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时间:2022-10-04 09:49:41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所以我们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去做到:“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包括:大气环境、陆地环境、海洋环境、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人口与聚落、生产活动、地域联系、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人文环境。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统一,共同发展,是我们开展地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重视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要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草场面积世界第二、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森林面积世界第五、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

国情教育还包括资源的劣势之处。由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就很少了。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更有力量:比如矿产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列世界第53位;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再加上地域上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我们已经面临非常严重的资源紧缺问题,尤其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已经极度缺乏。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坚决拒绝浪费资源的做法,并且都要培养保护资源的意识。

要把环境教育具体到高中地理的教学点。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域环境的分布差异,如水资源分布差异、耕地分布差异,植被分布差异等。从而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种资源的分布差异,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整体性和差异性上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

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我们可以根据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材料,交流学习成果,总结结论。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线和村落的分布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从而理解地表形态对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重视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重视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比如经济全球化、世界经贸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时事概念是必须要给学生讲解清楚的。

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时,可指导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引导找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还可以利用简单的材料,开展模拟实验:用透明塑料袋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使学生理解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原理。

在教学“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时,我们要搜集翔实的资料图片,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从而使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明白合作与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

三、重视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1.结合学校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周,包括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由学生共同讨论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并成立学生环境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校园里的环境保护工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并形成文字性材料,各班挑选较好的材料张贴于学校橱窗内,作为比对,提高学生调查讨论的积极性。如果本地有诸如铁矿、石灰石矿等,教师就可以拍摄真实的图片(或实地查看),以使学生了解开采矿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对耕地、植被的破坏程度。

3.指导搜集家乡某条河流变化的资料,分析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河流治理的措施,并为该河流的未来提出自己的设想。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人类活动如果遵循自然规律,环境就会向着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的规律,环境则会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使学生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人类的必然选择”,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角度,理论联系实际,挖掘环境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既是提高高考学科成绩的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让学生从国家和全人类的高度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出版社,2009年.

2.王会英.发挥地理学科优势,渗透环境教育.河南机专学报,2011年02期.

3.许彩君.地理教学中贯穿环保理念.教育,2011年18期.

4.惠志娟.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2012年04期.

5.任聪.浅析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实验中学)

上一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途径的探讨 下一篇:用情感催开物理教学智慧之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