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高中分离办学的缘起

时间:2022-10-04 09:16:30

谈初高中分离办学的缘起

〔关键词〕 初高中;剥离办学;缘

起;课程改革;弊端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6―0094―01

初高中剥离办学的缘起,大致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财力越来越殷实,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相配套的许多政策,小学和初中是同步落实的,如学杂费全免、两免一补政策等,尤其是小学与初中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为了便于管理,各地许多小学和初中实行一体化办学。原来初中与高中一体办学的完全中学,似乎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尤其是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出台后,高中必须实施规模办学,才能真正落实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如规模小的完全中学高中部,由于学生数量不足,就无法实施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因此,必须扩大高中部,这样,就不得不挤占初中教育资源,使得完全中学只能将现有的初中剥离出去,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因此,近年来,独立高中越办越大,所谓上规模上档次。

以上的两个变化迫使初高中实行剥离办学。

第一个缘起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落实相关政策,导致初高中剥离办学,这与教育自身办学规律并无多大关联。进入现代社会,学制是否合理,关键是要从人自身的成长规律去考量,而不能过多地用外部行政干预的手段来确定学制。作为一项惠民的国家政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提供免费教育和配套相关政策措施本应该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但是,这种不顾教育自身规律的学制变更,恰恰违背了国家政策制定实施的初衷。小学办初中的所谓戴帽学制,“”时期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从人的自身成长规律来看,小学与初中一体化办学,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其实,就目前小学六年级同学的营养发育来看,已不适宜于在小学环境中培养,何况将更大年龄的初中学生捆绑在九年制小学与初中一体化办学的环境中,更不利于七、八、九年级学生的成长。七、八、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少年的心理是向往青年的,他们不愿再眷顾儿童的幼稚,向往快快地长大成人,高中学生往往是他们成长的榜样,是他们阶段性的偶像。加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的阶段,也是学生心智由懵懂走向比较成熟的关键期,适当延长初中学制,使学生的身心变化变得相对从容一些,这样,比较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我们的学制采用“五四三学制”是最合理的,把小学缩短为五年也符合孩子身心成长规律。

第二个缘起

为了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完全中学将高中扩大规模,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要将初中部踢回小学,似乎没有更充分的理由。高中课程改革是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特长来选择课程,学校也因此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教育办得更适合青少年儿童成长,现在将初高中剥离以后,独立高中招收来自各个不同初中的学生,从培养喜好和个性特长来说,时间上已不从容,因为离高考太近。加之,高二要分文理,班级建设都很难从容地完成。作为独立高中来讲,也很难真正形成自己的办学文化和办学特色,因为一所学校的文化培育和特色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成长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初高中的剥离,来自不同初中文化背景和特色背景的学生,到了新的一所独立高中后,还来不及融入新的学校文化和特色氛围中,就面临着高考,独立高中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很可能成为一句动人的口号。

教育的改革,无论是从学制来讲还是从课程来讲,都应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前提。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前的学制改革和课程改革,尤其是初高中的剥离,显然,只考虑了教育的外在因素,而没有真正从教育的内在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来考虑学制的变化。学制的改革和初高中是否剥离办学,必须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

上一篇:大家好,我是千寻 下一篇:读懂微波炉流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