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生物的情感教学综述

时间:2022-10-04 11:29:22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的情感教学综述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求知更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进行情感交融,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让其感知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从而以感受生活的态度去学习生物。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很重感情,充满热情与激情。但中学生情感两极性表现很明显,即取得好成绩时非常高兴,一旦失利又极端苦恼,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的情感既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需要;既热情,又有社会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高尚的、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一个充满情趣和热情洋溢的环境中,生物课堂会是一个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相互感动的和谐课堂。在生物课堂中营造这样的环境,情感交融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能否正确、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生物教学中效果的好坏。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以理激情

情感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认识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在教学时,教师要紧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教育寓于传授的知识当中,并且坚持用辩证法的观点来阐述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殖、发育和生物界的发展变化规律,同时向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观点的教育。

例如在讲《生物》第一册上“裸子植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强调: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占世界一半,裸子植物资源居全世界首位,因此我国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分布在我国广西龙胜一带的银杉是广西植物研究所钟济新先生发现的新种,1957年由我国植物分类学家陈焕镛、匡可任两位教授命名发表。银杉是世界最珍贵的植物之一,享有“林海里的珍珠”、“植物中的熊猫”的美称。短短这几句话,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保护植物的激情。教师还可以把教学和“不践踏花草木”等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这样既结合我国国情,又能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能达到教书育人、以理激情的目的。

二、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参与合作。“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及“实验课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现实来说,农村的中学生合作意识淡薄。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意设计相关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内容上,教师要多给他们自己创造空间。在合作的形式上,要有变化,比如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可让他们自由组合;把男生和女生进行不同的组合,让他们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激情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和动力的主要源泉,教学方法是增强和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的手段。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观察、实验等方法,创设一种好的情境和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草履虫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自制一个简单的泡沫模型,给学生一个立体实物感;讲耳朵结构时,其中涉及三块听小骨、内耳的半规管、前庭和耳蜗,教师用模型教学挂图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而且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识记。教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排除使学生分心的因素,能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感,提高积极性,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又如:在讲“小麦花结构”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讲一下小常识:虽然小麦不大也不香,但小麦花的价值很高,许多小麦花的优良品种是通过小麦花的去雄、人工授粉、有性杂交才逐渐培育出来的。这样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利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总之,教师在讲课时要处处创设这种问的情境,以情激情。

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养,以爱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感染力的功能。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沟通正是由于情感、情绪的感染功能,才能以情动情。同样,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相互传递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往往受到教师的制约,而教育学家认为爱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前提和保证,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基础。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一定要提高自我修养、自身素质,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使学生亲师、信道、乐学。墨子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也明确规定对师德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加强师德,才能以高尚的情调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品德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有勇于献身事业的精神,为人民教育而鞠躬尽瘁,奋斗终生。

其次,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只有普遍地爱他们,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还要为人师表,有广博的知识、积极的热情,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和“爱的效应”,从而使学生逐渐产生对教师的爱,并逐渐由这种对教师的爱转移到对生物这门学科感兴趣,从而积极地学好生物,达到以爱激情的目的。

激情、情操、心境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激励因素,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恰当地激励学生,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的情感,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情感交融,使之产生高尚的情感倾向,热情地学习生物课程。

正如情感态度本身是多变的一样,情感态度的培养途径应该是多样的,而且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其培养的方法和实践也是一个复杂的、难以定性的领域,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保持积极情感,排除消极情感,努力使每节课都展现出激情和智慧的完美结合。

上一篇:如何构建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