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要点概述

时间:2022-10-04 09:35:4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要点概述

摘 要:文章论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涵义和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的政策依据,并论述了课题经费构成与管理要点。

关键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45-02

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涵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国家科技计划,是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的,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计划主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二、支撑计划课题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的政策依据

支撑计划课题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依据《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以及其他配套规章制度。

三、支撑计划课题预算的编制

(一)为什么要编制课题预算

编制课题预算是课题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是在科技投入增加的情况下加强监管的要求,是科研活动特点的要求。

(二)编制课题预算应遵循三性原则

课题预算应当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政策相符性原则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1.目标相关性原则:课题预算应以任务目标为依据,课题预算的总量和内部支出结构要符合任务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课题预算总体目标的完成。

2.政策相符性原则:课题预算应符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以及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经费支出符合支撑计划定位和支撑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符合有关财经政策法规要求。

3.经济合理性原则: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及我国国情,经费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承研单位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现有资源条件,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课题预算编制的方法。

首先要根据课题目标确定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紧紧围绕每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预计需要发生的费用,将需要发生的费用按照规定的预算科目进行分类汇总形成课题预算。在课题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做好“四表一书”的填列。即:

(1)《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表》

(2)《设备费――购置/试制设备预算明细表》

(3)《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明细表》

(4)《承担单位研究经费支出预算明细表》

(5)《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说明书》

四、支撑计划课题经费构成与管理要点

课题经费是指在课题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由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课题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均应遵循规定的费用科目及开支范围。

财教〔2006〕160号文件规定了支撑计划课题经费构成及开支范围。为适应科研活动规律的需要,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财教〔2011〕434号文件对课题经费构成进行了适当调整,将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一)直接费用

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1.设备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预算只应考虑增添必要的专用仪器设备,考虑共享或租赁。

对于预算中填列2台以上相同的仪器设备、申报单位已有或应有的仪器设备、能够通过共享或租赁解决的仪器设备,在预算评审过程中一般会导致审减。

(2)5万元以上设备需提供报价单;购置(试制)单台套超过100万元需论证。

缺少报价单、论证报告等支撑材料在预算评审过程中一般会导致审减。

(3)避免列支基建设备、生产性设备、实验室必备的常规通用和办公设备;避免列支办公室、实验室的维修改造费。

(4)报销要件:采购合同(租赁协议)、发票、到货验收单等。

2.材料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避免列支生产性材料、基建材料、大宗工业化原料及普通办公耗材。

(2)避免与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重复列支,避免与其他课题之间材料费重复列支。

(3)报销要件:采购合同、发票、检验单、入库单、出库单等。

3.测试化验加工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避免列支日常性测试化验费用。

(2)承接测试化验加工的单位应具备所承接业务相应的资质。

(3)由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承接测试、化验、加工业务的,价格不应包含内部利润,并且价格不应高于市场公允价格。

(4)报销要件:测试(化验、加工)合同、发票、测试报告(化验报告、加工验收单)、承接单位资质证书等。

4.燃料动力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关于单独计量的政策把握。由于要求承研单位为用于课题的每台专用仪器设备与装置接独立的水表、电表不太现实,目前一般要求承研单位能够计算出燃动费消耗,消耗与任务应相匹配。

(2)避免列支日常燃料动力费。

(3)科学考察、系统野外联试发生的车(船)燃油费可列入,但应明确考察(联试)目的地、次数、车船种类及数量等,以证明燃油费与课题的相关性,消耗与任务应相匹配。

(4)燃料动力费报销要件:发票(或其他结算单据)、燃动消耗计算说明、燃油费相关性证明等。

5.差旅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参照财行〔2006〕313号等文件,超标支出将被审减。

(2)在预算中应列明目的地、人数、次数、标准等测算依据。

(3)避免列支非本课题人员差旅费及与本课题任务无关的差旅费。

(4)差旅费报销要件:差旅费报销单、车船机票、住宿发票(其他各种差旅发票)、住宿费明细表、课题组任命文件等。

6.会议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开支标准参照国管财〔2008〕331号等文件,超标支出将被审减。

(2)避免列支本单位承办的各种例会、年会等与课题任务无关的会议费。

(3)严格控制会议规模、数量、开支标准和会期。

(4)会议费报销要件: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会议费发票、会议纪要等。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参照财行〔2001〕73号等文件,费用包括旅费、伙食费、公杂费、住宿费、零用费等。

(2)来华专家费用应参照外专发〔2010〕87号等文件,费用包括国际旅费、专家食宿交通费、城市间交通费等。

(3)避免人数多、费用高、时间长的出国。

(4)报销要件:国际会议邀请函(出国任务通知书)、车船机票(出国发生的各类发票)、参加交流与合作活动的总结报告等。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列支的费用要确保与课题任务密切相关。

(2)避免列支日常的电话费、资料费、通用软件费。

(3)报销要件:(软件等)采购合同、验收单、相关发票、(资料费)明细、专利申请书等。

9.劳务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应与临时聘用人员签订劳务协议。

(2)避免给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发放劳务费。

(3)研究人员累计全时不得超过课题的执行期。

(4)应支付给付给个人,不得打包付给单位。

(5)报销要件:劳务费发放表、劳务协议、(聘请在校研究生的)学生证件等。

10.专家咨询费的管理要点如下:

(1)按财教〔2006〕160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支付,超过标准将导致审减经费。

(2)专家咨询费发放手续要规范:注明咨询事由、时间、专家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身份证号等,专家咨询费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应有专家本人的签名。

(3)专家咨询费的支付对象不应包括课题的管理人员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

(4)报销要件:专家咨询费发放表、经费报销单等。

11.其他支出的管理要点如下:

(1)预算中应详细说明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与本课题的相关性,并详细列示测算依据(包括数量、价格等)。

(2)避免与其他科目重复列支。

(3)预算不能填列课题实施前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以及不可预见费。

(二)间接费用

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管理要点如下:

1.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参见财教〔2011〕434号文件。

2.课题承担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管理办法。

3.间接费用一般由课题承担单位按比例提取或分摊,且提取或分摊的管理费应控制在批复的限额以内。

4.绩效支出应当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对本课题的贡献及实际绩效情况,由所在单位参照国家相关规定统筹安排,额度控制在直接费用减去设备购置费后的5%以内。

以上是笔者在支撑计划课题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过程中,经过不断学习与实践积累的要点。其实,包括支撑计划在内的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并不神秘,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能够准确把握政策依据,在文件规定范围内做事,就能顺利完成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0号)

[2]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3]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6〕313号)

[4] 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开支标准的通知(国管财〔2008〕331号)

[5] 财政部、外交部关于印发《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1〕73号)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050081;作者简介:蒋文欣,现供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会计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课题经费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

(责编:玉山)

上一篇:浅析高校经费支出中不合规方式及审计方法 下一篇:试论新时期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