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浅见

时间:2022-10-04 08:47:25

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浅见

摘要: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知识的灌输者,而应多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本文阐述了课堂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并从引课、课堂主体的把握、课堂总结等环节入手分析了生物课堂情境创设需关注的几个领域。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情境创设 认知领域 思维领域 情感领域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新课程“在吸纳以往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新课程至少带来了三大领域的变革: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对教师而言,角色的转变是首当其冲的难题。我认为在众多教学环节中,这变革的落脚点应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是实施生物新课程教学的主渠道。

一、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知识的灌输者,而要多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在情境中组织探究学习活动。

情境的创设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杜威也说:“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二、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情境的创设

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渐次推进的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思维领域和情感领域,并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学习情境。

(一)用愉悦的心情轻松地带领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殿堂——基于对学生认知领域的关注。

1.导入时课堂情境的创设

(1)利用报纸杂志上贴切的文字、图片材料来引课。

(2)用贴切的视频、动画导入新课,打开学习知识之窗,让学习不再枯燥。

2.课堂主体中情境的创设

(1)注意使用模型。模型的“立体”不同于屏幕上模拟的“立体”,你可以真实地触碰它,全方位地通过各种途径身临其境地感知它。

(2)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当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时必然对知识本身产生亲切感,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

(3)多用描绘性语言。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比如,当我们讲到“禁止近亲结婚”时,可以描述这样的事例:30岁的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爱玛是他舅舅的女儿。他们的6个孩子中竟有3人夭亡,其余3人又终身不育。到了晚年,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自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更大更多,而且自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结婚。

3.课堂总结中的情境创设

(1)用生活经验性语言进行总结:小孩滑滑梯—自由扩散;骑摩托车上坡—主动运输;骑自行车下坡—协助扩散;下岗再就业—转氨基作用;下岗失业—脱氨基作用;大树低下好乘凉—蒸腾作用意义之一……

(2)用反生活经验性语言进行总结:水往高处流——渗透作用中水流动大方向的判断……

(3)用成语、诗句总结:无中生有—隐性遗传方式;有中生无—显性遗传方式;一山不容二虎—能量金字塔;高处不胜寒—生物富集作用……

(二)“引爆思维的雷管”——基于学生思维领域的关注。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同材料情境的创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了丰富有效的材料,而没有一个思路独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就缺少了一种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动力,就缺少了一根引爆学生思维活动的“雷管”。

在学习“三连体密码子”时应创设问题情境:先应用克里克的诱变实验“克里克等研究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的增减”对所编码蛋白质加以影响,再通过原黄素处理,可插入或删除单个碱基。当原黄素诱导使DNA上加入或减少一个、二个碱基时会引起移码突变,不能产生正常蛋白质;加入或减少三个碱基时反而恢复正确读框,能产生正常蛋白质。”提问:“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密码子是由几个碱基组成的?”通过这些问题讨论,学生能够从科学实验的层面上体会科学推理的魅力。

(三)“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基于学生情感领域的关注。

1.音乐渲染情境:其关键是在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在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的捕食关系时,举例:“将一条鳄鱼和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头,中间用玻璃隔开。开始,鳄鱼不断进攻,但多次失望后不再进攻,即使拿开挡板仍然不动,它放弃努力,最后活活饿死。”可顺势问道:“当挫折接踵而来,当失败形影相随,我们是否像鳄鱼一样心灰意冷?”这时我没有正面让学生回答,而是请一位同学唱了一首《真心英雄》,没想到渐渐地全班同学都跟着唱了起来。随着歌声“面对挫折,必须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必定已悄然植入学生心中。

2.挖掘教材中知识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点,适时开展情感教育。

课堂情境的创设有法却无定法。以上几点只是我在现阶段的个人总结,还需要以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我们在新课改中对于课堂情境创设需要付出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我以李惠军《我思、我行,故我在》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告诫我们自己:“不仅需要‘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沉稳,还需要‘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灵活变通。我们更需要穷究义理、以破樊篱的自主精神与独创意识。自主、独创不是孤傲的自赏,也不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精神归隐,而是不断进行知识的新陈代谢的自我完善,是对时代的适应、体验和创造的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李吉林.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1991,5.

[3]崔明玉.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4]陈海燕.论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J].教育探索,2005,(07).

[5]贾广磊,徐鸿雁.“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学生物学,2005,(02).

[6]沈小碚.试论“问题情景教学法”的实质及合理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4,(08).

[7]张霞.生物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科学大众,2008,(01).

[8]王媛媛.在生物教学设计中注意到的问题[J].科技资讯,2008,(32).

[9]杨建华.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技信息,2009,(13).

上一篇:用实验增进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下一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