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如何越过“陷阱”

时间:2022-02-07 03:07:30

打工者如何越过“陷阱”

时下,莘莘的打工者不断涌人大中城市。于是,求职成了打工者们谈论的主话题。为了避免求职者上当受骗,笔者就近来劳务市场和他人求职中上当受骗的事例,告诉给大家,以示警惕。

一、谨防蒙人的职介所。当前,职业介绍所、职业介绍中心越来越多,它们在解决就业,加快人员合理化流动等方面无疑起着不小的推动作用。但也有少数职业介绍机构利用手中的招牌,招摇过市,坑蒙拐骗,从中渔利,损害求职者的利益:有些职介所以高薪引诱或一次性包成功为名蒙骗求职者,从中骗取中介费,其结果是不成功、不退钱。还有些职介所编织是假非假的招聘信息,使求职者有时为了一条好消息,又不甘心放弃,难免买上一张求职卡或缴上一条信息中介费。等求职者匆匆赶到用人单位时,大多以招满为由而告终。这时,职介所的人会叫你重选信息,此次不算。退钱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不过,这些大多是私营的职介所。

二、谨防老乡介绍工作。俗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现在,此话已过时,不再流行了。“老乡,老乡,背后一枪,见你没死,又是一枪”却成了时下的流行语。一些老乡以好心为由,给你介绍工作。其中就想从中捞点油水,收取介绍费。找着了工作嘛,还好一点,有的不但工作没找着,连介绍费也被老乡骗走。

最近,据一位来自红安县姓刘的打工青年反映,去年8月中旬,他高考落榜后,听本村外出打工的青年说,在武汉打工每月能赚六、七百元钱,还管吃管住呢。于是,他带着家里东借西凑的400元盘缠乘车来到武汉。下了车,还没分出东南西北,就有三五个“好心人”前来招呼小刘,他们一听小刘的口音便亲热地说咱们都是“黄冈老乡。出门在外,靠的就是老乡。要找工作,包在老乡身上”。当时,小刘想第一次出门打工就碰见“老乡”帮忙,这真是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啊!小刘就放心地跟他们到临街一间破旧的房子里登了汜,并交了250元中介费。其中一位“老乡”告诉他,现在这250元职介费交了咱们就给你服务到底,直到你工作岗位满意。你明天上午来,包你找上好工作,小刘高兴得一夜未合眼。可从第二天开始,小刘再也没见这几位“黄冈老乡”。小刘才知道自己受了骗。

三、谨防街上张贴的招聘广告。只要求职者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许多巴士站,电线杆等公共场所到处贴满了招聘信息:“某物业发展总公司招聘男、女职员,收入两万元以上……”。当前,涌人武汉市的打工者数以万计,加上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前来求职的遍及社会各个角落,要找比较理想的,且收人高的工作岗位真是不容易。由于这可观的收入诱惑,许多求职者掉人陷井。去年7月小珍师院毕业后被安排在老家某中学任教,3个月后毅然扔掉了“铁饭碗”,怀里揣着本科证书来到武汉企求高就。可她在武汉三镇四处奔波两个多月,去一无所获。就在求职无门时,她在汉口一天桥处意外地发现几张醒目的招聘信息,其中一条信息使她怦然心动:“某外企招聘数名高级管理人员,年薪5万元以上……”上面盖有武汉市工商局准予此广告的印章。小珍在未核实的情况下,按照对方的要求交了600元押金和200元职介费,并顺利通过极为简单的面试,一星期后等通知上班。其实,这些都是假的,包括那骗人的印章。他们是从中收取押金,当你面试过后(所有面试的人都会通过),就叫你把押金存入他们的账号。如需要,就通知你上班。小珍的结果,不用说大家也许都知道了。

当前,大中城市求职市场管理仍有疏漏之处,一些中介机构靠蒙骗手段从中大发其财,许多求职者却苦于投诉无门,对求职者本已十分急切的心理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劳动监察、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要联手加大管理力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监察和规范管理,对一些非法的中介机构要坚决取缔;二是要加大打击力度,对那些靠蒙骗手段,从事非法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要严惩不贷,决不手软;三是加大法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形式劳动法规宣传,使打工者们懂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权益受到侵害,就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投诉,使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求职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劳动厅)

上一篇:绍兴企业上市劲头为何不再“牛” 下一篇:经济管理专业为何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