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2-09-10 04:55:10

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现状的思考

摘要:随着建筑节能工程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建筑节能不是单一专业的工作,其他专业应予以技术支持,并应发展检测技术作为保障,才能建成具有节能效率的建筑。在社会环境中,加强各利益相关主体对建筑节能的支持与监督。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策略因地制宜缺陷综合学科检测技术节能效率

建筑作为人工产品,是人类自身应对自然环境气候的一种有效手段。建筑发挥着气候“调节器”的角色,通过利用和防御自然界各种气候因素,为人类创造出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有时过分地依赖人工技术设备的力量,以期达到更高的室内冷热舒适度的要求,结果导致高能耗和自然生态的破坏。

建筑节能涉及的学科范围广大,涉及到新型结构体系、护结构体系(门窗、玻璃、遮阳)、保温体系、空调采暖体系、新风系统、自然能源应用体系等;涉及到标准、设计、施工、检测、验收;涉及到技术、材料、设备;涉及到既有建筑的改造、新能源的应用;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建筑的设计、材料的选型、设备的优化等等。

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设计人员,对于生产出节能的“建筑”产品所做的工作只是建筑节能的一个环节。首先,从规划开始:①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②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③按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尽量加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提高绿地率,加强空间立体绿化体系,以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其次,落实到单体设计 :①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尽量减少外墙的凸凹面和架空楼板; ②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形成房间的自然通风;③控制窗墙比。最后,采取节能措施,从细部构造设计入手,有效利用护结构的隔热保温、玻璃门窗的保温隔热与遮阳等被动式节能技术,采暖空间与非采暖空间的保温措施等,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

建筑节能设计开展后,产生了许多误区,“高”技术也造成了“高”造价,甚至使用的高成本问题,把建筑节能引入了一个误区。很多建筑节能设计为了采用节能技术而设计,忽略了发展建筑节能必须注重地域和气候特点的设计策略,将因地制宜搞节能抛在脑后。目前,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节能设计还存在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一、大玻璃外门窗造成的耗热量,全靠加强外墙保温补回来,造成外墙体“过于保温”,虽然整栋建筑的耗热量可以达标,但是整栋建筑能耗增加,舒适度也会降低;

二、建筑中大部分采用无色透明玻璃的铝合金门窗和塑钢门窗,许多建筑都采用近乎密闭式的大玻璃窗、落地玻璃(阳台)门等设计,但极少考虑遮阳和通风措施,大大增大了传入屋里的太阳辐射热量;

三、节能设计时只注意到外门窗与建筑热环境关系最大的气密性和保温性,而将采光性与节能的密切关系忽略了。气密性不好,导致通过窗缝的空气渗透量增加,冬天取暖、夏天空调的能耗加大。保温性不好,引发通过传导传热的能耗增加。窗户玻璃阻挡夏天太阳辐射热的能力如何也是有效的节能方式,给玻璃窗加装各种反射反光膜和遮阳装置都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但在节能设计中都被大家忽略了。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和学课很多,而目前主要是以建筑师为主进行设计,这样做显然是不全面的。要把建筑节能工作做好,还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

首先,是各个专业的技术支持。因为建筑节能它涉及到规划、建筑、结构、材料、给排水、暖通等相关专业。对大多数设计师来说,建筑节能还是一个比较生疏的领域,诸多新的东西是以往教材中都没有的内容,以往的建筑师只注重建筑的美观,而忽视了建筑的内在使用功能;只注重外形的标新立异,而忽视了材料的节约。因而,推行建筑节能就有可能与建筑师的理念相碰撞。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大多数建筑师和暖通工程师所学的都是本专业领域范围内知识,缺乏综合性,无法从系统上、功能上统一设计出最佳的建筑节能方案,从而直接影响了建筑节能的效果。

