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微动物身上获取灵感

时间:2022-10-04 10:16:24

他从微动物身上获取灵感

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2014中国好书”盛典活动在央视一套和科教频道同时播出,在入选的30种书目中,科普生活类3本书中的一本就是朱赢椿的《虫子旁》,这是江苏作家中唯一的一本入选书。

这30种图书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科教频道牵头,从今年年初开始启动,在2014年出版的各类新书中,经过专家反复评审论证,并通过人民网、光明网、央视网进行读者投票最终推选出来的好书。这些“好书”包括主题出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少儿、引进版六大类别和两种年度荣誉图书。抱着好奇心,记者敲开了朱赢椿“书衣坊”工作室的门……

儿时没有玩具的他与微动物交上了朋友

少时看的第一本书竟是《怎样栽桑养蚕》

朱赢椿出生在苏北淮阴农村,他的家庭成员与艺术或者图书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朱家怎么就出了这么一位与书香文化相关的人才呢?朱赢椿告诉记者:“我,也许就是天生该干这行的”。

事实证明,儿时的朱赢椿在冥冥之中就与书香文化结缘。周围人都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家中大人忙于生计,无暇管他,更没人想到要去买一本什么书或者图画给这个孩子看。哎!没人管,就自己管自己;没有玩具,就把大自然当起了玩具。他抬头观望天上白云、蓝天,白云在蓝天的映衬下似乎幻化成了老虎、狮子、狗,城市里的孩子哪有这等福分!头抬酸了,低头注视地上蚂蚁、蜗牛,蚂蚁、蜗牛给他演示了一个微动物的世界。五六岁的他,大自然五颜六色的美丽景象,唤起了他描摹世界的梦想,居然自制起了颜料。朱赢椿说:“红色有红墨水,蓝色有蓝墨水,都好办。但是黄色和绿色怎么办呢?田里有的是油菜花,捣烂挤汁,就成了黄色;把青青的麦苗捣烂成汁,就是碧绿的绿色”。

上学前,他想要看书,可家中哪有书呀?朱赢椿想到了经常去城里的堂姐。有一天大清早,朱赢椿将几毛钱塞给堂姐,千叮呤万嘱咐一定要堂姐买一本有字也有图画的书。堂姐为他买来了一本有字也有图画的《怎样栽桑养蚕》。这本跟艺术与文学八竿子打不着的书,里面花花绿绿的漂亮插图却至今仍深深留存在他的记忆之中。他临摹了这些画,把它们郑重地贴到自家的墙上。这也许为他后来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种下了一颗种子。

其后,上小学、中学,都是在苏北淮阴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有限,但朱赢椿语文很好,作文在班上经常是第一名。朱赢椿告诉记者,上学后,他看到了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里面各种奇思妙想给渴求知识的自己以莫大的满足。

中学毕业后,朱赢椿报考了南京师范大学。他想大学毕业后当一名老师,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老师教书育人,是很神圣的一项职业。

美术系学国画出版社里当美编

成立书衣坊写书做书成绩斐然

在南京师范大学,朱赢椿学的是国画,毕业后做个美术老师,或者当个画家不成问题,可他偏偏做了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美编。

没办法,因为爱书成癖,朱赢椿选择了与书为伍的生活;因为追求完美,朱赢椿有了亲手设计书衣的想法。他说:“士为知己者死,书为阅己者容。我们期待每一本书都美丽,每一位爱书人都能遇到知己。”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理想,朱赢椿在出版社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专门为书“量体裁衣”的“书衣坊”。

当记者在南师大校园寻访这座“书衣坊”时,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映入记者眼帘。门头是徽文化建筑样式,上书“书衣坊”三字;徽文化建筑的报鼓石,一色的江南淡墨晕染。坊外竹篱笆院子的一角,矗立着一个写着大大的“慢”字的招牌,犹如马路边提示过路人车的醒目招牌一样。“书衣坊”主人在提醒过往者,缓行慢步,留心脚下的蚂蚁、蜗牛,勿要伤害到它们。

