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管理方法在后进生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时间:2022-10-04 03:36:14

激励管理方法在后进生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对激励管理方法的概述,阐明当前班级管理中施行激励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简析激励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以此为基础,探索激励管理方法在当前高中后进生管理中应用的其它方式。

关键词:激励管理;后进生;教学管理

美国弗鲁姆教授曾于上世纪中叶提出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可以激发人们的潜力,一个人一般状态下仅可发挥自身能力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如果得到激励,则能力可发挥至自身能力的四分之三,甚至更高。依据成绩为优劣的划分标准,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基于詹姆斯期望理论,激励管理方法自然成为了班级后进生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激励管理的理论基础

激励管理是指管理者在了解被管理者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之后,为了激发被管理者的潜力和实际能力,通过外部因素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从而促使其依循管理者的指令和想法而进行活动的一种管理方式。目前,广大学者所认同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以及上文讲述的弗鲁姆期望理论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自下而上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对于一般人而言,只有当低层需求被满足后,上一层的需求才会出现,而当低层的需求被满足,其上一层的需求方可体现其激励作用。斯金纳强化理论广泛应用于班级管理过程中,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如若行动者因为做某件事而得到表扬或者是发生其它使其心情愉悦的事情,这对于行动者而言,将会转化为一种正强化的推动力,可使行动者反复去做这件事情。亚当斯公平理论如是解释激励理论,对于被管理者而言,只有管理者给予的报酬与其自身认知相协调,方可产生激励效果。

由此可见,激励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使之产生满足感,按照管理者所期望的方向行动,继而管理者不断予以强化,使这种行动发展成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种激励管理模式仍具良好的适用性。

二、激励管理方法在后进生管理中的应用

(一)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一方面,高中生学生多数正处于宣扬自我意识的时期,加之其与社会接触较少,因而对于他们而言,尊重较之于社会需求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尊重是每个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为了实现尊重激励,就应当尊重后进生,平等的对待他们和其他学生,保证后进生对这种激励方式给予行动回馈。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后进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对于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使之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存在价值。毕竟,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长期处于一种被轻视和被忽略的状态,自信心极度匮乏,而同学和老师对他们采取的漠视态度无疑使其确信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后进生通常极度缺乏自信心,就算是表面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实内心也是极度渴望被周边的老师和同学认可。故而,尊重激励对于自信心缺乏及产生自暴自弃想法的后进生尤为重要。以“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班级管理的基础,不仅可以实现激励管理,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使后进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参与集体的意识。

(二)根据后进生实际情况制定目标

激励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故而,这项行动应当属于后进生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难以完成或实现,不仅无法实现激励管理,还可能使学生产生羞愧感或者是重新产生自我怀疑。

人对于自身均含有一定的期望情愫,但是后进生长期处于一种被不断否定的状态中,因而,这一群体常常难以确定自己是否还有期望,如有期望其期望值应当多高才合宜。对于后进生而言,仅仅是需要一个引导者。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根据后进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制定目标,如:一位后进生学习成绩极度不理想,但是数学却学得较好。笔者与其深入谈话中了解到,此学生对于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此,笔者首先肯定其数学学习成绩,给予语言激励,表明如果将学习数学的兴趣转移一部分至其它科目的学习中,整体成绩一定会渐而上升。而后为其制定短期学习计划,每天上课坚持做笔记,下次月考成绩上升10位。一个月后,该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也由此,他的学习兴趣也渐浓。

(三)强化激励应当把握时机

教师在运用激励管理方法时,这种管理手段与其它管理方式一样,无节制的使用或者是使用不合时宜都可能会产生反效果。故而,对于后进生的激励管理都应当坚持适度和适时原则。例:后进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对《阿房宫赋》这篇文章的看法时,教师应当首先予以言语肯定,接着引导其他学生鼓掌或发言对其予以肯定。以暗示后进生这种乐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值得提倡并被大家看好,增强其自信心。

三、激励管理方法在后进生管理中的探索

依据心理学理论,自卑人群需要他人不断的肯定,以从中得到精神支持,逃避自我惩罚。不过对于好胜心较强的学生而言,适当的批评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他们与自信心极度匮乏的学生相比,不会因为批评而自我迷失,反而会产生将功补过或证明自我的心理。所以,批评也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特定人群。

激励管理方法班级管理中应运用得当,能有效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及学习动力,开发其创造力。虽然激励管理方式适用范围广且效果显著,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个性管理。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激励管理方法应用于高中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沉重而甜蜜的负担。故而,为了完善当前高中班级管理,还需要各位教师结合本班级实际情况不断的深入探索。另外,还应当注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并不能过于依赖此种管理方式,应当明确如何将这种激化力量转化为学生品格中的一部分,才是激励管理方法被制定的根本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励管理方式应用于后进生管理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重拾学习动力,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班级的管理质量和学习效果,是值得推广开来的一种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林树泽.语文后进生的激励管理[J].读与写(下旬),2010(11)

[2] 李艮,钱逍.基于弗鲁姆期望理论的高校后进生激励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09(24)

[3] 韩功帅.激励管理方法在高校后进生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1(36)

[4] 邹勇.现代西方激励理论对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激励管理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12)

[5] 张睿.浅谈当代中职学生的激励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4)

上一篇: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