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时间:2022-10-04 07:46:19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摘 要:当前我们处于21世纪,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成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提高中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到中学必修课程之中。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还对计算机挺感兴趣,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开始厌学。我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要想让学生长期爱好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49-01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愿意学。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知识动力。

一、用游戏引起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游戏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键盘操作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来进行练习。又如学生刚开始练习鼠标操作时,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击、双击、拖曳和右击)之后,就让学生玩起了“纸牌”游戏,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得到了练习,更可以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运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计算机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我们备课时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们先提出问题:“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影碟;可以辅助学习……我们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我在所教的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过电脑,还有一部分同学家中有电脑,他们对于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甚至有的同学参加过比赛,计算机水平很高,还有的同学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参加过培训。在教学时我对教学中的一些简单知识内容,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在“画图”的教学中,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这部分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备好课,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开展计算机课程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所带的平等班中,有兴趣小组成员的几个班不论是在上课的气氛还是在学习的效果上远比另外几个班要好。于是从去年开始我就比较重视小组成员的培养,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同学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我在合适的场合会让他们进行各方面的展示,这对他们是一种促进。我校从去年开始开设了两个兴趣小组,网页小组与Pascal小组,我们尽可能地多收成员,对一些有其它软件兴趣的同学也给他们机会,对其进行指点,让他们能够得到其多方面发展。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杌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总之,计算机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关心的问题。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上一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