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4 08:51:52

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系是女性生殖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发生的炎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具有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点,对患者的工作及生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妇女了的身心健康。采用抗生素静滴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2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病程1个月~2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多伴有月经不规则、量多、痛经、不孕及白带增多等症状。常因劳累、长时间站立、后及月经期加剧。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或固定,可有压痛;两侧附件区可触及条索状物或增厚感,并有压痛;也可在附件区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B超检查示附件区可有管条状液性暗区,也可见混合性回声包块或有盆腔积液。两组一般资料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自确诊之日起每天给予头孢曲松钠加甲硝唑静滴7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每晚内置入康妇消炎栓1枚,共14天。如疗程中遇月经来潮,则停用康妇消炎栓,继续抗生素至该疗程结束,月经干净后继续每晚置入康妇消炎栓共14天。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B超检查子宫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无积液;②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妇检无明显阳性体征或B超提示盆腔包快明显缩小或盆腔积液减少;③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妇科检查阳性体征改善;④无效:自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B超提示盆腔包快无缩小或盆腔积液无明显减少。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经过3个疗程后,治疗组60例,治愈54例,显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60例,治愈46例,显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6%,两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盆腔炎性疾病通常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表现发热、下腹明显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并可危机生命。绝大多数患者可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若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导致炎症迁延不愈而形成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导致输卵管阻塞、增粗或积水、积脓;或输卵管卵巢囊肿以及盆腔结缔组织炎[1]。长期慢性炎症可以使盆腔结缔组织粘连,盆腔充血、瘀血,患者常觉下腹部坠胀、疼痛、并伴有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同时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可导致子宫附件与盆腔组织器官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病情顽固,难以治愈。随着育龄妇女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率的升高且性生活年龄的提前,慢性盆腔炎患者日趋增多,并且趋于年轻化。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如果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再结合微波治疗,可以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够理想。慢性盆腔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盆腔炎的致病菌主要是由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引起的[2],而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对所有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甲硝唑给药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低,长期应用不引起二重感染;康妇消炎栓主要成分为苦参、穿心莲、紫草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杀虫止痒作用,其治疗原理为通过直肠给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经直肠黏膜吸收,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使炎症消退、包块缩小、盆腔积液吸收。药物可通过局部血液循环迅速进入盆腔器官及组织发挥杀菌作用,直肠给药还可减轻胃肠道反应。如果患者晨起大便,可在便后使用康妇消炎栓1枚,能够使药物在直肠内保留24小时,同时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杀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疗效,两者相辅相成,起到药半功倍的效果。结果显示,文中采取中西药结合方法的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用抗生素的对照组总有效率只86.66%,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患者使用康妇消炎栓肛塞除偶有轻度腹泻外,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慢性盆腔炎患者多因为病程长,体质差,且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全身用药难以通过血循环直达病灶,再重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而用使用康妇消炎栓其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局部淋巴循环或渗透作用进入盆腔器官及组织,起到活血祛瘀、消炎止痛的治疗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长期应用抗生素而出现耐药性的患者。但是,对于慢性盆腔的治疗必须连续用药3个疗程,以达到彻底治愈,防复发后更难治疗。综上所述,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经济、高效、简便易于操作,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提倡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2.

上一篇:贫困山区21例伤寒患者分析 下一篇:灯盏花素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较单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