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4 03:33:49

摘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对照组48例用兰索拉唑,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临床疗效和内镜下症状改善的程度。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兰索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fla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临床症状有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痛,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损害。我院2008年1月~2010年4月应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01例患者均来自我院消化科门诊,均有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痛症状。经胃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并排除感染性食管炎、药物性食管炎、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肿瘤,上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所有病例治疗前4周内均未服用制酸剂和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32~65岁,平均50.2岁。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30~67岁,平均52.5岁。两组性别、年龄、症状和食管炎内镜分级[1]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兰索拉唑30mg,1次/d,莫沙必利5mg,3次/d;对照组仅口服兰索拉唑,方法及剂量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4、8周后对反流、烧灼痛等症状各记录1次。治疗后4、8周均常规复查胃镜,记录病变的大小和范围。

3.疗效判断标准

(1)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根据患者胸骨后痛、反流症状改善情况评定。显效:原有的症状全部消失;有效:原有的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原有的症状没有变化。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2)胃镜下疗效评定:治疗4、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炎的愈合情况,胃镜下食管炎的变化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济南会议标准,分为0级、I级、Ⅱ级、Ⅲ级[1]。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4、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值分别为6.422和5.755,P均<0.05),治疗组疗效较好。

2.两组内镜下症状改善程度的比较

治疗4、8周后治疗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u值分别为2.088和2.064,P均<0.05),治疗组疗效较好。

3.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有6例腹泻,1例便秘;对照组有2例腹泻,2例便秘。均能坚持疗程治疗。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炎症,是一组胃酸相关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与食管酸暴露程度和时间有关,但本病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降低、腹内压增加、食管清除作用下降及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因此RE患者除抑酸治疗外,还必须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

研究表明,质子泵阻滞剂(PPI)治疗RE疗效明显高于H2受体阻滞剂。兰索拉唑为新一代质子泵阻滞剂,能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其抑酸作用强而持久,是治疗RE的有效药物,比奥美拉唑能更快、更有效缓解RE烧心症状。莫沙必利是强效选择性胃肠5 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肌间神经丛的5 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肠蠕动及胃和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促进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的排空,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从而减轻食管的酸暴露;另外可增强食管蠕动和LES张力从而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增强食管的清除作用,加强食管抗反流屏障。所以莫沙必利亦为RE的有效治疗药物,并已为诸多文献所证实。本观察联合应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RE,并与单用兰索拉唑者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至4周、8周两组临床疗效及胃镜下食管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越来越明显。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胃镜下食管炎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兰索拉唑是治疗RE的有效药物,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食管炎,联合促动力药莫沙必利可明显提高疗效,比单用兰索拉唑更为有效。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也未见明显增加,说明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是治疗RE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222.

[2]王凡,樊宇靖,李莉,等.反流性食管炎4311例临床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6):1114-1116.

[3]Kamolz T,Pointner R,Velanovich V.The impac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on quality of life[J].Surg Endosc,2003 Aug,17(8):1193-1199.

[4]Katz PO.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w treatments[J].Rev Gastroenterol Disord,2002,2(2): 66-74.

[5]Richter J E.Longterm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J].Am J Gastroenterol,1997,92(4 Suppl):30S-35S.

[6]兰索拉唑临床协作组.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多中心临床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1999,49(4):243-245.

[7]黄萍,卢惠明.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2):131-132.

[8]朱琦,刘文忠.促动力药物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7):737-745.

上一篇:乙肝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临床观察 下一篇:浅谈如何治疗儿童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