坊内为现代与古色交相融汇的布置,一物、一景,皆与大自然相亲近。洒满阳光的天井,生动而温馨,要不是一间主人获奖书籍、证书与会客兼容的房间,和另一间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室的存在,你一定不会想到这里是一座正在上演或者不断上演着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生产书衣“胎儿”的“产房”。

朱赢椿告诉记者,一本书的出版流程看起来简单,其实蕴涵着许多出版人共同的智慧;同时,也凝聚着大家对每一本书细节的完美所孜孜以求的创意和心结。实际上,一本书,除了让人阅读之外,也是供人把玩的。在爱书人的词典里,藏书也具有“玩书”的涵义,这些人对于书的爱恋,已经远远超越了书的内容本身,延伸到了书的形体与装帧。这就使得书衣装帧具有一种独立的价值。

朱赢椿就是把书衣当做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去追求的。他设计一本书的时间从一年几本书到现在的一年一本书,可以想见朱赢椿做事的完美程度。他喜欢那种拿在手中柔软、质朴可亲的书籍,他设计的书衣不是一种华丽的摆设,是与书的内容相得益彰,而且能够真切表达他精神世界的另一种诉求。他经常与所设计书籍的作者见面,目的是能更好地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真实意图,设计出最佳装帧。

称朱赢椿是书籍装帧设计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江苏省首批新闻出版领军人才、江苏省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这些光环早已使他功成名就。朱赢椿所设计和任美术编辑的图书近2000本,其中获国内外装帧设计奖图书就近100本之多。其获奖作品不仅在国内同行中居领先地位,还曾连续两次在业内获得国际最高奖,并于2010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个人书籍设计作品还曾在德国、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一时间,使得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这位图书装帧设计新星。

让我们略微浏览一下朱赢椿的书籍装帧设计世界吧。朱赢椿自2004年开始自主策划选题和创作图书以后,所策划的书籍均以独特的装帧设计个性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其中《不裁》获得2007年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朱赢椿参与创作并设计的图书《蚁呓》被评为2007年中国最美的书,和2008年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奖,同时被韩国、德国等国家购买版权。2011年创作并出版绘本《蜗牛慢吞吞》和先锋实验文本《设计诗》,两者数次加印并输出国外版权,《蜗牛慢吞吞》一书入选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2013年创作的概念摄影集《空度》被评为2013年中国最美的书。

朱赢椿作为中国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大学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理事,曾数次组织和参与了国内外各类专业交流活动,并于2007年和2008年两次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颁奖典礼;2007年组织并参与了在南京举办的“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家四十人展”,2009年担任“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展”评委、“靳埭强设计展”初评评委,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担任“中国最美的书”评委。多年来持续策划各类书籍展览,如“德国最美的书”和“华东书籍设计双年展”等。

2008年,朱赢椿赴韩国参加一个关于书香文化的讲座。四五天的时间里,上午讲座,下午交流,他讲座的题目是《纸有情书有灵》。韩国的年轻人很爱听,交流时也十分踊跃,特别是对朱赢椿亲手写作、亲自装帧设计的上述几本关于微动物的书喜爱有加、情有独钟。

在此期间,海内外的报刊以及电视台,如中国国家设计期刊《艺术与设计》、日本设计杂志《IDEA》、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中国香港《大公报》、美国《华尔街日报》、《CHINA DAILY》等媒体均刊登了朱赢椿个人和作品的详细报道,并数度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台湾中天等电视台的个人专访,可谓轰动一时。

虫儿虫儿慢慢行

我写书来为汝吟

可是内秀的朱赢椿骨子里还有一个作家的梦,这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作家梦。因为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生活着一群一群微动物,别人也许不知道这些微动物的存在,但从小就与这些微动物打交道的朱赢椿知道它们的存在,知道它们这个世界的丰富微妙不亚于人类。于是,他决定写它们,把这个微动物世界告知高高在上的人类,它们有它们的世界,它们是人类的朋友,请大家爱护它们,不要一不小心伤害到它们。

