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源自生活 游戏助推经验

时间:2022-10-04 06:06:40

教育源自生活 游戏助推经验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是教育的本原。教育应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再现真实生活中故事,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建构生活经验。但我们发现,自主性游戏在开展的进程中,班级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游戏区大多由教师主导开设,幼儿只是被动的游戏者。通俗的说,不是幼儿在玩游戏,而是在被游戏。2、游戏主题偏离真实生活,无法提升幼儿生活经验。3、缺乏游戏发展性,教师游戏中的跟踪、调整、提升不够,使游戏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改变这些现状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环境和内容,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使游戏追随幼儿兴趣发展,遵循发展的轨迹,让幼儿在游戏中提升生活经验,促进社会性发展。我们尝试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突破游戏现状,寻找游戏发展新思路,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经验提升和发展的助推器。

首先,游戏主题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讨论游戏主题。在学期初游戏创设、规划前,可以组织幼儿先进行团讨,尊重幼儿的意愿,讨论“你最想在班级中开设什么游戏?”围绕此话题,可拓展幼儿生活中的经验,挖掘生活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地方或活动。2、最喜欢做的事情。根据职业来选择。有的孩子喜欢做医生、做建筑师、做司机、做演员等等,可以职业选择一些相关的游戏内容。3、根据主题内容来选择。如班级在进行“香香的蔬菜“主题,就可以根据主题的内容来开设菜场等游戏内容,借助幼儿提升幼儿课程中对蔬菜的认识。总之,游戏主题的选择应该从幼儿的生活中来,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才能让幼儿真正的游戏起来,而不是脱离生活经验的无目的游戏。游戏的主题、内容应围绕幼儿的兴趣而产生、调整、更替或调整,只有幼儿喜欢的游戏才能真正的投入其中,从生活化的游戏中提升生活的经验。

第二、游戏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

游戏的创设首先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规律,选择适宜的内容,投放适宜的材料有层次的深入开展游戏。使游戏动态化,随着幼儿的能力发展、调整的游戏才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同时,在游戏中对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规则的建立、游戏场地的规划、游戏功能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发展而逐步积累、逐步丰富与不断更替。

1、场地的及时调整——创设幼儿想要的游戏空间

学期初,首先,教师应该根据班级的空间现状,对活动区进行全面的规划,考虑游戏主题、区角设置及区角间可能产生的相互联系或干扰,为幼儿创设科学合理的游戏空间;其次,可根据前阶段幼儿游戏开展的现状,将参与度变低的区角进行调整、撤换,将参与度较高的区域进行扩展,以满足幼儿对游戏空间的需求,这种调整、变化需要延展到整个学期的过程之中。

2、材料的不断更替——满足幼儿对于材料的需求

“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丰富适宜的材料对幼儿来说是打开他们智慧大门的钥匙。游戏中材料投放的丰富与有效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对于材料的提供不应只是一次性的,而是追随幼儿需要,不断更替、逐渐丰富的过程。这个材料丰富的过程,有偶然有必然,根据主题的更替教师可有目的的替换或增加材料;根据幼儿对游戏区的兴趣或情节发展的需要,教师又可以适时的调整材料,重要的是老师对幼儿的需求的理解和观察。

教师提供在区域内的材料应该是随着发展逐步调整、更替的过程,教师及时捕捉幼儿游戏的敏感点,通过投放、调整、替换,给予幼儿最为适宜的材料,用材料有力支持幼儿的游戏发展,事实证明:游戏情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深化的。

3、规则的逐步建立——构筑幼儿自己的游戏世界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自动是自觉的行动,是需要适当的培养后可以实现的。这种自觉的行动在游戏中可以理解为师生共同构建的规则。我们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一定规则约束之上的。自主性游戏是个需要规则的游戏,只有遵守了各个区域的规则,游戏才有进行的可能。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以团体讨论的模式来共同构建各游戏区规则,因为来自于幼儿的规则会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接受和遵守。同时,教师应重视规则建立的过程性,应在幼儿游戏的进程中,逐步去建立。

三、功能的不断完善——实现情节的发展的需要

同样的游戏区可以在幼儿不断游戏的过程中完善、调整或增加新的游戏功能,使游戏的内容更吸引幼儿幼儿的兴趣,推动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这才是游戏真正的价值所在。

如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考虑在年级组中开设公共的游戏区,使幼儿可以接触到其他班级的幼儿,增强了社会往的能力。而随着公区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区游戏的内容出需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功能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热情,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如,公区中的出租车游戏情节可以从自己班级门口上下车发展为可以到别的班级门口下车后,走进其他班级去参与游戏,使幼儿可以到更多风格、更多内容的游戏,加强了班际间的游戏交流。

游戏区域的每一次调整,材料的每一次提供,规则的每一次建立,功能的每一次完善都体现着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轨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遵循游戏发展的轨迹,重视并做好游戏中的每一次调整和改变,追随幼儿的游戏发展,使幼儿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场。在这个缩小的生活场景中,幼儿将再现着生活,并通过在游戏中对生活的再现、重整、建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融入环境 融入运动 融入自理 融入活动 下一篇: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