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课堂的魅力

时间:2022-10-04 04:52:10

现代化课堂的魅力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被颠覆。许多学校引进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借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投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模式,逐渐成为现代化课堂的主要特点。

一、现代化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一是学习过程不同。现代化课堂是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现代化课堂中,学生课前学习,课上合作探究,巩固提高。即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课前,内化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

二是学习途径不同。现代化n堂常用微课辅助,教师提前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录制成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在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同时也提供检验知识是否掌握的标准,即回答出学案要求填写的基础知识并完成检测题目。

三是学习手段不同。现代化课堂更强调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些需要学生合作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每个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形成小组结论,然后再与其他小组分享。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言堂非常普遍,学生难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较少能够体会参与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是展示方式不同。现代化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实现高效展示。比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利用平板电脑拍照后,可以借助电子白板进行可视化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向同学讲解的过程更有利于自身真正掌握知识。

五是评价效率不同。现代化的课堂一定是目标指引下的课堂。目前世界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目标、活动、检测三位一体,三者达到高度一致性,才能说明课堂教学是成功的。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限制,很少能够完成当堂检测,因此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总是存在滞后性。但是在现代化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当堂检测,在下课前就能清楚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或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是支撑技术不同。现代化课堂必须有数字技术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必然会大量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从微课的录制到自测题目的批阅,从课件制作到学习成果展示,从小组讨论到小组成绩汇总,自始至终都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有了科技的支持,教师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信心更充足,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更好。

二、现代化课堂的实施条件

一是需要搭建微课操作平台。教师将微课放到相应的平台,学生登录平台观看,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学生观看次数、回放位置及频率等信息;平台还应具备师生在线交流功能,学生在线提出问题,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可在线解答,对于比较集中的提问,教师可在课堂上统一讲解;学生预习自测的试卷,也可以通过平台提交,教师便可提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二是需要提供当堂检测设备。只要能够在课堂上及时提供反馈,不拘于特定的设备。如能够扫描并录入学生答题卡、自动判卷并统计结果的装置,这使教师可以迅速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并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三是需要设计个性化作业。未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所提供的每一道题目都应该标定目标属性,这样学生在完成后,系统自动判断出哪名学生没有达成哪些教学目标,进而为学生推送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精准地实现因材施教。

三、现代化课堂的教学流程

现代化课堂的教学流程因课而异,因人而异。这里结合化学的 “氨、铵盐” 一课,阐述现代化课堂教学的特点与流程。

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好本节课的学案、教学设计方案,并针对教学内容制作了微课。课前教师把学案下发给学生,将微课放到平台后要求学生观看。学生通过微课,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完成了学案中的课前预习检测题目,用手机将完成的题目拍照上传,系统自动批阅并生成自测报告。教师根据自测报告再次备课,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上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

2.课堂交流阶段

一是学生质疑。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课前自测的结果,请全部做对的学生对大家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讲解。然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还存在其他疑问,并请能够解答的学生进行回应。学生质疑结束后,教师又追问了三个问题:如何检测某样品中是否有铵盐?如何理解氨气的溶解度?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快速提取氨气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就是本节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二是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予以研究解决。学生们把结果写在学案的相应位置,拍照后上传到课堂展示软件系统。教师选择最先上传的三组,请该组学生为大家解释说明,期间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解释说明结束后,教师对其答案现场评分,计入软件统计系统。

三是实验观察。在研究氨气的溶解度问题时,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并思考问题:烧瓶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还有哪些物质间的反应能形成喷泉?不用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烧瓶中的溶液为何变成了红色?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实验观察、问题解答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是动手实践。在师生共同研究了制取干燥氨气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向每组学生提供了12张带有化学装置的纸片,要求他们从中选取必要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提取实验。学生小组根据学到的知识,在热烈讨论中分拣图片,然后选派代表到装置示意图前,在化学软件上连接选取的装置,完成制取干燥氨气的任务。

五是学以致用。课本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果遇到氨气泄露,我们该如何自救?运用本课所学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其化学性质,学生们全部都答出了正确的自救办法。

3.课堂检测阶段

上述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进行了课堂检测,要求学生作答7道课堂检测题目。3分钟后,第一个学生做完,教师批阅后发现全部正确,就将事前准备好的“拔高题”发放给这名学生,以鼓励其提前完成任务;5分钟后,全班学生做完,教师统计各题的正答率,90%以上的学生全部正确。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教育信息化是一场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教师也期待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早日实现“翻转式教学、个性化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改革目标,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

上一篇:信息技术助力打造活力课堂 下一篇: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