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度婆罗多古典舞蹈

时间:2022-10-04 10:18:31

浅谈印度婆罗多古典舞蹈

摘 要:婆罗多舞蹈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品,享誉世界。印度古典舞蹈非常重视用手和眼神的表达。婆罗多代表情绪、音乐、节拍、动作,因而可清楚了解婆罗多舞蹈的元素是结合情绪、音乐和节拍组合的舞蹈艺术,因此婆罗多舞蹈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

关键词:手;眼神;节拍;动作

印度是南亚的文明古国,它那绚丽多姿的舞蹈艺术在亚洲以及世界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舞迷们前去求学取经。经过印度艺术家长期培育,在当今的印度舞台上被公认的印度古典舞蹈有六大派,其中,婆罗多舞蹈就是印度六大派古典舞蹈中最古老的一种舞蹈。

一、婆罗多舞蹈与宗教

婆罗多舞蹈诞生在印度的南部寺庙里,通常在宗教节日里表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后来流传到宫廷,又搬上了现代的舞台。婆罗多舞蹈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圣者婆罗达(Bharatha)所著有关印度舞蹈的理论“那亚-沙土亚”(Natya Sastya),这种舞蹈的目的是要以舞蹈酬神。舞者必须要谦诚无私,以供奉神明的情境起舞。到18世纪,舞蹈家尖就里(Janjore)将特定的主题音乐,融入婆罗多舞,当时是以独舞为其特色。不久,由于统治者的权力,伸入庙宇,婆罗多舞走出了庙堂和世俗的娱乐结合,庸俗了婆罗多舞,一度中落。20世纪初,热衷印度文化术业有专精的学者、芸人,从印度的数百座古老石刻、壁画、碑文临摹学习,重建婆罗多舞,婆罗多舞才得以重生。现在我们欣赏的婆罗多舞,也不仅是独舞为主,也有双人或团体的表演的方式,也不拘泥女性舞者,也有男性的舞者。婆罗多舞是以祈愿,奉献神为主,但也融入了史瓦马(Jathi Swarma)和抒情诗的沙巴达玛士(Shabdamas)和纯舞蹈的欧比希那亚(Obhinaya)及堤拉那(Thii-ana),因此,我们看到的婆罗多舞,不只是神的舞蹈,也是结合了史诗故事和舞蹈而成的。因此,一场婆罗多舞的演出,可长达一个多小时,舞者要在不同的情境,自然优雅的交替转换,非常独特,也彰显了婆罗多舞的精致和难度。

二、婆罗多舞蹈中的节奏与结构

婆罗多舞蹈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品,享誉世界。婆罗多舞蹈具有节奏明快、表情丰富、动作敏捷、雕塑感强的美学特征,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表演艺术,也是训练舞蹈演员很有益的教材。婆罗多舞蹈中手、眼、躯干、四肢各部分的训练,以及部分表演剧目,并配有图片,适合初学婆罗多舞蹈的学生及演员使用,其独特的舞蹈结构包括:半蹲姿势、走直线、几何图形造型、跺前脚和后脚跟,每个动作左右重复一次或多次等等。内容只要分为两大部分:纯舞蹈和叙述故事表达。通常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皆由纯舞蹈开场和结尾,中间安排比较长时间的叙述故事。

三、学习婆罗多舞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眼睛的训练

如:正视、横视、转视、上下视以及眼睛的表情。

2.手的训练

如:手势、手语,在手的训练中可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手势没有任何意思,但在在手势的基础上配合面部和身体的表情用手势表达出某种意思就变成了手语。

3.手臂的训练手臂训练有9种

4.脚的位置常用的位置有10种1号位至10号位,而2号位是大部分婆罗多舞蹈动作都是在这个位置上变换的

5.跺脚的练习

由于婆罗多舞姿大部分实在脚的2号位上练习的,因此在2号位上的跺脚练习时婆罗多舞蹈下肢训练最基本最重要的练习,只要把2号位的跺脚练习好了,才能跳出漂亮的婆罗多舞蹈。

6.婆罗多舞蹈的基本动作

这部分训练师前面各部分动作组合而成。

四、婆罗多舞蹈中手和眼神的运用

印度古典舞非常重视用手和眼神的表达。借由手、眼、心的同步表演,使舞者的身、心、灵紧密结合,进入忘我的境地,使舞者可以因此而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充沛的体力支撑,连续跳上3-5个小时都不觉累,而观众也深深地被舞蹈艺术所表达的他们所熟悉的古典故事所吸引,如果没有舞者高精神力和极其美感的舞蹈形式及音乐,无论是舞者还是观众都不可能坚持长达5个小时的舞蹈表演。婆罗多舞蹈的基本手势(mudra-魔多拉)有五十多种,其单一的手势往往没有专门的意思,但不同的手势却可以表达上百种意思,手势可以表达具体的物体,如:桌子、椅子、动物、法器。不同的手势甚至可以表达舞者在不同情景里,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五、婆罗多舞蹈中的“哑演”

婆罗多舞蹈包括祈愿和敬奉神的舞蹈段子外,还有纯舞蹈类的“查帝-史瓦尔玛”(Jathi-Swarma)和抒情诗歌为主的“沙巴达玛士”(Shabdamas)和纯舞蹈类的“欧比希那亚”(Obhinaya)、“堤拉那”(Thi-l lana)等,舞者要在不同的情景里十分熟练而优雅地交替转换动作、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情绪和各种手语,彰显婆罗多舞蹈的精致和难度。由于观众完全可以通过舞者的手势、眼睛、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音乐节拍的快慢来读懂舞者所要叙述和表达的思想、情绪和故事事,因此,也有人称婆罗多舞蹈为“哑舞”。哑演是婆罗多舞的特点,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诸如战争、爱情、仇恨等等。它需要道具,戴各种面具表达不同故事也是此舞的一大特点。婆罗多舞一般由格尔纳塔克音乐伴奏。阿尔利布琴一响,演员并拢双脚,两手向头上方伸去,然后随着幕后传来指挥演员动作的乐器声,演员用颈部、嘴、眼睛、双手及身体其他各部分的动作和表情,自如地表现各种思想。婆罗多舞的服装非常精致、讲究,布料是丝织品,从头到手到脚,都配戴着精巧的饰品,女性舞者的长发上亦戴上鲜花,非常美丽!

参考资料:

[1]明文军.东方舞蹈文化比较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张均.印度婆罗多舞蹈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安佑 生 太幼畜料 下一篇:凌志军与《重生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