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胸背痛要警惕患有主动脉夹层

时间:2022-10-04 10:10:43

突发胸背痛要警惕患有主动脉夹层

凶险且容易被误诊的主动脉夹层随时会夺去人的生命。美国女子排球名将海曼、我国男排国手朱刚、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等均因患了该病而猝死。因此人们对主动脉夹层必须提高警惕,特别是不能把主动脉夹层与心绞痛、心肌梗死、气胸、胸膜炎等疾病相混淆。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美国排球名将海曼、我国排球运动员朱刚以及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等均因患了主动脉夹层而猝死。在临床上,主动脉夹层的误诊率很高,因为患者一旦突然出现了胸痛或背痛的症状,医生往往首先考虑其可能患有心绞痛、心肌梗死、气胸或胸膜炎等疾病,很少会想到他们可能患有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夹层分离或主动脉夹层血肿的简称(过去曾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该病是由于患者的主动脉内膜突然发生撕裂,导致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流入血管内膜和外膜之间的夹层而形成的。随着心脏强有力的收缩和血液的流动,该病患者血管壁的内膜和外膜可向远端迅速撕开,使肢体和重要器官灌注血管的开口受压、闭塞,进而导致缺血。由于单纯的动脉外膜不能长期承受这种不正常的压力,所以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时都存在因主动脉破裂而造成出血致死的危险。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大血管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主动脉壁的中层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形成囊性中层坏死。而高血压是促使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创伤和手术也可使患者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形成主动脉夹层。

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可将主动脉夹层分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在14天以内的)和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病超过14天的)。另外,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和扩展的范围又可将主动脉夹层分为以下3个类型:①Ⅰ型主动脉夹层:是指贯穿于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②Ⅱ型主动脉夹层:是指仅局限于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③Ⅲ型主动脉夹层:是指仅累及降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一般来说,Ⅰ型主动脉夹层和Ⅱ型主动脉夹层均较为危重,Ⅲ型主动脉夹层则较轻一些,但也有发生破裂的危险。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可突然出现剧烈的、撕裂样的胸痛或背痛。该病患者多为5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的男性。此类患者若在发病的48小时内未得到正确的治疗,极易发生死亡。另外,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其预后较差。此类患者发病后1个月的生存率仅为8%。如果病变仅累及降主动脉,则患者1个月的生存率可高达75%。

需要注意的是,主动脉夹层患者可因病变范围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例如,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变累及颈动脉者可发生脑部缺血或脑卒中。病变累及椎动脉者可发生闭塞性截瘫。病变压迫喉返神经者可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主动脉夹层也可延伸至患者的腹主动脉,使其出现后背下部或胁腹部疼痛。正是由于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导致该病患者的误诊率极高,而且经常被误诊为患有主动脉走行区域附近器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例如,突发心前区疼痛(降主动脉夹层)者常被误诊为患有心绞痛。突发背部疼痛(胸主动脉夹层)者常被误诊为患有肾绞痛。突发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并向背部放射(胸、腹主动脉夹层)者常被误诊为患有急性胰腺炎。突发上腹部撕裂样疼痛且伴有休克(腹主动脉夹层破裂)者常被误诊为患有十二指肠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突然出现双下肢乏力且伴有持续性疼痛(主动脉夹层累及椎动脉)的中年男性常被误诊为患有急性脊髓炎。突然晕倒(主动脉夹层累及颈动脉)的老年男性常被怀疑患有脑溢血,等等。

那么,对主动脉夹层应如何进行防治呢?

1凡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若突然出现了剧烈的胸痛和四肢血压的异常变化,或在腹部剧痛后出现了大咯血、呕血和便血,应考虑可能患有主动脉夹层,并要尽早为其做B超、CT及磁共振检查或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其中通过做B超检查诊断该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9%,做CT及磁共振检查诊断该病的准确率几乎为100%。而做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可明确地显示患者发病的位置、大小、夹层破裂的部位和管腔的扩大情况等。

2主动脉夹层患者除了可有特征性的疼痛外,还可伴有休克、气促、恶心、呕吐、腰痛等症状,并可发生血尿和肾功能衰竭。因此,医生在接诊时一定要对该类患者进行认真的询问,详细的检查,并动态地观察其病情的变化,以尽早明确诊断。

3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关键是降低患者的血压。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可首选硝普钠、β受体阻滞剂,也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只有将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分别控制在100~120毫米汞柱之间和60~70次/分钟之间,才能有效地阻止夹层的继续分离,并使其症状得到缓解。

4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关键是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服药,以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上一篇:哪些不正确认识影响人们诊治前列腺癌 下一篇:这两种药物能治疗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