为了观察微动物,朱赢椿曾花费七天时间去追踪蚂蚁。他看蚂蚁是如何搬家的,是怎样打架的,然后记成日记。诸如蜘蛛结网、蚜虫啃过的叶子,朱赢椿也很关注,因为,微动物们的这一切对他而言都是一扇门。打开他无穷的想象力,让他发现生活中更多值得珍惜的东西。他还曾在下雪天携带着从医学院实验室借来的一白一黑两只小老鼠走向茫茫雪野。他不但用眼观察,还用照相机记录了小老鼠们的故事。最后他把观察日记整理出来,又把那些流动的图像转化成为静止的书。这时的朱赢椿与儿时乡村里长大的朱赢椿对接了,解开了他自幼对自然和小动物的一段特殊情结。

《虫子旁》是朱赢椿通过长期对小昆虫的观察、拍下照片,并记成日记后,再把观察日记整理成文字和摄影作品,一起用书的形式来展现微观世界里的传奇故事。所以这本书副标题是《观虫日志》。朱赢椿在这本书的环衬前后写着:“在你忽略的地方,还有一个精彩的世界”;“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常常照见了我和我自己的生活。当我趴在地上看虫的时候,在头顶上,是否还有另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就像我看虫一样,在悲悯地看着我。”朱赢椿的理念和记者的心灵十分相通,所以记者的采访就变成了推心置腹的交流。

朱赢椿说,虫子世界很小,小得足够被我们忽略、遗忘,但跟我们一样,虫子也有着日常的喜怒忧愁甚至惊心动魄的生活。你看,“地面已经被无数只蚂蚁搜寻了无数次,哪里还有可以吃的东西。尺蠖正在竹枝上打盹,突然发现蚂蚁爬上了竹枝,吓得屏住呼吸,一动不动”。他写道:“夕阳下,在书坊北草园与南大楼的石板路边,一群黑压压的蚂蚁混战在一起。场面混乱到已经很难分辨出到底有几种蚂蚁。它们互相撕咬,疯狂肢解,瞬间尸横遍野。”

接着看,“千足虫被卡在石板缝隙中间,有气无力,退不回,进不得,此刻纵使有一千条腿也派不上用场。寄生蝇飞了过来,千足虫还在努力挣扎呢,寄生蝇前后左右仔细端详着这只痛苦的千足虫,似乎想找个合适的部位把它的卵刺进千足虫的体内,将来它孩子一出生就不会挨饿了。蚂蚁则在旁一言不发,思忖着要不要喊一些同伴来围观”。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用手机扫描一下《虫子旁》这本书封底“扫描听虫鸣”处,您还可以真的听到朱赢椿为读者所录下的虫鸣呢,这就是这本书的特殊之处。

朱赢椿感叹,在虫子的世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朵花就是一座岛屿,一粒米便值得它们相互残杀,而一块路边的石板就可以成为一个它们尸横遍野的战场。可是它们仍然从容认真地奋斗,生生不息地繁衍,这就是虫子的世界。

我们不说大环境污染对虫子们的伤害,雾霾对虫子们的影响有多大,只说我们人类在不经意间却伤害了他们,因为不常见,觉得臆怪,一巴掌将它拍死;因为怕它脏、有毒,一脚将它辗死;或者怕被它蜇咬,无端地将它弄死。但愿我们人类看了朱赢椿的这本书后,也能抽空或者带着孩子,利用某个周末俯下高贵身躯,在您居住的大楼下面的空地上,或者街旁人们平时根本未加注意的地方,试着观察一下虫子们的世界吧。没准,虫子们的今天,或许就是人类的明日。记者猜想,这或许是这本书带给大家的启示之一吧。

这时,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4月23日中央电视台“2014中国好书”颁奖典礼上。在一片“唧唧”的虫儿鸣叫声中,略显腼腆的朱赢椿缓缓步入大厅,讲述着自己写《虫子旁》这本书时的初衷。此时,荧屏的画面上出现了朱赢椿在南京师范大学《书衣坊》畔高高矗立的“慢”字招牌。这个招牌一时在我眼前放大放大,一直映满了我的脑海。

上一篇:能打“秦桧的脸”,不能摸“贵妃的胸”? 下一篇:微信微博热传美国版《健康红黑时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