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英语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04 10:17:15

职高英语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职高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职高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本文从分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着手,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帮助学生消除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问题 对策

英语教学中阅读是语言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阅读能力是职高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适用价值。首先是因为阅读理解是英语水平测试的重要方式,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都是很重要的,而且完形填空与短文改错也与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其次,阅读可以帮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各国的历史、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了解。本文就英语阅读理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做一些探讨。

一、职高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

以往教授英语课文的方法是以分析课文的语言点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文章内容和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忽视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并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对策: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勇于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在重视语言学习的同时,还要重视语言形式所传递出的信息内容。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利用各种学习策略引领阅读过程,提高阅读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培养阅读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好”与“乐”就是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面对那些有过多生词的文章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畏难感,哪有兴趣可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具体做法有:

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难易适中的文章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尽量挑选那些趣味性强,篇幅适中,词汇量不大的文章。阅读前可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与学生共同分析语篇体裁和语篇结构。如有“对阅读理解造成重大障碍的生词”,要鼓励学生学会根据语境判断出部分生词的准确含义并熟悉它们的用法,并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字句、难点进行大胆猜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从而自觉克服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

2)阅读前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教师选定文章后,可在阅读前设置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如:

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story?

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What part of the story do you think most interesting?

Who can summarize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story in brief words?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story or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story?

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另外,教师要选文化含量高、知识性强、角度新颖的文章,最好选具有时代信息的内容、有趣的题材,这样他们自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阅读了。

二、阅读速度太慢

在阅读方法上,多数学生只是采用“自上而下”(bottom-up model)的单一模式,逐词逐句地阅读文章,有的学生还有不良地阅读习惯,如回读、出声读、用手指着句子读。获取信息慢,遇到语言障碍,产生急躁或厌烦情绪,甚至读不下去。其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阅读技巧差而影响阅读。有些学生词汇、短语缺乏,遇到生词不能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其义,理解句子能力差;或误解原文、或仅凭主观判断答案、或断章取义。还有些学生读完一个段落后不能很好地概括其大意,读完一篇文章后不能很好地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缺乏合理想象,更不必说能理解作者的观点、立场和写作意图等等。另外,在阅读方式上,许多学生以精读的方式阅读需要泛读的文章,费时费力,收效也低。

对策: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因而首先要纠正他们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如出声读、用手或笔指着读、一遇生词就停下来查阅等读法。告诉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1.训练学生不回视。阅读一篇文章应先从头到尾看完,整体把握文章,而不是不时地停下来查阅字典等资料;2.多训练学生默读。因为默读是快速阅读的关键。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就可以培养他们的默读技能;要求他们抑制发音器官的动作;注意消除头脑中潜在的词语语音印象;使他们力求做到通过视觉器官,直接迅速地感知文字信号;3.根据阅读要求,帮助学生学会跳读、略读等阅读技能;4.加大语言输入量。这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阅读中获取信息的正确率低

学生在阅读时只注意对只言片语的理解,停留在材料的表层意义或对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析上,见树不见林;部分学生在遇到有深度的文章时心里紧张,心理素质欠佳,思维混乱;遇到容易的题材,有时又会“掉以轻心”,眼高手低,跌入命题人所设置的“圈套”之中。

对策: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培养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从容对待阅读中的每一题。

在提高阅读速度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可根据不同的读物而定。例如,在阅读英语简易小说时,要建议学生快速阅读,只须对某些情节的描写加以品味;而对于科普性文章,也不必逐字细读,只要抓住其中主要事实、数据、年代就行;对于阅读信件,则要弄清表示“感谢、道贺、请求、致谦”等主要事实;而阅读诗歌、散文以中速为宜,以领略其中情趣。待提高了阅读速度后要加强对阅读材料准确理解的训练。方法是:对于不理解的文章、句子,要从词义、语法和内容三方面的逻辑关系来分析,引导学生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准确把握整篇文章的基础上,捕捉并认真核对相关信息。教师和学生一道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归纳文章的主题、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等。久而久之,他们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均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学生自主学习 (意识和能力差)

阅读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目标性,即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读,为什么读和怎样读的意识和能力差。

对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要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并要做到持之以恒;对所读的材料,能给以恰当地评价,做出推理或提出疑问;能回答就文章内容提出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求他们摘抄名言警句、背诵精彩段落、建立阅读进程统计表,其中可包括每次的阅读时间、速度及质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的以理解内容为主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阅读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坚持天天阅读一定数量的不同内容的文章,特别是有关最新的科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时文。坚持阅读理解的专项训练,注意解题技巧的运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取得阅读理解的高分突破。

参考资料:

[1]《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2]《英语辅导报》职高教师版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职业中学)

上一篇:体育教学与育人的多因素效应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