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

时间:2022-10-04 07:50:05

谈语文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头脑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不断被刷新,注入的鲜活血液在体内奋勇激流,让我热情澎湃。特别是对于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理论,颇有一些感触。

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呢?起先,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提高学习效果,其实这种教学,只是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甚至导致“消化不良”,效果适得其反。笔者认为,所谓“有效”教学,只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可见,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的基础上,反映在学生愿学会学的自主学习状态上,它追求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中的全面效益。只有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了,教学才能真正有效的进行。所以,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是要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那如何实施呢?

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问题方面有自己的一些探究:(1)向课文的背景拓展延伸。对于那些时代性强的课文,我往往借助多媒体这一有效手段,拓展和延伸相关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向课文的内容情节拓展延伸。比如在《捞铁牛》这篇课文中,学习完后,我问:“怀丙命人铲掉船中的沙子,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这办法并不妥当。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打捞铁牛呢?”这样的问题设置像给学生插上了翅膀,课堂上学生的思绪万千,自主学习的氛围很浓。(3)向生活拓展延伸。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的目光放眼生活,这不仅能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二、教给“自主”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最大的兴趣应该是阅读,也只有阅读能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不够浓,缺少目的性和自主性。要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必须要给予引导,授之以“渔”,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带动整个语文学习。

我在阅读教学中,视图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自主阅读必须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多问为什么。(1)发问式阅读。发问式阅读是指在自读过程中,学生自设问题,围绕问题思考阅读的方法。无论阅读哪一类文章,都应把握它的主旨、行文结构及写作技巧。所以我教给学生应在这几个方面发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来组织材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教材是这样,课外的文章也要这样。(2)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进行思考、分析,并在旁边写上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我在研读课文时,就经常拿笔圈圈划划或在疑惑处打上“?”或是写下自己的感悟。于是我就用现身说法来引导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3)写阅读札记。写阅读札记,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阅读方式。一旦阅读兴趣真正培养起来,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使思想得到提升。

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感受、思考、探究等方式,积极主动地生成知识、获得体验、修炼人格的实践过程,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习惯的养成,靠的是长期的强化,关键的一步是要“行动”。“自主”的学习习惯同样需要教师的不断“行动”。教师一方面要时刻为学生的“自主”提供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构建一套相应的反馈机制,来了解掌握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

学好语文非一日之功,语文学习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是我们经常乐道的语文基本思想。没有了积累,也就没有语文学习。因此,我就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典型、新颖、鲜活的素材,或形象或深邃的语段,补充营养,从而为己所用。为了实现学生自主积累,养成积累习惯,我又开展了“看谁跑的快”活动,在班内公示学生的积累进度(以完成的“正”字为依据),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积累的热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课件,习惯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是何等重要。对于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实现有效教学同样不可忽视。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人看到一蝴蝶即将破茧而出,却久未挣脱茧的束缚,恻隐之心大动,想帮助蝴蝶尽快脱离“苦海”,于是给茧剪开一小口,蝴蝶轻松出茧。然而,这一剪却使蝴蝶从此丧失了飞翔和生存的能力。原来,蝴蝶的破茧挣扎实际上是为今后的振翅飞翔积聚能量,缺少了这一经历,最终导致了蝴蝶因飞翔本能的丧失而死亡的悲剧。这让我更坚信了一点:我们教师面对渴望飞翔的学生,一定要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发挥“自主”行为,“亲历”“亲为”,在学生愿学会学的自主学习状态中,实现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中的全面效益,实现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有机融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加强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我们责无旁贷。

上一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寻找“切点”引起的反思 下一篇: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