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4 10:26:24

解决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1

摘要当前中小学场地根本无法进行扩建,场地器材的不足成了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我们只能立足本校实际,要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充分利用已有的场地资源,因地制宜、因材设计,来解决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就如何解决学校场地器材不足难题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场地器材策略

当前,中小学场地器材不足的难题,已直接成为制约我国体育教学开展的瓶颈,但体育教师不能以此为借口推卸责任,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设施普遍存在不足与缺乏的状况下,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智慧,向内拓展空间,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灵活应变地实施有效教学。

一、场地方面

(一)要错时安排体育课表

为真正发挥小场地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把一节课操场上所能容纳的学生极限在学期初上报给排课表的老师。让学校在安排课程表时就需要优先安排体育课,视班级的多少从上午第一节或第二节开始安排体育课,要改变体育课只安排在下午的弊端,尽可能避免多个班级在操场上拥挤上课的现象。

(二)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

在编排课表时不但要尽量平均每课时的班级数,还要考虑高中低各水平段的合理搭配,在课前先交流自己要上课的内容和需要的场地器材,如遇“撞车”时,教师之间要相互谦让,及时的调整课时计划。如: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如果两位体育老师都需要上篮球课,也可以让一位教师将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时,另一位老师在课的后半时进行。

(三)要合理开发场地边角地带

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已有的场地资源,向内拓展空间,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要合理规划每一块边角地带,并使活动场地充分向空间延伸。可以制作爬杆、爬绳、平梯、肋木、单杠等,用汽车轮胎等做成浮桥、独木桥、梅花桩等,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设施的安全性能,承重部分一定要坚固,浮桥、独木桥、梅花桩等尽量采用有弹性的材料。

(四)要精心设计场地

将场地分功能,细心研究操场的规划设计;上课定位置,课前划好每个教学区域,场地上要有明显的界线,最好要用固定醒目的标志,如插些小红旗,放些标志竿等。对于按常规开展有困难的部分项目,要对场地进行认真的规划来满足开展有困难的项目,如进行长跑教学时,可以设计成校园的自然地形跑。

(五)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场地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的树木、墙壁、楼梯进行教学。如利用围墙边的一排树木进行蛇行跑练习,可以在树上系上牛皮筋可以进行各种跳的练习和牛皮筋游戏,也可以在树上悬挂一些球体或直接对树叶进行跳起摸高练习;利用墙壁进行投掷教学,也可以用墙壁进行足球的射门练习比赛;也可以利用楼梯进行压腿及跳台阶的教学等等。

二、器材方面

(一)要提高废旧器材的利用率

体育器材属于损耗品,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就老化或损坏而不能使用,若配备不及时,就会造成了体育器材的短缺。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多动脑筋,将废旧的体育器材利用起来,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来应对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难题。首先,要积极修复。体育教师面对破损的体育器材,不能丢弃,要积极做好修理、修补,只要教师勤动手,就能使其重复利用起来,来应对体育器材的短缺现象。如羽毛球拍断了线,可用新网线重新穿接使用;踏跳板断裂或脱落,可以用木板替换,用铁钉固定;对于破损的体操垫外套,可缝补或制作一个全新外套。其次,要创新改造。面对破损的体育器材,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废弃体育器材进行创意、修改、加工,转换思维,就可以变为另一种体育器材。如废弃标枪可以制成接力棒、体操棒、“竹竿舞”的竹竿;利用废旧足球、排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最后,要整合利用。废旧的体育器材如果把它们重新合理地组合一下,或者和其他的物品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重新发挥废弃器材的作用,还可以创造出很多新游戏,甚至新运动。如将废弃的光板乒乓板和毽子结合,让学生以羽毛球的形式来玩这两件东西,就成了“飞毽”运动;废旧的足球用刀割开一个口,装满棉絮或破布,然后把割开的足球口用线缝好,就成为一个“软式足球”。

(二)合理有效地自制器材

体育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根据废旧器材的特性,对它们进行“量材录用”,灵活的进行加工、改造,让它们在我们的课堂上继续发挥它们的“余热”。如用旧报纸制作“接力棒”,用饮料瓶装上适量的沙子或锯末用做各种标志物、保龄瓶、小哑铃等。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器材进行加工、改造,有效的“一物多用”使手边的器材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如栏架可以来跨栏,也可以用来作“门”来进行各种的投掷、射门等的活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小体操垫平放、竖放、“人”字型放可以用来做各种的跳跃活动。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的操场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周边的空地、建筑物、大树等开发所需的体育器材,使学生安全、适宜的进行体育活动。如在操场上的树木上或学校建筑物的墙壁上,安装用废旧的铁丝制作的篮圈,使学生在树阴下也能练习篮球技术;也可以利用操场上大树的间隙系上绳网做“足球门”等。

(三)要对场地器材进行创新设计

为了使场地、器材的使用和摆放上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我们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通过体育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解决场地小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课前精心布置场地,通过器材的合理摆放,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如:可以将器材的摆放作为竞赛内容,看哪组同学能将器材摆的又快又好、又美观,让学生从中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建英.场地器材有效布置与利用“三部曲”[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2] 徐忠.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无为而治”在体育教学中的深入 下一篇:中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