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台地型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法与实践

时间:2022-10-04 08:43:17

城市台地型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法与实践

【摘要】 台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中较为特殊的地块,也是较为难以实施与操作的地形。如何处理地形高差和规划地块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以体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该文通过诸多地形整治手段对南充清泉坝台地地块进行规划设计,以总结出对特殊地形的设计经验和较为科学的规划控制方法,希望能对今后的台地空间规划设计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ERBD 土方整治逐级放动开发

项目概述

1.地理区位

南充是四川省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长江最大支流嘉陵江的中游。南北跨度165公里,东西跨度143公里。东邻达州,南连广安,西与遂宁、绵阳接壤,北与广元、巴中交界,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的特殊地理位置。

南充地处川东北交通要冲之地,与重庆和成都构成一个独特的等腰三角经济发展区域,是成渝南“2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辐射广元、巴中、广安、达州、遂宁5市共3300多万人口。

南充是四川内陆的交通、通讯枢纽,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国家三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四位一体的交通网。

图1 南充市宏观区位分析图

图2 南充市两小时经济圈示意图

2.南充市域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将南充城市性质定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嘉陵江畔山水、人文、生态并蓄的宜居城市;川东北商贸物流、科教文卫、金融及产业中心,交通、通信枢纽;新兴能源、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农业布局:重点抓好“一江两线”(嘉陵江、国道212线、高坪至营山公路沿线)区域形成一批产业化基地,规划形成五大农产品优势区域:生猪养殖优势区、蚕桑种植养殖优势区、优质粮油产业优势区、果蔬优势区、竹木药材优势区。

工业布局:工业形成“一区三带”布局,形成南充主城区核心工业区;沿兰渝铁路、广南高速沿线工业经济带;达成铁路、沪蓉高速南充段工业经济带以及嘉陵江沿江产业经济带。

图3 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

3.交通环境现状

南充铁路、航空、公路、航运交通发达。

铁路: 达成铁路横贯东西,兰渝铁路纵穿南北,以及正在拟建的南汉铁路,南绵铁路,遂巴(西昆)铁路和成都南充城际高铁以及南充轻轨一号线。

航空:南充高坪机场已开通南充--北京,南充--广州,南充--深圳,南充--上海虹桥四条航线。目前机场正在扩建中,竣工后,高坪机场将成为整个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机场。

公路:九条贯境高速穿越南充市域;两条国道G212,G318均交汇于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纵横东南西北。

图4 南充市交通区位图

航运:千里嘉陵江第一港――南充港为中国西北和川东北地区出入长江的重要门户,千吨级船队可从南充北上广元,南下重庆,直达上海。

清泉坝地块位于南充市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的中心位置,地区交通联系便捷,处于顺庆区北侧与高坪区联系非常紧密,紧邻滨江大道,依嘉陵江畔,南面正对上中坝生态景区,区位认知度较高。

4.现状地形介绍

区块用地范围内拥有大片未利用土地,西北侧为村镇居住用地,东北部有航电站桥对地块造成局部分割。用地范围内有规划高压天然气管线,对地块建设有一定影响,建议在规划设计中管线沿规划道路改道。整块用地地势较低,与滨江大道存在20m高差,嘉陵江水位较高时地块易被洪水淹没,57FA本为围垦用地,植被较为单一。

现状用地西侧临城市重要的南北向主干路――滨江大道,东侧和南侧都面临嘉陵江,地块南面正对上中坝生态岛,地块拥有3.5公里长的岸线,是具有高潜在价值的滨江土地资源。

清泉坝地块的地形劣势和区位优势一样明显。地块主体部分低于滨江大道二十多米,同时也低于未来滨江防洪堤坝(276米)4―8米,形成一个四面地形阻隔的盆地地形,既不利于滨江景观的借用,也不利于与滨江大道的交通联系。

图5 现状用地图

图6 现状用地剖面分析图

二、规划目标与定位

西岸・新外滩

1.EBD城市生态商务区――城市的未来

生态商务区Ecological Business District,EBD是对全球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形成的生态城市、城市郊区组团化、科技产业园等多种先进发展文化的融合,代表着新的城市发展方向。

