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结缘古琴

时间:2022-10-04 04:16:12

浅析结缘古琴

第一次知道古琴何物,大概是在我12岁左右,那时喜欢字画的舅舅在自己的卧室挂着一幅装在玻璃框里面的《听琴图》。舅舅对这幅画的喜爱自然是没的说了,他总是摸着我头将画里的故事娓娓道来……虽然还尚未晓事,只知道画很美,而画里的人弹的是古琴。

上了大学后结识王伟,他专攻民乐,又喜爱字画、好佛嗜酒,和他的结交算是投缘吧!虽然我不喝酒但是其他还算是兴趣相投。也就是这样我们经常一起聊天,大家都有些恋古的情节,有时我想若是生于魏晋虽不能入清谈之流,能苟活于一世也算是不枉人间一遭。大二的时候王伟开始学起了古琴,就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近距离地触摸古琴。从那以后我们的话题开始有了古琴的介入,也就是那个时候听到了《阳关三叠》《酒狂》《流水》。渐渐的开始喜欢上古琴,也慢慢的开始关注古琴。

也是因为学画的缘故吧,再回头看那幅《听琴图》,画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着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气就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曲调之中;左一人纱帽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似视非视,那状态正是被这美妙的琴声挑动神思,在那里悠悠遐想;在他旁边,站立着一个蓬头童子,双手交叉抱胸,远远地注视着主人公,正在用心细听,但心情却比较单纯。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画的背景和道具处理得十分v亭如盖。松下有竹数竿,苍翠欲滴,折旋向背,摇曳多姿。道具除琴案外,仅一几,几上置薰炉,香烟袅袅。主人公对面,设小巧玲珑山石一块,上有一小古鼎,中插花枝一束,除以上这些外,别无它物。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高级的园庭,但却经过了作者精心剪裁。所有布景、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演奏而安排的。整个画面的气氛,仿佛使人觉得,在这静谧之中,有一阵阵的琴声,混合着微风吹动松枝竹叶之声,从画中传出。借用白居易的一句诗来形容,其妙处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似乎也暗合着古琴与道的契合。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馀清。”(“古渌水”琴曲名)王伟时常对我说古琴可以清心寡欲,看了白居易这首诗算是明白了。前一段时间在听罢“和鸣―古琴演奏会”后有个音乐专业的研究生提问斫琴的李老师说:“您有没有考虑过怎么样的制作办法能让古琴的声音大一点?适合在音乐厅里演奏!”听了他的提问连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不由的觉得这个问题提的没有水准。古琴应是文人雅集的自娱之乐,白居易又诗云:“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足见古琴澄心之物,是娱己而非娱人。古人弹琴多求的是心静既淡,为的是滋养心性涵养的,并不求愉悦他人自然是无须噪噪之音。再者,古琴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那么盛行,其主要原因也是当时清谈盛行,加上时局混乱许多文人不满朝政隐归山林,他们也经常一起谈经论道,弹琴对文。加之这些人崇尚自由,多是狂放不羁、不受礼法约束,要他们弹琴去愉悦别人怎么可能呢?在看看明代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和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指出琴无非求的是: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院、坚、宏、、溜、健、轻、重、迟速。这些都说的是古琴“清、微、淡、远”的声音特质。古人以琴涵养性情,所以让古琴也像琵琶、古筝那样的话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古琴的要求。

嵇康的琴赋上说古琴“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昔声也。”这和书画不谋而合。这些都愈发地使我开始喜欢上了古琴。何况古来多少画家都以其修身,如宗炳、苏轼、文征明等,近代像黄宾虹、傅抱石等都对古琴情有独钟。“琴棋书画”中书画与琴的渊源自然无须再说了,既是当书画以自己一生的追求,要使技艺至极,当以学识养之,而古琴当不能缺。也正是这样的缘由,我开始和王伟学琴,可是由于精力有限至今也只是学了一两个指法。本想让女友学可是她也只是学了一首琴曲便觉得索然无味而作罢。不仅想起了白居易的又一首诗《废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其实想想与琴结缘也算庆幸,与那些至今还不知道古琴的人来比我是多么幸运啊!如今听罢《广陵散》想想嵇康能随一曲琴声魂归邙山,何尝不是幸事?而如今,我的邙山何在?何日心不为形役,再归去来兮,恐唯有抚琴一曲,方可使心遨游于无穷极。

上一篇:论音乐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曲艺表演中的扇子