮的效果、添加化学药剂可以达到去藻的效果。经过仔细研究与分析,以上所述的方法是用在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化学需氧量、总磷指标里能达到的最好效果,对于重金属也能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容易导致再次污染。

3、生态-生物方法

生态-生物方法主要有生物膜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河道曝气复氧法、生物修复法等多种方法。

四、城市河道治理新工艺

水域污染的处理技术在经过人们的分析与研究之后,浮现出来各种类型的新型工艺与技术,不管是哪一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以组合的工艺为目标。这就是将多种优点柔和之后并且经过一些列改良后形成的新型工艺技术。

1、悬浮填料移动床

悬浮填料移动床是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与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相结合的一种工艺,是以比重接近于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动载体,并且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而处于流化状态。这种工艺水力停留的时间比较短,BOD5和COD去除效率较高,而且还具有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

2、生物悬浮床技术

该技术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是按照自然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这种技术尚且处于试验阶段,它经常被用于河湖水体修复中效果比较明显。

3、曝气生态净化系统

这种系统使用高效的方法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质,也是曝气的生物塘与人工结合培育出来的污水自身净化的技术,即将水域中的生物作为主体,再加上一定量的曝气完善人工生态的处理系统,这也是提高水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将人工与自然融合的一种新型工艺。

结语

在对城市河道的治理与研究中,许多人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因此也会作出许多不同的定义。有的认为,生态河道治理,说到底是人对河道的治理,让河道按照人的愿望流淌就是源于原生态高于原生态的生态河道治理,也有的认为,恢复河道原生态的治理就是生态河道治理。而在这两种认识中,前者忽略了河道的自然生成和演变的必然规律,后者忽略了人类发展对河道的必然影响。所以我们应当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这一问题,并且从源头出发,根治这一问题,充分认识河道的开放性与动态性,完全遵照河道生态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的自然演变规律。坚持人与河道、城市与河以及一切与河道相关的事物与河道的和谐共存。为我国的河道治理事业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隋斌.城市河道坝体修建对河道水流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

[2]丁砚强.基于河道综合治理的滨河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上一篇: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设计施工中问题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测绘技术在工程定位和基础施工阶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