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04 09:25:53

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是关键目标之一。然而就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重要性。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信息技术理解性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理解性教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98-02

一直以来,在教育领域中,理解都被人们认为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其他教学思想相比,理解性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被作为指导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教师要想开展基于理解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在关注不同学生心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加强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同的主题特征时,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加准确地解释出知识点的含义,并寻找有利于自身观点发展的支持论据。在强调理解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他们逐步消化理解知识点,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

1 信息机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尽管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在我国全面普及,但实际收获的教学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如下:(1)落后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课程内容不匹配,受传统法教学观念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程中存在一定的思维惯性。尽管信息技术正快速发展着,但部分教师未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仍然采用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能够简单地重复模仿一些操作,但却并不理解背后的原理,靠死记硬背记住具体的操作程序,等到考试时再生搬硬套。由于信息技术考试中的内容大多均源于课本,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于将正确答案用公式化的方式简单地表述出来,并不会想要去进行深入的了解。(2)教师缺乏对学科体系的正确认识,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工具性的技能课程,缺乏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及其课程体系的正确认知,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地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没有对更深层次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挖掘。此外,许多教师将计算机操作作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起点,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软件的应用操作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只会机械性地进行简单的操作,并不理解相关技术背后所涉及到的知识原理、规则、意义等,课程取向严重偏离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理解。(3)教学方式生硬化,忽视了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信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是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圈的,课堂上,学生机械性地模仿、重复教师所演示的操作步骤,缺乏自主思考意识与探究能力,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去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其知识迁移能力的养成,同时也无法令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实际价值。

从整体上来说,片面追求操作技能训练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正确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改变自己落后的教学方式,着重加强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提出生成性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师需注意不能只追求生动有趣而忽略教学内容自身的价值,要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直观形象化,这就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生成性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对一些传统主题进行改造,赋予其全新的含义。一般而言,生成性问题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目前的生活相结合;二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可以吸引学生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三是学术性强,包含信息技术课程中绝大部分的核心知识。

其实,在这种生成性问题所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中往往还蕴含着其他更多值得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的主题,这些生成性问题于学生们的学习而言就是地基,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融合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元素,构造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先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画出流程或算法,然后在进行统一讲解与评价,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也有效激发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2)利用概念图来设计理解目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包含了大量的程序性知识,往往只能靠个人体会而无法表述,所以对其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手段为学生设计出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将目标明确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带着清晰的目标参与学习与探索活动当中。其次,目标应具有一定的聚焦性。就目前信息技术学习目标的设计情况来看,大多存在着目标笼统、缺乏针对性与指导性等问题。而高聚焦是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要素,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程度。最后,理解目标应具备深度的可挖掘性,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他们信息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所谓的概念图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人们将知识元素按照其内在联系所构建起来的一种可视化网络。教师通过概念图能够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学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内化理解。

(3)理解原理。在开展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和学生一同积极地参与进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就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技能操作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不了解,只知道单纯地跟随教师机械式地重复训练操作。然而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理解原理的重要性要远远甚于简单化地操作,学生只有在深入了解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将一些原本互相独立的操作联系起来,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实际当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达到理解这一目标,有必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一套基本原理,形成他们个人的最佳知识结构,促进其对信息原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用“Excel”表格来绘制统计图时,可以先让学生手绘出统计图,然后在引出教学主题,让学生理解Excel的绘图原理与手绘原理是一致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将其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信息技术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摒弃以往只重视教学形式、记忆以及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逐渐向理解性教学过渡。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交流互动,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并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于学生而言,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充分体现出基于理解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严大虎,陈明选.注重理解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107-109.

[2] 陈明选,徐D.论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3):25-32.

上一篇:从生活中学历史 下一篇:新时代背景下物理专业英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