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构想

时间:2022-07-10 03:27:23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构想

摘要: 传统教育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脱离真实情境,学生在实际需要时很难真正调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保持和使用其所学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或在情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促进知与行的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为此,本文畅谈了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构想。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情境创设 构想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适当的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好,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得到养成和保持,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推进高中生物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一些构想。

一、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必须把目的性和高效性有机结合起来。

创设情境不能想当然,我们要坚决反对只追求轰动而没有实质意义的做法。从心理需要,到思维方法的体验,到相关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上用心设计,从而使学生从自发到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据新课标制定的教学要求始终应该是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反复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根本理念。教师必须根据这一理念,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框架。那么,是不是只要明确教育目的就可以实现情境创设的高效呢?我认为,情境创设高效与否的核心标准在于情境的呈现能否有效唤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感、问题意识、激发认知冲突,能否吸引学生主动投身于问题的探究思索。

该如何做到目的性与高效性的有机统一呢?我们可以在创设一定情境时围绕教育目的创造一定的“提示语”,暗含某种常见的观察角度,这样可以为学生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支持、依据和方向,把思路顺利地打开,也给问题的解决减缓坡度,搭建平台,使学生在思考时有获贵人相助之感,进而愿意思考、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另外,教学的各情境之间或者情境的各环节之间,要求和难度要由低到高逐步提升。这些能体现教师对生物知识的运用深度和有效控制与有序推进,是情境高效性和教育目的实现统一的动力和保障。

二、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必须将多样性和简约性结合起来。

一方面,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种现实背景可以源于生活,也可以源于生物学科自身。情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生物学科作为生命学科,尤其应该与现实相联系,但绝不是所有的生物学科知识都必须从生活中找素材,因为生物知识还有自身的规律让学生掌握。另一方面,生物教师的教学时空是十分有限的,这些要求我们对情境创设的量特别注意。如果情境过多、过花,就会使学生感到眼花缭乱、茫然无措。因此,教学情境应该具有简约性。那么怎样做最好呢?我认为,只要我们将相关联的生活情境有机串联成连续的情境链,就可以帮助学生生成教学活动的整体感、协调感、真实感,这样还可以在结构合理、层层递进的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从而使课堂的多个环节、多样情境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

学生参与率的高低应该作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他们不仅在学,在读,在想,在说,而且在实践,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他们的思想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他们的思维就会在兴奋中急速运转,他们的思想就会在表达中宛如溪流在自然流淌。要让学生说,让学生动,就应该按照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开展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他们的想法,指导他们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亲自掌握知识、交流思想、产出智慧的所在,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猜想假设、分析问题。

生物猜想是指从已有的生物知识出发,让思想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的知识圈,提出新的猜想和假设,并把这种新思想放到实践中验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对某事物的实践结果作一种大致的估量与猜想。即使这种猜想不一定正确,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也不要压抑,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然后利用调查、访问等手段验证自己的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当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猜想讨论非常热烈时,学生的猜想五花八门,教师应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猜想,对有些猜想和假设,如果学生注意力偏离了主题,教师就不妨简单地提醒,使猜想和假设尽可能清晰地表现对现象的解释。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众多的猜想和假设进行筛选和整理,对学生没有提到的因素,教师要及时进行启发和补充。

2.应用学具,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加强情感体验。

在学习“DNA分子结构和特点”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发现过程中最重要的几张图片呈现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DNA分子模型建构的科学方法,然后要求各组学生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搭出一个DNA分子的模型。通过教材了解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创造,今天的生物学习是为了明天的人生创造。因而,生物学习要有理想,要有境界,要有追求。只有通过构建自主学习的情境平台,我们才能期待生物课堂呈现“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缤纷烂漫。

参考文献:

[1]施建平主编.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最能吸引学生的情境设计.

[2]江苏省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标准.

[3]人民教育,2011,(6).

[4]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

[5]周国良.中学生物教学.让学生主动起来——谈学具在“DNA分子结构和特点”教学中的应用.

上一篇: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概念图策略的行动研究 下一篇:用实验增进对化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