EBD具备以下要素特征:它是个大生态的概念,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生态与发展、人居与经济的和谐,这与当前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与“循环经济”的发展主题是合拍的。

特征:作为城市形态的“EBD”,是个大生态的概念,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生态与发展、人居与经济的和谐。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概念,EBD具有先进性。它融合了生态与和谐,关注经济的同时更考虑以人为本。它与当今国际社会倡导的“生态城市”、生态环境的主流意识相一致。EBD是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双向内在需求。

“EBD”是“CBD”理念的超越和进化。指生态化的商务区:它既是城市郊区化的边缘新城市形态,又是现代规划师为了解决传统CBD的城市功能缺陷而提出的新型商务区的建设理念。2.尊重城市总体构想,构建城市景观格局

2. RBD城市商务游憩区――城市的名片

游憩商务区,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城市中以游憩和商业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 是当今国际中心城市推出的与其商务中心功能相呼应的新兴产业区。将休闲娱乐、主题旅游、精品购物等各类项目加以整合,并与商务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产业,形成现代都市新亮点。

特征:交通发达、土地价值高、人流量大、业态高档;客源组成较复杂,但均具有高消费、短时消费、时尚型消费、夜间消费强等特征。

商务和商业功能具有明显的游憩性。

商业和休闲具有很强的主题性。

商业业态最具有趣味性和游乐性。

3. EBD与RBD的迭加关系――ERBD生态型游憩商务区

嘉陵江畔•生态游憩

文化体验•活力岸线

充分合理利用滨江资源,打造集体育公园休闲带与休闲会馆为一体的游憩空间,多点式布局,以滨河景观串联,打造商务休闲新地标。

特色化:发挥文化对旅游事业的巨大驱动作用,突出南充文化特色,打造新旅游目标物,引入更多人气。

地域化:将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与消费过程结合起来,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业态,带动整个区块内的商业兴盛。

体验化:通过城市节庆、广场节庆等活动的组织,形成动态的充满活力的体验式购物环境。

4.规划目标

(1)嘉陵江畔标志性的生态之城

规划形成十字形的绿色公共生态走廊以及3.5公里长的滨江生态公园带,将商务、办公、居住串联成一体,使嘉陵江滨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着重打造成为一个活力生态之城。

(2)嘉陵江畔顶级的商务之都

规划核心区采用豪布斯卡(HOPSCA)的复合功能开发模式。以大型商业为主,办公、酒店和公寓等功能为辅,形成一处功能一体化、规模宏大的CBD综合体。

(3)嘉陵江畔人居环境的天堂

在如今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城市发展背景下,依托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引景筑城,构筑便捷的服务体系、和谐的邻里氛围,营造优质的人居环境。

三、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1.规划地区地势低洼,如何进行土方整治是进行后续开发建设的首要问题。

规划地块呈内凹地形,与城市道路最大高差达到二十米,需要大量的填土来满足地块内道路施工与地块内开发的建设要求,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与开发成本。且随着开发成本的加大对后续土地的增值乃至今后房价的走向都有一定的影响,怎样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平衡利益与施工,控制经营成本降低施工风险,这是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对地形的处理中,我们提供了以下两种方案:

逐级放台方案――高填方方案

整个地块采用逐级放台的方式,将规划区的地面高程抬到江堤标高以上,如果在地块中部做一条东西向的剖切线,可以发现自西向东有五个街区,第一个街区有5层地下空间(27米),第二个街区有4层地下空间(22米),第三个街区有3层地下空间(18 米),第四个街区有2层地下空间(12米),第五个街区有2层地下空间(8米)。规划方案利用较低的地势做地下结构层、地下停车库和地下商业。

图7 逐级放台示意图 图8 土方平衡计算

逐级放台方案的优势:

消除陡坎景观。完全消除现状洼地的不利地形景观,逐层化解了现状20余米的地形落差。

联通滨江景观。抬高场地使之高于堤坝,使得垂直江岸的道路上可以望到江面,道路空间都成为通江视线走廊,。

优化内外交通联系。逐层降低的场地规划,使进入该区的城市道路维持在较小的坡度(6%以内),其它的道路则只需满足地表排水的最小纵坡(0.3%),消除了规划用地与滨江大道联系的障碍,彻底改变了该地块原本孤立的状态,极大增强了地区可达性。

