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恒:为打工者大声唱

时间:2022-10-04 12:35:40

孙恒:为打工者大声唱

一个建筑工地,几百个工人围坐一圈,中间形成一个小舞台。

一个抱着吉它的年轻人站在“舞台”中央,他衣着简单朴素,看上去跟工人们没什么差别。

他弹着吉他唱起来:

“高楼大厦是我建,光明大道是我建;

脏苦累活儿是我们来干,堂堂正正做人;

凭力气来吃饭!”

虽然没有好的音响设备,他的声音也称不上完美,但这首《打工、打工、最光荣》博得了热烈的欢呼喝彩声,工人们打着拍子,跟他一起唱着。

唱歌的人叫孙恒,打工青年艺术团的团长。像这样在建筑工地或者务工者社区举办的演出,打工青年艺术团成立6年以来共进行了300多场这样的演出。

孙恒自己也曾经是个打工者。现在,他为打工者唱歌、写歌,为打工子弟办学校,还要建“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他成了打工者的代言人,为他们大声说话大声唱。

妈妈说,滚吧!

孙恒曾经是河南一所小城市的中学音乐老师。可是1998年,他选择逃离,做了一名“北漂”。

“无法忍受那种每一天都在重复的生活,我不想一辈子就这样混日子。我觉得年轻人,每一天都应该是全新的。每天应该很充实、很带劲儿的去生活。”

决定辞职的时候,父母跟他断绝了关系。“妈妈把家里最破的一个铺盖卷扔给我说,滚吧!我就带着一个破铺盖卷和一把吉他来北京了。”

自由有了,可现实的残酷和生存的压力也同时展现在他面前。

“刚到北京的那段时间特别痛苦。一方面我有个抽象的目标,觉得这个世界一定有个全新的人生道路,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项事业值得我去奋斗。但是,我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

为了生存,他做过搬运工、推销员、酒吧歌手。收入都很微薄,10元钱往往要撑一个星期。他在清华北门租了一个小房子,为的是可以免费听讲座,喝食堂的免费汤。

几个月的漂泊,孙恒发现在北京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他背上心爱的吉他,踏上了漂泊流浪的路。

沈阳、盘锦、葫芦岛、鞍山和河南的大部分城市,他沿途卖唱、打短工。孙恒说,这一段经历的苦涩,对他一生的影响巨大。“这一路走来,我接触到了各行各业打工的朋友。建筑工地的工人、饭馆的服务员、倒卖假发票的、街头做小生意的……我经常在街头卖唱,闲暇的时候我唱歌给他们听,他们就给我讲打工的酸甜苦辣。城管来了,我们一起跑,我收拾不过来了,他们就帮我一起收拾。每天像打仗一样。”

这段经历也改变了孙恒对社会的看法。“以前我通过教科书,通过媒体的说法看这个社会。你看这些农民工,脏乱差,素质低,影响市容。但是事实上,我跟他们接触,发现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这么艰辛,就为了家里的老人,为了供孩子上学。”

孙恒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了。“以前,我在城市里总没有归属感,觉得每个人都匆匆忙忙的,只关心自己。现在我知道身边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同病相怜的人。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了生存、为了理想而拼搏。”

打工者的歌

流浪的经历让孙恒感触颇深。他突然想到:我是不是可以为兄弟姐妹们做些什么?还好,我有我的喉咙和手。于是,工友们的故事变成了他笔下的一首首歌。

一次在一个建筑工地,孙恒和一个叫“彪哥”的工友聊天。

“他把一双手伸到我面前说:你看,我只有这一双空空的手。我要靠这双手养活老婆、孩子、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地拼命干活,有时候一天干十七八个小时。我也想不清楚,我们从农村来到城市,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血汗,盖起了这个城市的高楼大厦,为什么被人瞧不起?我相信只要拼命干,努力干,日子就会改变,但是一年到头来,剩下的还是一双空空的手。”

后来,孙恒写了一首歌,名字就叫《彪哥》:

认识你的时候,已是在你干完每天13个小时的活儿以后。

大伙儿都管你叫彪哥,你说这是兄弟们对你习惯亲切的叫法。

喝醉了酒以后,你说你很想家,

可是只能拼命地干,才能维持老小一家――安稳的生活……

每次唱起这首《彪哥》,总有听歌的工友留下心酸的眼泪。当然孙恒也泪流满面,他在唱自己。

一年冬天,在没有暖气的小屋里,孙恒每天半夜都要被冻醒几次,结果感冒了。他终于咬咬牙,买了一车煤。沮丧之际,给他送煤的老人几句简单的话却给了他温暖。“那么冷的天,他推着平板车,满脸都是黑的。但他高高兴兴地干活,跟我说,你看我这么大年纪还出来打工呢,在外面很辛苦,一定要扛过去。”

孙恒突然觉得一股暖流流进心里。一首专为这位老人而写的歌《煤》诞生了:

我曾不止一次地疑惑,疑惑这漫漫寒夜,该怎样去度过。

而如今我终于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光和热……

以前,孙恒也写歌,但多是写自己的困惑和情感。而现在,真实的故事和生活成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为工友们写《打工、打工、最光荣》、《天下打工是一家》、《团结一心讨工钱》……

这些歌曲调简单,歌词也不华丽,但是却唱出了千千万万打工者的心声:

“你来自四川,我来自河南,

……

打工的兄弟们手牵着手,

打工的旅途中不再有烦忧……

唱出工友们的心声

1999年底,孙恒又回到北京。还是靠打短工为生。业余时间,他到一些打工子弟学校去当志愿者。

“孩子们太缺自己的歌了,很多学校都没有音乐老师。我就开始给孩子们写歌,教他们唱。比如《打工子弟之歌》,孩子们都很喜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这种感觉不是你挣多少钱来衡量的,我觉得我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就足矣了。

