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04 03:28:52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做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想一想”“做一做”中理解、深化、拓展所学的地理知识,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就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谈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创新思维;启发;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一种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可集中人的注意力,产生愉悦的积极的情绪反应。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新学知识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思考性、启发性强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去联想、去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内驱力,促使他们展开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二、质疑问难,思维求异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设问,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常规,独辟蹊径,学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这一现象虽然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但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的。有不利的一面,同时也有有利的一面。围绕有利的的方面让学生探讨交流,最终懂得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南极大陆原有的景象,成为温暖的绿色大陆;气温升高一方面使海水蒸发量加大,促进了海陆之间的水循环,降水量增加;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亚寒带高纬地区植物生长季延长,针对这一特点,可发展种植业等。要用一分为二,辨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加以引申、拓展,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三、纵横联想,鼓励“异想天开”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藏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维就发生困难。而想象力的丰富是同善于“幻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幻想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激发学生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的类似、平行、递进对比、从属、因果等关系,有利于学生自由的进行联想。例如,在讲清楚我国耕地资源特点和现状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我国人口不加限制地发展下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由此可以推及到全球,让学生想一想最适合于地球的人口数量是多少?人口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否则地球将无法承载?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设计这类问题供学生思考,既有利于国情的教育,又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联想的天地中获得发展。

四、不囿于定势,鞭策多解,在多种变化中求变通

在现今的地理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是已知现成的,并常常只有一个答案,但学生对固定的标准答案求证多了,发疑也就少了。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在封闭、狭窄、单轨的思路上发展,很容易导致刻板疆化,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迫切需要把学生从惯有的思维定势中解救出来,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方向和途径去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变通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的知识基础上思考:如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还会有昼夜更替和四季现象吗?如果黄赤交角消失,地球上的昼夜、昼夜更替、风带、气压带的分布、大气环流与现在有何不同?如果地球再小一些,将会产生怎样后果?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和现在相反,又会怎样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将会给学生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认识地球及由其运动产生的各种现象,求得对这一知识的深刻理解,使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

五、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创造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包含有多种信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它们具有以下4种教学优势:①多样化信息表达优势,效果好;②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表现事物音像动态大小、远近及快慢;③反映事物空间、时间的多维变化;④强烈的师生人际活动交互性等特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南美洲国家巴西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巴西国家的概面,展现热带雨林的景观,播放桑巴舞、狂欢节的活动场面和巴西利亚风光图片等内容。通过这些辅助资料,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直观――抽象――能力”的认知结构,促使其发现问题,提高理解、概括问题的综合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加强实践启思,提倡多动手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在课堂上“想一想”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尽可能多地“做一做”。可以利用暑期、节假日或野外实习的机会,对某地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指导帮助学生应用课本里的韦伯工业理论、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等知识,找出该地的工商业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自己新的设想和方案。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每人都亲手制作一个他理想中的校园模型。当各种各样新颖别致、构思奇特的规格不一的模型摆在面前的时候,一个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好的检验也就完成了。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现未知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思想动力。学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只有培养出善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创型教师,才能满足时代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梅光.地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初探.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

[2]陈蕊.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

[3]柯曾刚.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贵州教育.2006.

上一篇:听课有感 第5期 下一篇:工作着 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