(2)保持台坎方案――低填方方案

鉴于高填方的场地设计会在道路和公园带基础建设中产生较大的土方量(约600万方),我们也设计了低填方的两个方案。在这两个方案中,主要场地保持平坦,保留原有陡坎,内部道路和滨江大道之间由几条坡度较大的高架路(或高填方道路)连接。

方案一中,场地主要地面和道路高层保持在276-277米,大部分道路只需要设计0.3%的最小纵坡即可。滨江大道连接内部的几条道路坡度为5%―8%,且和内部的南北向道路产生立体交叉。这种设计在道路和公园建设上将产生大约360万方的土方量。

方案二中,场地主要地面和道路高层保持在272-273米,大部分道路只需要设计0.3%的最小纵坡即可。滨江大道连接内部的几条道路坡度更大,为6%―9%,且和内部的南北向道路产生立体交叉。这种设计在道路和公园建设上将产生大约160万方的土方量。

方案一将地面抬到堤坝高度,利于防洪,但是地下室仍需做防渗处理。方案二的地面比堤坝要低,需要在堤坝外做止水墙。

图9 方案一剖面图

图10 方案二剖面图

低填方方案的劣势:

低填方的方案虽然大幅度降低了土方建设成本。但是也将遗留一些不利的后果。不适的环境感受和低端的景观印象。由滨江大道进入场地的高架道路会产生较大的坡度,驾车和步行都会产生不适感。高架路和两侧地块的高度落差(0-27米),也会形成较为低端的景观印象。

交通瓶颈更易产生,内外步行联系受限。由于形成了一部分立体交叉,居民和商业商务交通的疏解将主要集中仅有的三条入口道路的与内部道路的交叉口位置,高峰时间段将会产生拥堵。从步行交通的角度来看,逐级放台方案使得中轴线等开放空间都成为联系内外的通道,低填方方案则因为巨大的高差阻隔了步行的联系。

房地产价值预期的降低。以房地产开发的角度来讲,如此重要的地块,却位于一个低洼地中,将影响到开发商以及未来潜在住户对住宅品质的判断,进而影响到房价和地价,也将影响该区开发的动力和速度。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最初对该区的定位(城市的副中心、嘉陵江畔新外滩、高端滨江住区)的实现。

(3)小结

通过对地块地形处理的研究,综合两种方案的优劣势判断,以及站在政府和开发商联合开发的角度综合考虑,建议在后期的开发建设中采用逐级放台的模式。逐级放台的模式虽然整体建设成本和投资成本都偏高,但今后的土地开发价值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市场可接受程度高,便于以后的分期开发。在做好市政配套的同时考虑滨江绿化带的宽度,做好与建筑之间的距离控制,将滨江景观资源的利用做到最大化。

我认为“因地制宜”是每个规划方案都应该遵守的基本法则。对于清泉坝这个有着明显区位优势和明显地形缺陷的地块,最“因地制宜”的办法就是局部抬高场地,并局部采用交叉口立体交通的形式将场地内外充分连接起来,基础设施建设的付出是要实现这个地块高价值的必要代价。

2.由于地块的特殊性,如何做好城市道路与地块内道路的衔接,考虑路网系统的疏密性,控制等级,注意滨江大道的通行力,并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

本次规划并没有在原滨江大道上设计新的出入口。结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在规划区外,滨江大道西侧,已有的现状和规划道路与滨江大道相交,清泉坝地块内的路网与这些交叉口相衔接。

清泉坝地区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地区,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社区,需要有足够的道路衔接内外,产生很好的可达性才能盘活整个区域,保证其人气。如果仅仅设置2处出入口,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而且滨江区域的公共绿地的人气也没有保证,不利于疏通区域交通。因此本次规划方案在滨江大道上设计了主要的4个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做到内外相连,南北互通的良好状态。考虑到地块内外高差较大的原因将这些交叉口设置为高架桥的形式进行连接,这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台地型地块道路设计中都得到普遍运用。

