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一尊石像捐献给博物馆

时间:2022-07-13 01:07:38

我将一尊石像捐献给博物馆

不久前,在一家旧货市场上不经意间发现一尊石雕造像。或许是有“缘”,市场上摆满了那么多的古玩旧货,但第一眼看到它,我就被吸引了过去。当时我就毫不犹豫地花重金请走了这尊佛像。

此佛像石灰岩质,坐姿,佛面鼻直口方,慈祥谦和。通高30.5厘米,最宽处19.5厘米,最厚处13厘米。高肉髻,右袒,双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佛身上部与头部略前倾,体态偏瘦,胸薄腰细。从整体外形上看,它不具备南北朝时期的瘦骨清像与褒衣博带,无背屏项光;亦非唐朝的丰腴、雍容;更无明代造像的制式:大衣披肩,胸前束裙,腿似高台。因此可以排除以上几个朝代的可能。我认为将其定为宋元时期为最合理,而且不属于官式作法,应属民间造像风格。

先看其高肉髻式,从其雕刻方法上可以看出其随意性,剔地起凸成螺发后,并没有对地子再作铲平清地处理。佛面虽尚丰满,额部亦方广平正,眉宇修长,高鼻端正,但无白毫,两肩亦不够宽平厚实。结跏趺坐,但双足刻划不清晰,双膝尺寸相左,胸部不够高耸。尤其从其面部以下来看,似一普通僧人在做禅定态,缺少神秘气息,突出人性化特点,颇有些人神同形之感。它没有背屏项光,为独立圆雕式,说明不是石窟寺或龛窟之像,应是家居供奉之物,为传世文物。

另外,此物虽获自陕西西安古旧市场,但观察其质地,却颇似河南、山东一带的石灰岩质。石表呈现出非常清晰的纹理,粗细不规则的白色石线含大理石成份。石皮有明显的规律性划痕,说明近期曾被人用砂纸类打磨过,常人一看很可能认其为新作。但虽经磨砺,其老旧皮壳却无法掩盖,显微镜下尚可看出细碎的鸡爪纹与石线、孔洞、石筋、石绺等,颇有老旧沧桑之感。

既然收藏了这件文物,我就想彻底认识它的价值。向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老师请教,老师讲,文物最宜排比研究,独立研究也切忌孤证。馆内藏有各种各期各地的石雕石刻,应该能作些参考。去博物馆参观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文物知识太缺乏了,并且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将此尊石佛造像捐献给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得知我的想法,博物馆欣然接受了我的捐赠,并且给我颁发了荣誉证书。从此以后,将有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它的美,研究它的历史。这让我深感欣慰。

上一篇:3月苏富比纽约拍卖中国瓷器及工艺品 下一篇:影像拍卖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