后来,孙恒接触到更多有文艺爱好的工友,有的喜欢说相声,有的喜欢弹吉他。“我们就商量,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文艺团体,为工友们义务演出?”一说到这个想法。大家一拍即合。

但第一次演出就遇到了阻挠。孙恒他们在建筑工地为工人们演出,中间唱了一首《团结一心讨工钱》。唱着唱着,工友们特别激动,跟他一起大声唱:“团结一心跟他干,条件一个结工钱!”包工头听到了非常反感,立马把他们轰走。

“后来我们就学聪明了,这首歌放在最后唱,唱完就跑。”

孙恒记得,有一次在清华科技园的一个建筑工地演出,有两千多人参加。“那一天是中秋节,一位很小就失去母亲的年轻工友特别激动,他上台结结巴巴地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完了之后,他说,天气凉了,兄弟姐妹们多穿点衣服。听到这话,我心里面特别温暖。虽然他唱歌跑调,声音颤抖,但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想发出我们真实的情感和心声。”

孙恒还记得,有一次去一个酒楼,为那里的服务员们演出。“等到他们下班,已经快12点了。我们唱歌,周围有人抗议,我就到马路上去唱,一直唱到天亮。”

从2002年艺术团成立开始,打工青年艺术团为工友们演出已经超过了300场次。“艺术团演出的条件都很简陋,没有舞台、灯光、音响,就是一把吉他,一个口琴。工友们就围坐在我们脚下听我们唱歌、说相声。看着他们开心的、灿烂的笑,拼命地给我们鼓劲、叫好。高兴了他们也上来一起唱,说心里话,像过年一样,特别开心。”

“在演出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围上来问:包工头拖欠工资怎么办?工伤事故怎么办?我们就很无奈,很尴尬,我们唱几首歌,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孙恒发现,工友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是很普遍的现象。包括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身份歧视等等。后来他们就把工友们权益受到损害的案例,编成歌曲、小品、相声来反映,或者派发一些宣传法律的单页,比如《劳动法》、《合同法》,在演出的同时进行普法宣传。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维护我们的权益,让更多人消除对工友们的歧视。现在,这成为我们的一个宗旨:用歌声呐喊,以文艺维权。”

打工艺术团开始得到社会的关注。孙恒也得到了不少荣誉:“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

对此,孙恒看得很清楚:“真的因为你有多么了不起吗?不是,我们做得很有限。我们这个群体这么庞大,为社会做出这么大贡献,却没有我们的代表和声音。我们一个艺术团,只不过唱了几首歌,就把我们推出来。这些荣誉不是给我个人,也不是给我们艺术团,而是给我们背后这两亿打工群体的。”

天下打工是一家

2004年,孙恒和伙伴们决定录一张碟,在演出后免费发放给大家。

录音的小样偶然被京文唱片公司老板许钟民听到了。同是务工出身的许钟民很受触动,决定赔钱也要出版。

唱片《天下打工是一家》不仅没赔钱,还有不错的销量。2005年,孙恒他们用7.5万元版税创办了一所务工子弟学校――同心试验学校。孙恒担任校长。

“北京有50多万打工者子弟。他们没有北京市户口,上学问题始终是最让工友们头疼的问题。”

身为校长,孙恒“想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尽可能丰富的资源”。周末会组织志愿者给孩子们提供各种课外活动,书法班、摄影班、戏剧小组班。课余时间,孩子们还有机会参观大学,参加社会活动。当初反对他出来的父母如今成了学校里年纪最大的志愿者。

孙恒说:“打工子弟的流动性强,在这所学校,上一个月就可以交一个月的钱。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里不会有在普通学校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同心实验学校还是综合的社区学习中心,周末就组织家长们来上各种培训班,有写作班、普法班,也丰富了工友们的业余生活。

现在,孙恒和同事们正在筹备“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个面向打工群体的民间公益性博物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世界共睹。但是,很多人只看到城市的高楼大厦多么漂亮,很少有人关注到高楼大厦背后的故事。现在已经有超过两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打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他们做出最大、最直接的贡献,却没有属于他们的文化和历史。建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我们打工群体这几十年为社会做的贡献。也希望通过一系列展览、宣传,唤起社会对打工群体劳动价值的认可。”

孙恒说,博物馆会在2008年5月1日正式开放。

目前收集到的几百件展品也是五花八门:信件、工资条、欠条、合同、工服、照片……孙恒说:“之所以叫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就是因为我们将通过很多丰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有唱片、电影,还有工友们自己出的报纸、诗集,甚至有现场的演出。我们的博物馆不是死的,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孙恒说,今年的“两会”产生了三位来自打工群体的人大代表,说明这个群体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他们仍然要面对很多不公正:保险、孩子上学、养老、工伤事故……孙恒他们注册成立了“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工友之家”长期的使命,就是帮助庞大的打工群体克服各种困难,融入社会。“没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就成立自己的艺术团;孩子们上学难,我们就自己办学校。以后呢?很多工友打一辈子工也不可能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我们是不是可以盖自己的房子?工友们缺乏技能,找工作难,是不是可以办自己的技能培训学校呢?”

孙恒说,在外漂泊的日子再苦再累,他也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决定。“虽然当初只是抱着一个并不清晰的梦想出来闯荡。遇到什么困难就去解决,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做一些事,我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现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我的生命很充实。” 说到这里,孙恒一脸满足的平静。

上一篇:周倍良:清华学子的“村官”路 下一篇:高杰:加速运行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