地块内部道路由于考虑土方成本和市政管线的建设成本问题本次规划考虑了以下三种道路开发模式:(1)垂直挡土墙堆土模式 (2)联动开发堆土模式 (3)边坡堆土模式

图11 道路开发模式示意图

由于采用道路两侧做垂直挡土墙的形式成本较高,而两侧做边坡堆土的传统施工模式所产生的土方量较大,而联动开发可以保证后期土地分期操作的联动性,做到市政道路与地块建设同步进行,减少施工重复性和土方量,降低施工成本,因此联动开发堆土模式在后期的运行当中较为可行。

3.如何解决地块内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医院、学校等)的用地设置。

由于本次规划将清泉坝地块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因此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上按照规范要求我们采取分级设置,分为地区级和社区级。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共28.00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3.23%,片区公建中心以商业金融业用地为主。

商业金融业用地主要沿景观主轴呈带状布置,滨江公园以西区域,用地共25.13 公顷。服务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沿嘉陵江的滨江公园内。商业金融业用地共约25.13 公顷,其中,商业设施用地23.97 公顷,服务业用地1.16 公顷。

按照国家公共设施配置标准配置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目前的方案按照规范取中间值偏低一些。如规范要求教育用地的需求为6-14公顷,目前规划为7.2公顷。如医疗用地(含医院)的需求为1.8-3.3公顷,目前仅医院用地为2.53公顷,加上位于各个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完全能够满足本地居民所需。而本次规划采用联动开发的机制能够更好的保证各个地块分期分步的开发满足市政配套的综合要求。

图12 市政配套设施分布图

4.如何解决综合管线、消防、污水处理设施等市政设施成本偏高的问题。

由于规划地块的整体高差较大,市政设施的建设难度较大,成本偏高,有一定的设计施工难度,这将成为阻挠地块后续开发的因素之一。

市政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方法是密切相关的。最经济的形式是一二级联动,就是说放弃以往政府做好七通一平之后再出让土地的形式,采取政府投资道路建设和开发商进行场地内开发一起动的模式,但这种形式在操作上可能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程序,有一定难度,但不妨在特殊的地区规划中采用这一新的尝试。

5.如何充分考虑规划地块内核心CBD区的规划区位与商业业态,考虑整个地块的城市天际线设计。

规划区整体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区,因此需要有符合城市整体需要的CBD区,经过多方案比较目前将核心CBD区置于临原滨江路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临城市干道,与老城中心和新区中心更近,利于打造城市形象,也便于启动。

第二,便于动静分区,CBD中有很多公共性质的功能,必然引入很多外来车辆和人流,CBD临滨江大道便于处理交通和停车,而不会把车流人流引向纵深。将东部更为僻静的地块留给居住功能,同时也符合社区生活需要的。

第三,江景对住宅的价值提升,比商业和办公更明显,这样可以充分实现局部地块的土地利用价值。

对于整体城市天际线而言,不仅仅由最外面的滨江建筑轮廓线构成,由于CBD区域内的建筑超高层较多,而且处于的地势较高,高出滨江住宅很多,因此目前位置的CBD区与住宅区滨江绿化带形成了完整连续的城市界面。

对于CBD区内业态的整体设想是:酒店、会议、商务办公、酒店式公寓、单身公寓、大型MALL、大型卖场、专业卖场、精品购物、大型展厅、休闲娱乐等多功能,多复合的开发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局部地势高差的特点打造地下停车与商业空间,与南充市内其他地块的成熟商业有所区别,突出重点发展目标,形成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四、结语

南充市清泉坝地区的城市设计是一次规划设计的创新与突破,由于其地势落差较大、基础设施缺乏、规划范围广等特殊情况决定了设计施工时的难度重重,同样也给这次规划增加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如何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并运用与实践,促进城市发展进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提升利用价值是目前城市规划领域探索的课题之一。因地制宜的规划开发土地是一种设计与实践的尝试,是对政府与开发商联动开发机制的一种新的借鉴,希望对于指导城市台地型地区规划设计与实施有所帮助。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偏心支撑框架的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