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养生尽享天年

时间:2022-10-04 06:05:42

以德养生尽享天年

我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实际上是在告诚人们,只有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来筹划自己的养生策略,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目的。

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有序化是机体生命状态有序化的根本保证。中医所讲的七情,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态活动是机体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强烈的或长久的情志刺激,能使人气机紊乱、阴阳失调。从根本上说,私欲和妄念是“内伤七情”的原始动力。《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因“喜”而精神失常;《三国演义》中周瑜因“妒”而断送性命,就是典型的例证。

精神活动对于神志、躯体方面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精神活动失调之后,神志方面常出现的病症有:癫狂、失眠、骂詈、喜笑不休、喜怒无常、悲伤欲哭、言语不清、惊悸、健忘、多梦、呓语、夜游、叹息、欠伸、昏厥、眩晕、烦躁不安等;躯体方面常出现的病症有:头痛、耳聋、目疾、吐血、噎食、喘气、尿频、阳痿、滑精、月经不调、胸胁胀满、食欲减退、少气懒言、大便溏泻、头发脱落、皮毛枯槁。许多疾病的患者如若发生较为剧烈的情绪波动,都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比如高血压患者遇事恼怒,可使肝阳上亢,血压迅速上升,发生眩晕甚至昏厥,重者则引发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心脏病患者也会因情绪波动而加重病情。

正因为如此,注重修身调心、涵养道德,不断提高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对生活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涵养道德是传统养生方法中调心的主要内容之一。有道是:喜怒无常是一病,好色无德是一病,乖戾自用是一病,忘义取利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恬淡无欲为一药,宽恕谦让为一药,不自尊大为一药,行宽心和为一药。学会以情志之药治情志之病,便是修身调心、涵养道德的全部内容。“寿”在养生学中原本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高龄高寿,一是指“死而不亡者寿”。这就是说,身体虽死而其精神不亡者也是一种长寿。从古到令,不少人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寻找长寿的秘诀。古人热衷于采药、炼丹,今人则迷信保健品。然而。“求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忽略了修身调心、涵养道德,没有一颗平常心。这样。无论采取什么高超的保健措施,健康长寿也是没有任何保障的。

总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的“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满状态”的观点,谁寻求到了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谁就能走上尽享天年之路。

上一篇:亲情感天动地 医术精益求精 下一篇:健康保险给您和家人的健康加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