其次,没有可靠的检测手段施工质量难以得到很好的保证,节能设计措施效果难以检验,应尽快发展检测技术为节能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一个住宅或公建竣工了,虽然按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但实际是否达到了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指标,目前检测和验收方法并不能够给予明确的答案。采用了建筑节能措施,效果如何?是否有缺陷?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改进的措施和效果如何?外墙或屋面采用保温措施后的热工性能如何?外墙或屋面采用不同的保温措施的热工性能如何?答案都需要可靠的检测数据做支持,检测技术是惟一手段。检测技术是节能措施改进必不可少的保证。另外,进入施工现场的大量材料、产品、设备需要进行节能性能的检测,一些设备、系统需要进行测试,然而,这些检测和测试技术有的还很落后,有的还不准确、规范,有的还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有些完全依赖生产厂家提供的性能检测报告。如材料的耐候性检测现在往往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等检测做好了,节能工程也上去了,非常滞后。

第三,应当找准高能耗的真正症结。如果说规范是引领节能的最终指导,那么制定合理的标准就是是执行规范的根本保障。目前出现了很多拿节能技术来替代标准的现象,认为建筑如果应用了最新的节能技术,就意味达到节能标准了。我们经常看到一幢幢看似新颖奇特的建筑,就是外行也会明白其中存在巨大能源浪费隐患。这些建筑在设计阶段都有节能的设计,但开工后最后成型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能耗。建筑节能技术要追新,更要结合实际创新到位。今天国际上的最新节能技术,明天就可以为我所用。但是在技术的利用上存在误区,特别是没有结合本地实情对技术利用区别对待,结果有的技术利用率大打折扣流于形式。

用节能技术替代标准,是重大的误区,因为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和发达国家比,并不落后,而频频使用新技术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能耗值,说明技术不是万能的。建筑节能标准应该着眼于控制建筑维护结构单项的指标,比如外墙、外窗、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再将对单项指标的控制,转化为对建筑物真正的能量消耗量的控制。我国已经有专家学者提出“节能效率”这个概念,并开始推行对新建建筑、小区进行“节能效率”的评价。实际工程中新建住宅必须出具采暖能量需要量和住宅能耗核心值,根据住宅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建筑结构、导热系数、采暖制冷设备效率值、传输损失管道,以及考虑对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洁净能源的利用产生的正面影响,计算出建筑每年所需的能量,并分项列出所需电能、燃油、燃气、燃煤数量,制成建筑能耗计算表。归根结底,就是用“节能效率”的概念把控节能效果。

第四,建筑节能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工作,加强各利益相关主体对建筑节能的认知和要求,共同为建筑节能提供支持。

一方面,社会还没有形成支持节能建筑的环境。社会公众对提高建筑能效缺乏了解和认识,没有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对节能产品没有监督,例如,供暖收费体制不合理。不管建筑是否是使用节能措施,现有住宅供热都是按面积来收费的,节能投资回报期比较长,这些因素都降低了消费者对节能建筑的关注度。应该加大宣传和知识普及,让广大群众了解到建筑节能的意义,了解到建筑节能与自己的利益关系,了解到自己应享受到的权益,让广大群众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监督建筑节能工程。 建筑节能不是锦上添花的“卖点”,而是开发商必须提供的产品要素。

另一方面,开发商在建筑节能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节能产品首先是增加额外成本,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大量建筑节能材料,企业成本提高,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既然开发商在推动建筑节能中处于关键地位,政府应将政策重点转向开发商。既要加强对开发商的监督管理,也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给推行建筑节能的开发商予以奖励。尽快建立建筑节能标识体系,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认证、评定开发商建房的能耗等级, 房价和建筑节能标识挂钩,这样能耗高的房子就卖不上好价钱,开发商自然就会注意做好建筑节能了。

社会上的人每做一件事,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工程设计更是如此。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设开始,设计者就开始对它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工程责任的范围广,且责任重大,所负责任的时间长(直至设计使用周期止)。因为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辈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

上一篇:竹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其联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