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发现大型越国贵族墓

时间:2022-10-04 05:02:46

2003年4月-6月,浙江省考古所和东阳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一座春秋末期的越国贵族墓。墓葬位于东阳市六石镇派园村一座名叫前山的小山之巅,其独特新颖的形制结构和大量玉石饰品的出土,都是这些年来越国贵族墓中的首次发现。

木椁墓室与石砌甬道相结合

发掘前墓上保存有高大的封土,封土墩呈东西向椭圆形(长径36米、短径26米、中心最高处达4.7米)。封土全部经分层夯筑而成。发掘表明,这是一座平地起建的浅土坑型土墩墓,浅土坑西面建有石砌的甬道与墓道,浅土坑内原先建有木椁墓室。

墓坑东、南、北三面坑口,均用大小不一的单层石块不甚紧密地围置出一个墓坑边框,坑底用河卵石铺设石床。坑底发现8条宽阔规整的枕木沟,用于放置垫高棺椁的枕木。

这种石砌的甬道和墓道与木结构木椁墓室相结合的形制结构,显得独特新颖,是迄今浙江土墩墓发掘的首次发现。将石结构与木结构两种不同形制和构筑方式结合在同一座墓葬之中,也是越国墓葬形制的新发现,可能代表着越国传统的石室土墩墓向深土坑木椁墓发展演变的一种过渡形态,对于研究越国墓葬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随葬品均为大量的玉石饰品,不见陶瓷器

墓内出土的随葬品相当特殊,不见商周时期土墩墓常见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全为玉石器,而且个体数量多达近3000件(组)。土墩墓中出土如此之多的玉石器,这在浙江土墩墓发掘中也是首次发现。从质料上看,这些玉石器主要是软玉类的白玉、青玉、青白玉,还有彩石类的各色绿松石、玛瑙、水晶等,也有少量的莹石器。从数量上看,绿松石占了绝大多数。软玉类器的色泽以深浅不同的灰白、白色、青白为主,大多杂有和主色调相异的深色玉斑,部分器物的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受沁现象。彩石类器的色泽,可谓是五光十色,五彩缤纷,有蓝色、蓝绿色、黄绿色的绿松石、半透明黄白色玛瑙、白中夹带棕红色的酱斑玛瑙和晶莹似水的水晶。这些玉石器除一件樽外,其余均为各类饰品。器形有臂环、璜、、i、环、管、珠、条、剑格、剑首、月牙形饰、璜形饰、璜形花牙饰、拱形条饰、菱角形饰等,另外还有一部分半成品和块料,可谓品种繁多,器类丰富。其中又以各类微细型的管、珠、条占了绝大多数。这些玉饰品分布于整个墓底的不同部位,出土时大多成堆成片,当时多应是各种串饰与服饰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近墓室后端(东端)的部位,出土一堆呈圆堆状的玉饰品,其堆积范围直径约20厘米,堆积厚(高)度约10厘米,内有1000余件包括玉、萤石水晶、玛瑙、绿松石在内的各种质料的管、珠、条、环、i、月牙形饰等小型饰品,同时还有一些尚未加工完成的半成品,以及大量绿松石与玛瑙的块料。推测当时这堆饰品盛装在一只漆木盒之内,是一只珠宝箱。在墓室中部还发现了另外一堆玉饰品,在大约直径近1米的范围内,分布有一千多件两端穿孔的微细型扁条,并伴存有大量因有机质物品腐朽后形成的黑灰土。这些扁条或两面扁平,或一面扁平一面微隆,两端均有穿孔,器体扁薄,长短不一,体形微小,长1-2.9厘米、宽0.15-0.2厘米、厚0.1-0.15厘米。这些大量的微细型扁条饰,与其它一些微细型的管、珠分布在一起,估计可能是一种服饰品。

玉石器的加工技术令人称绝

综观本墓出土的玉石饰件,在加工技术上具有许多明显的特点。

第一是粘结技术的广泛使用。如一件樽,一侧近底的边缘,有一条明显是残缺或破损后用另一块玉料再修复粘接上去的;而尚可活动的嵌入式双耳,肯定也只能用粘结的方法来加以固定。同样的粘结方法也用在一种体形较小的扁方形饰上,这种扁方形饰是用两片不同质料的扁薄片粘合而成。再如有些仅长0.9-1.9厘米、直径0.4-0.5厘米的微小型绿松石腰鼓形管或珠,也是分两半制作后再粘合而成。一件组合型臂环,则更是使用粘结技术的典型代表。

第二是钻孔技术显得相当娴熟与高超。如一些直径仅1毫米左右,个体小于油菜籽,用手很难拿住的绿松石珠上竟钻有圆孔,令人称绝。还有一些体形微细,直径仅1-2毫米左右的细长圆管上,同样钻有两端纵向贯通的圆孔,足见当时钻孔技术的高超。

第三是有些制作方法与技术十分独特。如一种腰鼓形绿松石管,体形极其微细,仅长0.6-1.2厘米、中腰直径0.3-0.8厘米。一部分是整个加工和中心钻孔;而另有一部分却是采用分两片制作好后再粘合的方法,其两端贯通的中心圆孔也应该是分片刮制而成;还有的是在一侧切开一道纵向槽口,待刮制好纵向贯通的圆孔后,再用其它绿松石材料将槽口嵌塞填补完整,加工上显得很是特别。

第四是出土物中成品、半成品和块料的同时存在,比较清晰地反映了当时玉器制作的程序与方法。如玛瑙水晶的菱角形饰是先成型和打磨光滑后再钻孔;绿松石i是先将较厚实的块料钻孔切口打磨成型后,再切割分件;大量微细扁薄的玉质和绿松石质的环,是利用先加工好的圆管,一片片切割而成;而实心圆条形玛瑙料两端所呈现的高低不平的断裂痕迹,则表明当时对其取用是采取敲砸的方法。所有这些特点,都为研究越式玉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新资料。

上一篇:孙云翔:国外名家作品将是市场新军 下一篇:从匡时2007春拍佛像谈六品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